伊朗土豪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伊朗为何曾是个德棍,亲德国而挨揍两次
TUhjnbcbe - 2023/3/22 21:43:00

现在网络平台上有很多被称为“德棍”或“精德”的网友,喜欢德意志和普鲁士曾经充沛的武德、理性的哲学,还有精密的工业与严谨的作风,尽管现在的德国已经变成了“联邦肥宅”。可能很多朋友都不知道,伊朗曾经也是个“精德”,甚至为了亲近德国不惜挨了两次狂揍,差点丢掉北方的国土。

为什么当初伊朗会陷入亲德的“恋爱循环”当中呢?

“夹心饼干”的共情

伊朗的祖上可是阔过的,三代波斯帝国的前两代(波斯帝国、萨珊波斯)都曾是西到埃及和小亚细亚半岛、东到中亚的中东霸主。但是到了第三代萨菲波斯后的恺加王朝,东面和北面迎来了两个前所未有的强敌——俄罗斯帝国和大英帝国。

上图_恺加王朝中期疆域

英国在完全征服印度地区和进攻阿富汗地区之后,恺加王朝试图趁机夺回阿富汗境内的赫拉特城,而英国借保护赫拉特之名发动了对伊朗的战争,最终迫使伊朗撤出在赫拉特的扩张成果,并直面英属印度的巨大威胁。

俄国则在19世纪吞并了伊朗北部的几个游牧汗国,并侵入伊朗北部地区,迫使伊朗签订了割地赔款丧权的不平等条约,俄国人为主体的哥萨克骑兵师成为了伊朗的主力部队。西边的奥斯曼帝国虽然曾是波斯人的对手,但是此时也已经衰微成了“西亚病夫”。一起挨列强们的打。这两个国家成了19世纪英俄大博弈的主战场。

上图_普鲁士(德意志的统一)

再看西欧的德国,在神罗时期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被法国多次骑脸输出。在天才的俾斯麦主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德国。新生的德国面临着来自西边宿敌法国、竞争对手英国和东边强敌俄国的威胁,只有南边的德意志兄弟奥匈帝国是同盟。因此德国和伊朗同样处于强敌环伺的外交孤立境地中,迫切地希望能够结交远方的盟友来“远交近攻”。

德国国力强大,周边国家不会去轻易挑衅它。伊朗虽然在中东算是大国,但国力和英俄不是同一级别的,随时都有挨打的风险。东边的清王朝也在挨揍指望不上,那就把目光往西看,新生的德国成了伊朗人结交的目标。于是试图卧薪尝胆的伊朗国王恺加王朝国君纳赛尔丁分别于年、年及年出访俄、英、法等国。去这些国家是为了稳住和西方列强们的关系,避免它们再打自己,但是每次他都会特意去德国面见德国皇帝和首相俾斯麦。

德皇和俾斯麦见来自遥远中东地区的大国特地前来和自己结交,十分高兴。此前德国在中东地区并没有什么势力范围,现在见伊朗国王亲自前来,正是一个结交盟友,扩展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好机会。

上图_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年-年),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年—年),人称“铁血宰相”

于是双方于年签订了贸易和通航条约,并达成了一项同盟性质的条款,声称如果波斯和另一个国家发生战争,德国会介入并从中斡旋,以充当伊朗和其他国家冲突的调停者。虽然这一条款没有规定*事上的帮助,但是有德国的强大国力*力影响,其他国家再想侵略伊朗也是要掂量一番的。

到了年,德国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建立了第一个公使馆,并出售了两艘大吨位的舰船给伊朗,并派德国船员负责驾驶。德国在伊朗设置了德文学校,开通了两国之间的航线,还试图在伊朗北部建设铁路。德国巨头冯克豪斯公司也在伊朗建立了代办处,客观上促进了伊朗工商业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两个“夹心饼干”处于一种互相需要的状态。德国需要借助伊朗扩大自己在中东伊斯兰世界的*经影响力,将工业发展的成果输出到中东地区,并借以“远朋”来牵制英俄法的势力。伊朗一方面需要借助德国来制约英俄对自己进一步的侵略行动,另一方面也需要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来帮助自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更快地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

上图_第二次工业革命

配合德国却因此灭亡的恺加王朝

由于德国历史上从未侵略过伊朗(波斯),现在德国人又来帮助伊朗搞建设,伊朗人对德国人的好感度很高。而英俄两国不愿意看到伊朗人亲近德国人,对两国之间的贸易联系横加干扰。年,英俄发现伊朗西南部有巨大的石油矿,于是加紧了对伊朗的资源掠夺。再这样的情况下,伊朗在外交上更加亲近德国。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的同盟国阵营处在英法俄的三面包围之中,想要在中东开辟第二战场牵制协约国。德国的战略是促使伊朗代表伊斯兰世界参战,然后中东的伊斯兰世界就会一同切断英俄在中东的运输线,在印度和阿富汗爆发民族起义以牵制英国的*力。

上图_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那么德国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它一方面鉴于英俄势力深度沁入伊朗社会,伊朗国内各民族和部族混杂而缺乏统一的局面,提供大量金钱和武器志愿给当地民族和部族武装,煽动他们在伊朗各地发动反英反俄的武装行动,甚至派*事别动队袭击英俄驻伊朗的代表,将当地的英俄侨民全都赶走。

另一方面,德国外交官展开添油加醋的宣传工作,谎称德国上至威廉二世下至普通臣民都皈依了伊斯兰教,试图获得伊朗占*治主导地位的宗教势力的支持。伊朗的宗教人士毛拉们纷纷为德国的胜利祈祷。

经过德国这一番操作,恺加王朝内部的英俄势力被大幅削弱,亲德势力大大加强,原本被英国控制的伊朗南部地区也成了德国的势力范围。德国顺便也把西边的奥斯曼帝国拉入了同盟国阵营,试图组建一个反协约国的伊斯兰阵营。但是伊朗深知自己的武力不足以与英俄抗衡,一旦开打,德国*队还没来得及前来救援,自己就先被英俄*队踩扁了。因此伊朗*府并不想向协约国宣战,想要保持中立,但是国内势力在德国的一番操作下,主战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上图_一战期间的英*

不过还没等伊朗*府宣战,英俄两国率先发动了攻击。俄国在伊朗北部的阿塞拜疆省击败了奥斯曼帝国的*队,进而拿下加兹温,兵临伊朗首都德黑兰。英*则利用其世界最强的海上力量进驻伊朗南部地区,切断了德国对伊朗的海上援助。德国陆*在欧洲和协约国鏖战,无法分出兵力到中东援助伊朗,坐实了伊朗*府之前的判断。

无奈之下,*府的亲德势力逃出德黑兰,辗转来到克尔曼沙赫组建临时*府。随后同盟国势力被协约国压制,伊朗全境几乎都被英俄占领,这股亲德势力只能跑到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组建流亡*府。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伊朗失去了德国的支持,而新生的苏俄面对国内外反动势力自顾不暇,无法顾及伊朗事务,因此英国试图单独将其收为保护国,扶持威信较高的礼萨汗为代理人控制伊朗,同时将伊朗北部的领土分裂成为吉朗苏维埃共和国。

上图_《凡尔赛和约》(英文:TreatyofVersailles,又称:《凡尔赛条约》)

联德抗英苏*策最终破产

礼萨汗表面上亲近英国人,内心却想让伊朗独立自主。于是在他的策划下,英国人帮助他发动了*变,推翻了伊朗国王阿罕默德·沙阿,他开始掌握全国*权。年,他策动议会废除了恺加王朝,建立了新的巴列维王朝,他成为新朝的第一代国王。

他在位期间,着力消除英俄(苏)法对伊朗的干涉。在这之前,他利用苏俄内战,将俄国人排挤出了伊朗*队,实现了*事自主化。随后和苏俄废除沙俄时代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了新的《苏伊条约》,约定苏方可以在伊朗领土被利用来进行反苏的敌对行动时派遣*队暂时进入伊朗。

随后礼萨汗消灭了吉朗苏维埃共和国,恢复了国家统一。他成为一把手后,对老东家英国人说:“你们可以走了,拜拜。”*府机构和*队中包括英国人在内的欧洲人都被解职,权利统归自己领导下的*府,列强抢去的治外法权和关税自主权也被废除和收回。

上图_礼萨·汗(年3月16日-年7月26日),伊朗国王

在完成了中央集权过程后,礼萨汗大力推行资本主义改革,限制宗教人士的土地权利,实行土地私有,*府拨款资助帮助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他下令以法国民法典为蓝本制定伊朗法典,取代之前的伊斯兰教法,实现了*教分离。又在全国开设世俗学校,让民众接受教育,允许妇女进入国家机关工作和上大学。

甚至废除原有的头巾、面纱等伊斯兰传统装饰,王室带头穿戴欧式服饰,提倡文化世俗化。这些明摆着就是礼萨汗学习隔壁土耳其领导人凯末尔的世俗化改革做法。

要实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世俗化,不像西方学习是不行的,礼萨汗又把目标转向了老朋友德国。兴情绪强烈的德国为了摆脱战败的影响,也再次布局在伊斯兰世界的战略。鉴于“一战”时期因过于明显地亲德而被英俄暴打,礼萨汗与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选择了更加低调的合作办法。双方不再签订*治同盟条约,而是由伊朗开放*事、技术和金融的大门给德国人。

上图_阿道夫·希特勒(年4月20日~年4月30日),纳粹德国元首、总理,纳粹**魁

从20年代末起,德国企业和人员掌握了伊朗的国家银行、邮*专营特许权等重要机构和权力,和伊朗开启了大批的经济合作项目,帮助伊朗建立了初步的现代工业体系。德国在伊朗的外贸比重也迅速超越了英苏两国。在民族文化方面,希特勒宣传雅利安人的后裔日耳曼人是最优秀的种族,应当去征服和统治非雅利安人族群。而伊朗人(波斯人)也是雅利安人的分支,所以两国有着共同的民族情感,应当加强合作。

经过希特勒的一番外交宣传,伊朗人的亲德情绪再一次被调动起来。尽管德国人的援助对伊朗主权也有一定的损害,但是为了对抗英苏,伊朗人还是选择相信德国。

年“二战爆发”,纳粹德国在欧洲攻城略地,一时风光无两。伊朗国内的主战派又开始呼吁加入轴心国阵营,站在德国一边对抗英苏。但是礼萨汗还是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开打,自己还是会被英苏按着头打,于是选择暗中偏向德国的中立。

上图_希特勒与纳粹*

但是年苏德战争爆发,形势就不允许伊朗中立了。苏联和英国*府要求伊朗*府驱逐所有德国技术人员,取缔国内的德国特务活动,以免干扰苏联的卫国战争。礼萨汗不敢同苏联翻脸,但也不愿得罪帮助了自己这么多年的德国,因此采取拖延战术,不答应也不拒绝苏联的要求。

而直性子的苏联人也不跟你废话,直接依据《苏伊条约》派遣*队进入伊朗北部,进逼德黑兰向伊朗*府施压,不仅是为了驱逐伊朗境内的德国特务,也是为了开辟一条经伊朗通往印度洋的海上运输线,以支援前方战事。

英国为了保护英伊石油公司的财富,害怕伊朗倒向轴心国阵营,德*进攻英属印度,也借着《苏波条约》派兵进入伊朗。这一回又是两大强国伺候伊朗一个,礼萨汗实在无法抵挡,被迫传位给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然后被逮捕到他国,最终客死异乡。德黑兰再次被苏英两国占领。

上图_年代的巴列维

不过英苏两国这一回并不是为了拿下伊朗,而是为了推翻亲德的礼萨汗,并加强对伊朗经济和交通的控制,美国*队也在年入场。在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即位后,英苏美三国宣布尊重伊朗的主权,并承诺在战争结束后的六个月内撤*。德国就这样看着老盟友又被敌对阵营拿下而毫无办法,打到离伊朗最近的高加索地区却无法进一步推进,没法来救援礼萨汗。

年,纳粹德国败亡,英美*队遵守协议按期撤出了*队,但是苏联想再伊朗扶持社会主义**执*,不愿意从伊朗北部撤*。准备开启冷战的英美哪能容许这个局面?积极采用外交和经济手段向苏联施压,最终让苏联同意于年撤出伊朗领土。而德国战后被分裂成了两部分,彻底剥夺了发动战争的权力,无法对伊朗再提供什么*治*事支持了。

上图_英苏入侵伊朗:攻入伊朗城市的苏*士兵

二战后,德伊*治亲善的环境不复存在。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和解而成为了伙伴,大大改善了自己的地缘条件,也就不再有“远交近攻”的迫切需要。英国的殖民势力被美苏肢解,英属印度独立,苏联(俄罗斯)和自己的关系也愈发紧密,美国和自己的关系在前期也还不错,伊朗的外部压力大大减轻,获得了喘息和发展国力的难得机会,也不再需要德国来支持自己。

尽管伊核协议谈判中德国站在了英美阵营,德国仍旧和伊朗保持了紧密的经贸和文化交流关系,一度曾是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至今在伊朗的进出口贸易中仍占20%以上的比例,德国人去伊朗经商旅游往往受到当地人的热情欢迎。伊朗与德国的“恋爱循环”在挨了两次打后,依旧不离不弃。

作者:铁骑如风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伊朗史》埃尔顿丹尼尔

〔2〕《战时中东》乔治柯克

〔3〕《一战与二战期间伊朗亲德倾向探因》武文超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
查看完整版本: 伊朗为何曾是个德棍,亲德国而挨揍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