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我们按地理位置可以将世界上的国家分成几类,包括内陆国家、岛屿国家和沿海国家。顾名思义,沿海国家就是那些靠着海边、有海岸线的国家;而内陆国则是指那些四周都不靠海的国家。
在现代社会中,沿海国相比内陆国还是有着一定优势的,不过,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他们虽然有海岸线,但海岸线长度占比不到国界线长度的5%,更像是一个内陆国。所以,这样的国家又被称之为“准内陆国”。
全世界一共有8个这样的国家,它们分别都是哪些国家呢?
沿海国的优势
从很多角度来看,沿海国家相对于内陆国家还是有很多优势的。首先,我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沿海国家的交通比较便利,发展经济也相对容易。
相对于内陆国而言,沿海国家进行对外贸易更加便捷,海运的成本相对于陆运来说也更加低。
而且,如果内陆国家想和与自己不相邻的国家进行贸易,就必定会经过其他国家,这可能意味着更高的关税和其他成本,这会让内陆国家在贸易商处于劣势。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沿海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比内陆国家更快。
就算是在我国内部,我们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一点: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明显比我国西部地区更加发达。这也是因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占据了明显的地理优势。
其次,沿海国家可以“享受”丰富的渔业资源以及海洋中蕴藏的其他战略资源。
毕竟在现代国家的领土中,还包括了领海,而海洋中除了有海鲜之外,还有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的战略资源,这些资源就归属于相关的沿海国家了。
虽然世界上还有一大片公海,只要有能力,内陆国也可以去公海进行能源开采。
可问题是,公海的海洋深度很深,开采难度十分巨大,几乎无人进行开采,更不用说是海洋相关技术本就比较落后的内陆国家了。
最后,对于沿海国家而言,海洋本来就是一道天然屏障,可以帮助国家抵御外敌入侵。尤其是在过去海*、导弹没有这么发达的时候,海洋更是一道保家卫国的屏障。
虽然沿海国有着诸多优势,但这个世界上偏偏有一些沿海国很难享受到这些好处,它们就是那些虽然“沿海”,但海岸线却很短的国家,也就是我们口中的“准内陆国”。
这些国家的海岸线十分憋屈,无法用来修建港口,或者是虽然能够建起港口,但港口的效益也很差,难以拉动该国的经济发展。
这样的国家,在世界上有8个,大部分“准内陆国”可以说都过得十分憋屈,当然,其中也有例外。
憋屈的海岸线
在8个“准内陆国”中,过得最好的可能就是比利时了。比利时位于欧洲西部沿海,拥有66.5公里长的海岸线,占国境线长度的4.6%。
其实这个占比已经很接近5%了,也就是说,差一点点比利时就能摆脱“准内陆国”的帽子,也可能是因为这样,相对于其他准内陆国而言,比利时过得好多了。
比利时位于经济发达的欧洲,和英国隔海相望、夹在荷兰和法国的中间,自己也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虽然其海岸线占比比较少,但从数据上来看,该国的海岸线也有66.5公里,并不算太短。
比利时的海岸线长度与法国和荷兰有着很大的关系。众所周知,法国和荷兰都曾经是十分强大的国家,荷兰更是著名的“海上马车夫”,比利时曾经受到这两国的统治,直到年才正式获得独立,能够保住60多公里的海岸线,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而且,比利时还拥有自己的出海口,其建设在斯海尔德河下游的安特卫普是欧洲第二大港、世界第十六大港,这里的入港航道平潮水深都可以达到14米,10万吨级的海轮可以进出自如。
安特卫普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加工和贸易中心,全城共有个钻石公司以及各种和钻石有关的博物馆、展厅。
总的来说,因为有安特卫普,比利时约有2/3的GDP来自于出口,所以,虽然比利时的海岸线短,但并没有由于其海岸线还比较优越,所以还是很大地带动了其经济的发展,这样看来,比利时也不算是憋屈。
但其他“准内陆国”就没有那么好运气了。比如同属于欧洲的波黑,其海岸线就可以说是十分憋屈了。
波黑的全称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其海岸线只有25公里长,占到其国境线的1.4%。波黑是前南联盟的加盟共和国,在年时宣布独立,而在独立之后,问题就显现出来了:波黑的海岸线实在是又短又“悲催”。
打开地图,如果我们不仔细看,可能会以为波黑是一个内陆国家,只有放大地图之后,我们才能看见波黑那段海岸线——位于内乌姆地区,在地中海海湾亚得里亚海之中。
可问题在于,波黑的这段海岸线不仅只有25公里,还三面被克罗地亚包围,面对着的是克罗地亚的佩列沙茨半岛等半岛和岛屿,而且进出地亚得里亚海的航道也“七弯八拐”,十分不便。
尽管波黑在这段短短的海岸线上建了港口,但出港就是克罗地亚的地盘,可以说是被克罗地亚死死拿捏了,要多憋屈就有多憋屈。
当然,克罗地亚看着波黑也不太爽快,毕竟波黑的这段海岸线,把克罗地亚的领土分成了两块,克罗地亚人来往于南北,要么得穿过波黑领土,要么得绕一圈坐船,十分不方便。
克罗地亚本来计划修建一座佩列沙茨大桥,连接两块领土,但波黑却以影响其船只通行而坚决反对,这让两国也多有龃龉。
海岸线同样在亚得里亚海的斯洛文尼亚也过得十分憋屈。
斯洛文尼亚同样也是前南联盟加盟共和国,在年时获得独立,该国的海岸线长度为47公里,占到了国境线的3.4%。
斯洛文尼亚位于中欧,被意大利、克罗地亚等国“包围”,只在其领土的西南部留有一段短短的出海口。
在南联盟解体后,靠近亚得里亚海的地方被波斯尼亚、克罗地亚等国占得差不多了,斯洛文尼亚也是用尽了手段,才得到了短短40多公里的海岸线。
资料显示,其实斯洛文尼亚人的聚集地原本也是没有出海口的,在南联盟解体前的协商中,斯洛文尼亚坚决要求获得皮兰湾80%的水域,还要求在克罗地亚的领海内划出一条“海洋走廊”,供斯洛文尼亚进入公海。
克罗地亚当然不同意,两国对此争执不休。尽管两国曾在年签署了皮兰湾海域划分的草案,其中规定斯洛文尼亚获得80%的水域,克罗地亚则获得20%的水域,但由于克罗地亚议会一直没有批准该草案,导致两国的纷争至今没有解决。
而虽然在联合国的介入下,斯洛文尼亚成功获得了一条“海洋走廊”,但由于斯洛文尼亚的出海口受到克罗地亚等国的严重制约,空有一个海岸线,却不能很好地带动自身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十分憋屈。
准内陆国,制约非洲发展
欧洲的准内陆国都过得十分憋屈,更不用说是本来就十分贫困的非洲国家了。在非洲,也有好几个准内陆国,日子过得都十分糟糕。
比如“难兄难弟”刚果(金)和刚果(布)两个国家。
刚果(金)就是刚果民主共和国,由于其首都位于金沙萨,因此被称之为刚果(金)。
它是非洲第二大国家,用“幅员辽阔”形容也不为过,但该国的海岸线只有国境线的0.3%,仅有37公里。这条海岸线毗邻大西洋,让刚果(金)看起来仿佛是一个被吹起来的气球,“口小肚子大”。
还算幸运的是,刚果(金)的海岸线直面大西洋,没有其他国家的阻隔,海运路线还算顺畅,其主要出口的钴、铜、原油、钻石、农林产品也可以通过此处运往世界各地,同时,这也是该国进口粮食、日用消费品、机电产品等物资的重要通道。
可这段短短的海岸线,还是很难满足刚果(金)的需求,加之其国内*局动荡,至今刚果(金)仍然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而刚果共和国同样也是一个准内陆国家,刚果共和国简称刚果(布),其出海口在国家的西南面,海岸线长度看起来还不错,有多公里,但由于其占比只有国境线的3%,所以还是被划为了准内陆国家。
该国的情况比刚果(金)要好一些,但是也没好到哪里去,其主要出口的产品是石油、木材、可可和咖啡等。
虽然刚果(布)曾在上世纪80年代依靠着大规模开采石油而获得了经济腾飞,人均GDP一度达到了美元,但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下跌、“民主化浪潮”、内战的冲击,该国的经济迅速下滑、几近瘫痪。
直到年前后,国际油价大幅上升,*府又着力恢复经济建设、加大对外开放,才让经济恢复了动力。
其实,海岸线对于刚果(布)的作用还是比较大的,毕竟没有这条海岸线,该国的经济可能会更加糟糕,但“准内陆国”的帽子,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刚果(布)的经济发展。
非洲还有一个国家同样属于准内陆国,那就是多哥共和国。多哥位于西非,其南面有一小段海岸线面向几内亚湾,长度只有55公里,占国境线的3.3%。
多哥过得也算是憋屈,因为打开地图我们就能看到,多哥的海岸线本来就短,还被邻国贝宁占了一部分,可以说是十分不令人不爽了。
但也没办法,因为这些非洲小国的边界线和海岸线也不是自己决定的,而是被殖民者划定的。
在殖民者走后,非洲各国基本按照此前的边界划定了边界线,所以虽然吃亏,但也只能这样了。
不过虽然多哥的海岸线短而平直,但至少直面海洋、不受阻拦,也有利于货物的进出口。
虽然多哥鼓励进出口贸易,其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国内GDP的70%的左右,但其主要出口对象贝宁、布基纳法索、加纳等几个邻国,也用不上海岸线,只有在进口时还能用上港口。
因而,海岸线的短小其实还是影响了多哥的经济发展的,迄今为止,多哥仍然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想方设法要得到的海岸线
还有一些准内陆国由于海岸线实在太短,想方设法也想为自己多争取一点海岸线,为此甚至不惜发动战争。
例如伊拉克。伊拉克大家十分熟悉,石油是该国的支柱产业,其原油储量位居全球第四位,是一个靠着石油完全可以“发家致富”的国家。
可伊拉克只在东南部濒临波斯湾的地方拥有一小段海岸线,长度大约为60公里,占到国境线的1.6%,对于一个依靠出口石油为生的国家来说,这点海岸线怎么看都不够用。
而且,伊拉克这60公里长的海岸线上,还没有适合建立港口的地方。
伊拉克境内的阿拉伯河直接通向波斯湾,可由于河流入海囗会形成冲击平原,水深非常浅,不适合建立港口,即使建立了港口,也不利于大型船舶进出,而且此处离伊朗很近,一不小心,船舶还会开到伊朗的领水里去。
伊拉克另外一边的海面则挨着科威特的两座岛屿,就算是从西边出海,同样也会一不小心开到别人的领海里。
因此,伊拉克的这段海岸线基本上没什么用,石油出口只能依赖内河河港,严重制约了其石油出口。
可以说,伊拉克过得还是十分憋屈的,所以一直有分析人士认为,萨达姆此前对伊朗和科威特发动战争,就是想抢夺两国的海岸线,因为不“扩张”自己的海岸线,伊拉克的命脉就会卡在别人手里。
只不过,伊拉克的梦想始终都没能实现,也只能这样憋憋屈屈地继续生活。
另外一个想要扩大自己海岸线的国家,就是约旦。虽然从地图上看起来,约旦几乎没有海岸线,但其实它还是有26公里的海岸线的,只占到了国家边境线的1.6%,而这1.6%,也是约旦想办法要来的。
一开始,约旦是没有海岸线的,后来,英国趁着沙特进攻汉志王国的时候,出兵占领了汉志王国的一段海岸线,这段海岸线后来就归了约旦,只有14公里长。
约旦看着这段“不上不下”的海岸线十分闹心,就和隔壁沙特商量,最终用几千平方公里的领土,换了一段12公里的海岸线,这才拥有了现在26公里的海岸线。
不过,这段海岸线虽然短,但相较于伊拉克,约旦有着真正的出海口,其出海口位于亚喀巴湾,是一个重要的货物中转港。
值得一提的是,伊拉克的货物中转也是从亚喀巴湾走的,这里是伊拉克货物进入欧洲最近的通道,因此,约旦的这条26公里的海岸线,其实在整个中东地区,都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约旦“千方百计”换来的这段海岸线,还是比较值得的。
总的来说,其实“准内陆国”大部分过得还是十分憋屈的,但各国都有各国的烦恼,也许发展经济我们也不应该仅仅依赖海岸线,还是应当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让经济发展、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