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结连理枝。”自古以来,忠贞不渝的爱情都是人们歌颂的对象。
爱情传说中,有伊甸园的亚当夏娃、星河中的牛郎织女;文学作品中,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崔莺莺与张生。
无论中外,人们对于爱情的态度都是相同的——歌颂与祝福。
爱情承载着男女之间最为美好的感情体验,或纯真、或温暖、或甜蜜。而当爱情与生命联系在一起时,这种基调就变得悲壮宏大、感人至深,让人们发自内心地赞美这跨越生死的伟大感情。
在古代的伊朗小镇,有一对情侣躲进一间谷仓,将拥吻的姿势保留到了生命的最后。后人发现他们的永恒之吻时,时间已过去了年......
一、“永恒的亲吻”
在美国费城,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安静地坐落于城市的喧闹之中。它始建于年,是著名高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
这座举世闻名的博物馆收藏了多万件展品,来自世界各大洲。这些展品的重现于世,得益于宾大考古学科的发展,有不少是宾大考古团队亲自从历史遗迹中发掘出来的。它们见证着沧海桑田,静静地展示着各个民族的悠久文化、承载着人类的兴衰变迁。
走进这座博物馆,各色各样的藏品使人应接不暇,而有这样一个藏品冲击着人们的眼球,使所有见到的人都为之震撼——“永恒的亲吻”。
“永恒的亲吻”是两具古人的遗骸,来自伊朗的考古发现。
在当地干燥少雨的气候中,这两具遗骸基本保持完整的形态。
相较于其他考古发现的遗体,他们的特别之处在于——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亲吻着彼此。
这个浪漫的姿态永久地定格了,而近三千年的时光又使他们的拥抱和亲吻成为了永恒的爱情见证,跨越千百年的时空诉说着两人间至死不渝的深情。
感动于两人之间的浪漫爱情,发掘他们的考古学家将他们冠以“永恒的亲吻”的美称,小心翼翼地将他们安置在玻璃棺中。
无数的游客先后走进宾大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在这件极为特殊的展品前肃立,向他们行注目礼。无数对恋人流连于此,为两位古人的爱情潸然落泪,许下了忠贞不渝的誓言。
这两位缔造了“永恒之吻”的古人究竟来自何处?他们在生命的最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才保持了这样一个缠绵悱恻的特别姿态呢?
二、极致浪漫的考古发现
年,在伊朗西北部西阿塞拜疆省的塔佩山,由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组成的考古团队正在辛勤地进行着挖掘工作。
位于索尔杜兹谷的塔佩山考古遗址,是这支考古队的重大发现。
塔佩山遗址是一座始建于三千多年前的古城的遗迹,而此处最早的人类活动时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0多年,彼时古代中国正处于商周时期。
到年,考古队已经在这里驻扎了好几年,先后挖掘出土了一些作物、器具,对当时这里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缺乏一些足以代表当地居民人类学特征的重大发现。
基于这种不甘心的心理,考古专家们继续在这里不停地挖掘着。
一天,一台挖掘机正在挖一个深坑。
据考古专家们初步判断,这里应该是一个当时的谷仓,但已经被千年的风沙掩埋在地表之下了。
挖掘机工作着,突然好像触碰到了一个障碍物。
司机连忙停下机器,下来一看,发现机器原来是碰到了一个人类头骨,便呼喊专家们过来处理。
专家们拿着小铲子匆忙赶来,小心翼翼地刨出这具骸骨周边的沙土。
挖着挖着,厚厚的沙土形成的遮蔽被逐渐揭开。
专家们惊讶地发现,这具骸骨旁边竟然紧紧地挨着另一具骸骨。
刹那间,考古队员们都围了过来。一连串的疑问在他们的脑海中浮现: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他们为什么同时埋葬于此?又为什么离得如此之近?
为了不破坏两具遗骸的原始姿态、便于对两人离世时的情境进行还原,专家们在操作时加倍小心,力图不使两具骸骨产生位移,防止对他们原有的姿势造成人为扰动。
随着挖掘、清理工作的完成,两千余年岁月的尘埃被缓缓拂去,两具骸骨的原始姿态也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引来了一片惊呼。
人们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只见两人面向彼此侧躺着,头部紧紧地挨在一起,右边的人右臂平伸,让左边的人能够安枕于他的手臂之上。
而左边的人将手覆盖在同伴的下颌旁,仿佛正轻轻抚摸着他的脸。
两人拥吻着,让这种极致浪漫缠绵的姿态在生命的最后定格。
这种姿势常见于恋人之间,但经过了二千多年的时光洗礼重现于世,无疑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虽然现代情侣们常常以这种亲昵的姿态靠向对方的身体,搂抱着相拥而眠,但让考古专家们困惑的是,这两位古人为何在生命尽头选择这种姿势呢?
对两具遗骸的考古工作继续展开。
经过细致的研究,专家们确认两人去世时都在二十岁上下,死亡时间是在大约年前,死亡原因尚不明确,但可以得出两人几乎是同时离世的结论。
就两具遗骸的性别,在考古团队内部还引发了一场争论。
有人认为两人同为男性,是一对关系密切的兄弟罢了。
而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如此缠绵的姿态只有可能出现在恋人之间,两人无疑是一男一女。
经过更科学的骨骼检测,考古团队发现两人的骨骼大小、骨盆形状有明显差别,足以体现性别差异。
因此,最终的结论是两人确系一对异性恋人,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伊朗古代文化和社会制度》一书中在介绍到这个考古发现时也肯定了两人确实是一男一女。
更何况,在感情上,人们也更倾向于他们是一对恋人。两人在生命尽头的亲昵姿态恰恰是爱情至死不渝的写照,这也符合人们对于爱情最美好的期待。
进一步的骸骨检测指出,女性遗骸的整体样态较为完整,死前的身体状况应该比较健康。而男性遗骸的头盖骨中有明显的裂隙,应该是受了重伤的结果。
两人的死亡时间相对接近,也许是男性先受了伤,两人在这座谷仓中休息,而又因某种意外原因一起走向了死亡。
是什么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呢?地震?当地并不处于断裂带上,庇护他们的谷仓建筑结构也较为完整,应该并非地震所致。
他杀?两人的姿态显示他们死前的状态较为平静,不像是处于生命威胁之下。
他们在死前究竟经历了什么,还需要其他考古发现的进一步解释。
三、恋人生命尽头发生了什么
考古学与历史学关系紧密,历史学对于特定时期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的解读构成了考古发现的大背景,往往能为考古发现提供明确的历史阶段定位,使人们对考古发现的历史时期、历史意义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
结合众多来源提供的历史文献资料,考古专家们大致掌握了余年前这里的历史背景。
伊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个位于西亚的国家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它紧靠里海、波斯湾和阿拉伯海,是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关卡,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历史上,伊朗以波斯帝国、安息王朝、突厥王朝、帖木儿帝国等*权闻名于史书之中。
早在大约年前,也就是公元前八百年左右,人类文明之光在地球上还处于星星点点的状态,伊朗还未建立起统一的*权,文明程度也较为原始。
在当时的伊朗高原上,人们大多以部落的形式集中居住,塔佩山遗址也是这样的部落所建筑的一座古城,即哈桑鲁城。
这座古城有城墙的构造,居民们在城中生活,靠聚居的方式抵御外来入侵,但在城外从事生产工作。
伊朗地区的气候以沙漠气候和半沙漠气候为主,干热季节较长,雨水并不丰沛。
依靠着河流提供的水源,当时的居民能够耕种大麦、小麦等作物,并很早就发展起了畜牧业,养殖绵羊、山羊等牲畜。
考古发现显示,哈桑鲁城中有大约一千名居民。
除居民房屋外的主要建筑包括一座寺庙和众多谷仓。
当地人民对神灵抱有虔诚的信仰,时常在寺庙中进行祈祷等公共活动。
而谷仓则用于存放居民们从城外麦田收割的麦子,是城中居民的共同储备物资。
据历史文献记载,这一时期各部落之间时常爆发冲突,兵戎之争不断。
有迹可考的一处记载显示,哈桑鲁城遭到了一次外来武装力量的入侵。
在这场侵略中,外来的强盗们出其不意地进入了哈桑鲁的城墙之中,对城中的居民展开了残暴的屠杀。他们在这座城市中杀人放火,肢解了一百五十多名市民。
一群市民被强盗发现并穷追不舍。
其中,几个成年男子带着70余名妇女和儿童逃进了城中的寺庙,他们避无可避,出路又被强盗堵住了。
在惊慌失措中,他们虔诚地向神灵祈祷,祈求能够保全性命。
凶暴的强盗不为所动,直接在寺庙外放火,烧死了这百余名市民。
考古专家们觉得,这次入侵的时间与两具骸骨的死亡时间极为接近,很可能与两人的突然死亡有关。
经过细致的推敲和探讨,专家们联系历史文献和考古证据,大致还原了这对情侣生前的情形。
在这场可怕的外敌入侵中,这对情侣或许被强盗追赶。在追逐中,这位男性或许为了保护他的恋人而与追兵发生了冲突,以至于头部受了重伤。
这对情侣在惊恐中慌不择路地躲进了这座谷仓。幸运的是,谷仓并没有被麦子填满,给他们留下了足够的庇护空间。借助麦子的遮挡,他们得以躺下喘息片刻。
男子伸出他的手臂,让他心爱的女子把头枕在上面。
女子对男子的伤情担忧不已,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他的脸庞,希望能稍稍减轻他的痛楚。
这时,谷仓外被强盗们放了一把大火,黑色的浓烟涌入谷仓,很快就填满了这个狭小的空间。
这对情侣发现自己已经无处可逃了,况且男子的伤情之重也让他们无法逃跑。
两个人对视一眼,瞬间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他们或许觉得,能与挚爱的人相伴着迎接死神,或许也是一种幸运吧。
就这样,他们没有移动位置,而是紧紧地拥抱住彼此,深情地亲吻着彼此。
烟雾浓度越来越大,他们逐渐耗尽了所有的氧气,拥抱着走向了生命的终结。
其他的市民逃离了哈桑鲁城,直到很多年后才回来进行重建工作。
在这些年之中,伊朗高原的热风带来了大量的沙尘,将这座原本的谷仓和其中的恋人就地掩埋。
之后的居民没有发现这座谷仓,也自然不会打扰到这对情侣的安眠。
直到年后,考古专家们细致地发掘这座遗迹,才使得他们的永恒之吻为世人所知。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这对恋人紧紧地依偎着彼此。面对危险,他们没有背叛、没有抱怨,而是抓住最后的时光,给予了彼此最为温暖的陪伴,用炽热的拥吻向世界宣示着他们之间的爱情。
时间有时是无情的,有时却又是最慈悲的。在这对情侣的拥吻中,连时间也悄然静止,让他们爱情的姿态定格为永恒。这个姿势跨越了余年的时光,向后人们诉说着爱情的神圣与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