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土豪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古代世界大国政治的产物亚美尼亚归属于
TUhjnbcbe - 2023/1/15 23:20:00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24581.html

亚美尼亚既可指历史上的亚美尼亚地区,有时也可专指这一地区范围内亚美尼亚人所建立的国家。古代希腊罗马作家往往将亚美尼亚地区分为大亚美尼亚与小亚美尼亚,另外索佩尼及后来从该地分离出的科马根尼也常常被视为亚美尼亚地区的一部分。一般来说,在古代希腊罗马作家的作品当中,特别是反映其公元前1世纪以后到公元5世纪初这一时期历史的作品当中,“亚美尼亚”在地理上通常是指“大亚美尼亚”,这也是亚美尼亚地区的主体部分,而在指代国家时一般是指主要位于大亚美尼亚的亚美尼亚王国,小亚美尼亚及索佩尼、科马根尼等则在公元1世纪时最终为罗马所兼并。

一、亚美尼亚概况

亚美尼亚地区主要位于亚美尼亚高原东部,除西北方的本都山脉、东方的小高加索山脉以及南方的陶鲁斯山脉外,其与周边地区并无明显的自然边界。历史上的这一地区大致稳定在伊朗高原与安纳托利亚高原,北部山脉、两河流域与低地叙利亚这一范围内,此外,亚美尼亚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都地处内陆,只有少数时期濒临海洋。亚美尼亚地区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其中分布着一些规模较小的高原,虽有平原低地但面积狭小且分布零散。

除发源于此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外,亚美尼亚地区境内还有一些规模稍小的河流与湖泊,河流大多短小而湍急,不过阿拉克斯河在亚美尼亚境内河道较长,且水流较缓,亚美尼亚历史上的许多重要城市也都兴建于阿拉克斯沿岸的河谷地带。亚美尼亚的气候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特征,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炎热干燥,秋季气候适宜但较为短暂,而亚美尼亚冬季的严酷也反映于一些西方古典作家的作品当中,色诺芬的《长征记》及普鲁塔克等作家对此有所提及。

在高加索山脉到叙利亚地区,小亚细亚西岸到伊朗高原这一范围内,亚美尼亚地区的地势总体上高于周边其他区域,其所处的位置也类似于一个“十字路口”。俯视周边区域的地势使其成为战略要地,而其位置也使其容易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袭扰。破碎的地形及严酷的气候,又制约着这一区域内部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一区域与外部之间的交通往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对于亚美尼亚本土的最高统治者及试图进入并直接统治这一区域的外来势力来说,也成为一种考验。

二、大国之间的亚美尼亚

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亚美尼亚常常成为周边大国的边疆地带,或者与周边大国的边疆地带相连。在罗马与帕提亚帝国的关系当中,处于两方之间的亚美尼亚保持着一种不稳定的独立。这一时期亚美尼亚在双方关系中的定位,可以结合“边疆”和“附庸”与“缓冲国”几方面来理解。

在很多情况下,“治权”的边界与“领土”的边界显然并不重合,罗马“治权”的范围常常会越过“领土”的边界,亚细亚行省和小亚细亚其他地区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与罗马之间的关系便可证明这一点,而这也体现于罗马与亚美尼亚的关系当中。在与帕提亚帝国并立的时期内,亚美尼亚基本上并未成为罗马的“领土”,亚美尼亚与罗马之间的关系名义上是一种“附庸国”与“宗主国”的关系。

如果将“边疆”的地域范围严格限制在一个国家的领土之内,那么亚美尼亚在绝大多数时间内并未成为罗马地域意义上的“边疆”,罗马实际上也将亚美尼亚视为外邦,而从“治权”意义上看,亚美尼亚也难以被视为罗马“治权”意义上的边疆,因为罗马难以完全根据自身意志在此地行使“治权”,这在罗马将亚美尼亚设为行省的愿望与实践中得到了体现。

此外,亚美尼亚同样也可视为帕提亚帝国的“附庸国”,而帕提亚帝国对亚美尼亚也行使着某种程度的“宗主权”。这样,至少可以认为,罗马与帕提亚帝国存在着边疆之争,而双方之间围绕亚美尼亚的争端,集中地表现为“宗主权”之争。

在罗马与帕提亚帝国的关系当中,亚美尼亚常常被定位为两国之间的“缓冲国”,而关于亚美尼亚的“缓冲国”这一定位本身,仍然需要更进一步的讨论。作为国际*治中的术语,“缓冲国”首次使用于19世纪后期,一般是指两个敌对或者具有潜在敌对倾向的大国之间的小国。在古代罗马的历史文献当中,可能并没有与“缓冲国”确切对应的词汇,而亚美尼亚是否可以被视为罗马与帕提亚帝国之间的“缓冲国”,学界存在着不同意见。

在支持将亚美尼亚视为“缓冲国”的著述中,谢尔文-怀特指出,亚美尼亚在地理上和*治上都充当着“缓冲国”的角色。美国学者大卫·布朗德认为,以“缓冲国”来概括罗马与边疆地带诸王国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缓冲国”的身份低估了边疆地带诸王国在罗马边疆安全的作用,而且只强调了这些王国单方面为罗马利益付出的牺牲,忽视了在罗马的“监护”传统下,双方之间互为利用的一面。

美国学者布莱恩·坎贝尔进一步认为,罗马与边疆地带附庸王国关系的维持依赖于罗马*事力量的存在,而亚美尼亚只是在地理上位于罗马与帕提亚帝国之间,罗马对亚美尼亚的“淡漠”态度则表明,亚美尼亚战略地位并不突出,故而将亚美尼亚视为“缓冲国”是“不准确”的。

爱德华·勒特维克在《罗马帝国的大战略:从公元一世纪到三世纪》中则认为,“缓冲国”是“附庸王国”的惯用称呼,就其在帝国安全体系中所起到的复杂作用而言,这一称呼“并不正确”,而亚美尼亚的“缓冲国”地位实际上并不稳定:一方面,“只有亚美尼亚才是一个真正的缓冲国”,“亚美尼亚独一无二,只是断断续续地作为一个真正的缓冲国行事”;一方面,在罗马与帕提亚帝国的关系当中,特别是从弗拉维王朝开始,“作为缓冲国方面,亚美尼亚并不独特”,因为除亚美尼亚之外,幼发拉底河沿岸的奥斯朗也曾起到类似的作用。

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及以上观点,笔者更倾向于认为,作为大国边疆地带的王国,由于独立地位受到了周边大国的干涉,亚美尼亚更适合被称为“附庸王国”,而由于亚美尼亚实际上并未处于大国直接统治之下,长期保持着其独立地位,其在地理上又位于两大国之间,这种条件为其成为“缓冲国”提供了可能性。

亚美尼亚是否具备“缓冲国”地位,还应具体结合罗马与帕提亚帝国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双方对于亚美尼亚问题的处理态度和亚美尼亚的状态做出判断。笔者认为,在罗马与帕提亚帝国未直接发生战争的状态下,且在大国未对亚美尼亚本土发动战争的情况下,亚美尼亚可以视之为“真正的缓冲国”,根据这一标准,从奥古斯都时代到尼禄发动东方战争之前,以及东方战争之后到图拉真时期的帕提亚战争之前,亚美尼亚的“缓冲国”地位较为典型。

三、亚美尼亚问题的产生

亚美尼亚问题是古代世界大国*治的产物,而亚美尼亚问题的产生也正是大国*治背景下当时周边地缘格局演变的结果。

在公元前1世纪前期,在相对有利的地缘形势下,亚美尼亚成为小亚细亚东部的强国之一,并一度在这一地区建立了霸权。当时罗马尚未直接介入到小亚细亚东部地区的事务当中,而帕提亚帝国陷入内乱而无暇顾及这一地区,塞琉古王国业已衰弱,本都王国在周边地区谋求霸权并与亚美尼亚结盟。

在这种内部稳定而且外无强敌的有利形势下,亚美尼亚对周边区域进行了征服活动,短暂统治或占领了高加索山以南的王国,以及从叙利亚到米底的广大区域,卡帕多西亚王国也一度为其所占。随着米特里达梯战争战局的变化,亚美尼亚与罗马发生战争并战败,并最终向罗马投降,亚美尼亚失去了对周边王国的控制,其自身也开始成为了罗马的“朋友与同盟者”,而这也为罗马日后进一步干涉亚美尼亚事务提供了便利。

相对于罗马与亚美尼亚之间的关系,帕提亚帝国与亚美尼亚之间的联系显得较为密切。在罗马进入这一地区之前,帕提亚王室与亚美尼亚王室之间已有往来。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帕提亚帝国已经与亚美尼亚为邻,而从公元前2世纪晚期开始,帕提亚帝国可能已经开始试图控制亚美尼亚。根据亚美尼亚史书中的说法,为稳固自己的统治,帕提亚国王阿尔沙克将曾将其弟瓦拉尔沙克立为亚美尼亚国王。

在获得米特里达梯战争指挥权之初,庞培曾与帕提亚刚刚即位的国王普拉提斯建立“友谊”,并期待后者尽快出兵亚美尼亚本土,而帕提亚国王当时的态度并不明确。其后不久,帕提亚国王应提格兰二世之子小提格兰的请求,在亚美尼亚发生内乱之机向其进*,这次进*可能牵制了亚美尼亚的兵力,促使本都与亚美尼亚同盟的进一步瓦解,从而间接影响到了当时的战局,而这次进*对亚美尼亚本身并未造成直接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达到了庞培与之建立“友谊”的目的。

亚美尼亚投降后不久,庞培将国王之子小提格兰立为邻近的索佩尼的国王,而这位小提格兰又因不服从庞培命令遭到惩罚,提格兰二世因其所表现出的恭顺态度而被正式宣称为罗马人的“朋友与同盟者”。

米特里达梯战争结束后,罗马设立了叙利亚行省,作为战败国的亚美尼亚、本都王国成为罗马的附庸王国,在战争中一度被占领的小亚细亚东部、两河流域上游的王国在不同程度上成为罗马的附庸,或者与罗马保持着较为和平的关系,这也就意味着,罗马在小亚细亚乃至东方地区的势力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罗马与帕提亚帝国对峙的局面也进一步形成。

总结

在罗马与帕提亚帝国的对峙中,从高加索山脉以南的王国,经过亚美尼亚、两河流域上游再到叙利亚行省的这片地区成为双方对峙的前沿地带,这一区域的王国也逐渐具有了一定的“缓冲国”性质。不久后,其中一些王国被并入罗马,其所处的地域处于罗马直接控制之下,其“缓冲国”地位自然也随之丧失,而亚美尼亚的“缓冲国”地位则得以保持,不过其缓冲地位实际上也并不稳定。

成为罗马的“朋友与同盟者”,意味着双方对各自承担着一定的权利与义务,而在双方实力不对等的情况下,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也难以实现对等。就罗马与亚美尼亚之间的关系来说,在此种关系下,亚美尼亚需要服从罗马的安排,并为罗马在这一地区的行动提供协助,而罗马则承担着“保护”亚美尼亚的义务。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世界大国政治的产物亚美尼亚归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