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土豪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古代叙利亚位于文明十字路口,在文明发
TUhjnbcbe - 2022/12/1 22:22:00

前言

青铜时代是由丹麦考古学家汤姆森提出的一个关于年代划分的专业术语,处于石器时代与铁器时代之间,在世界各地的起止时间不一。

叙利亚是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地区之一,细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青铜时代(约公元前3000—前2000年,城市化兴起)、中期青铜时代(约公元前2000—前1600年,又名古叙利亚时期)和晚期青铜时代(约公元前1600—前1200年,又名中叙利亚时期)。

与今天叙利亚民族国家概念不同,古代叙利亚是一个地理概念,即北至安纳托利亚东南部,南抵阿拉伯半岛北端,西起地中海东岸,东达两河流域西端的幼发拉底河流域,包括今天的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以及土耳其境内的阿米克平原等国家和地区。

古代叙利亚位于“文明十字路口”,该地区的文明交往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与反思。汤因比将叙利亚文明特征归纳为两点:一是犹太一神教的确立,二是字母文字的发明,这两者对于世界文明史的发展贡献巨大。

不过,这两个特征仅适用于晚期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和古典时代的叙利亚,并未涉及早期青铜时代和中期青铜时代,对于古代叙利亚文明的认识具有片面性与局限性。

国内学界对古代叙利亚文明的研究多集中于晚期青铜时代叙利亚文明的崩溃以及从“他者”角度看待阿马尔那时代(晚期青铜时代的顶峰)“他国”与叙利亚的关系问题,近来也有学者强调古代叙利亚文明史研究的现实关怀。

“文明十字路口”:早期青铜时代的叙利亚。早期青铜时代是叙利亚文明的起始阶段,文明的起源与初步发展成为有关这一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在古代近东,这一时期对应于两河流域历史上的苏美尔时期和古埃及历史上的古王国时期。

早期青铜时代叙利亚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城市的本土起源与城市化发展的内源性。长期以来,受到“泛苏美尔主义”观点影响,学者们过分强调两河流域苏美尔文化对叙利亚的影响,提出“乌鲁克世界体系”和“两河流域中心主义”概念,强调两河流域文明对周边地区的作用。

不过,随着叙利亚考古发掘新成果不断涌现,大量楔形文字原始文献的出土与释读,我们发现,早期青铜时代叙利亚城市的起源带有明显的本土属性。或者可以说,叙利亚的城市化过程不是受到两河流域城市发展的影响,而是本土自主发展的结果。

早期青铜时代叙利亚文明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长途中转贸易的繁荣与多种文化的交往。这一时期,叙利亚文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孤立和封闭的,而是受到周边地区(尤其是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并且同周边地区有着较为密切的贸易联系和文化交往。

以埃卜拉为例,作为这一阶段北叙利亚的*治和经济中心,它连接南叙利亚、中安纳托利亚、两河流域及其以东地区,是两河流域同东地中海世界联系的贸易中转站。其中,源自阿富汗的青金石商路,经伊朗高原、两河流域,直到叙利亚,再经叙利亚中转到达埃及等地。

在文化方面,叙利亚受到两河流域的影响,比如埃卜拉借用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书写体系,创制出埃卜拉语楔形文字。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早期青铜时代后半叶,叙利亚同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有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两河流域与叙利亚之间的商路中心从之前的埃卜拉转到更北部的乌尔舒。二是中叙利亚地区出现一条以喀特那为十字路口的“沙漠商路”,贯通南北和东西商路。三是东地中海沿岸的古布拉成为埃及与叙利亚之间的贸易中心。

这些变化对于叙利亚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早期青铜时代尾声,埃及同叙利亚联系日渐生疏,反而古布拉与两河流域南部之间的联系加强,其结果是,叙利亚的交往重心由西线商路转向东线商路。

简言之,早期青铜时代叙利亚文明的发展基本上维持着独立发展路线,文明中的“同质”特征更为浓厚。不过,“异质”元素也越来越多,从早期的商贸交往,到后来的战争与臣服,外来元素大量涌入叙利亚,丰富了叙利亚文明的要素和特色。

跳出“界限”:中期青铜时代的叙利亚中期。青铜时代上接早期青铜时代,下连晚期青铜时代,对应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时期和古埃及的中王国时期。这一阶段的叙利亚文明发展出新的特点:

新移民到来,新文化元素进入,新贸易网形成,区域性王国战争“边界”突破叙利亚,故这一时代被称为“国际主义的开端”首先,新移民阿摩利人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叙利亚历史迎来“阿摩利时代”。

阿摩利人是叙利亚若干游牧部落的统称,苏美尔语意为“西方人”。公元前24世纪,阿摩利人迁徙到叙利亚北部的埃卜拉、喀特那、哈马等地,成为第一批进入叙利亚的塞姆人。

后来,部分阿摩利人逐渐放弃游牧生活,转向城市定居生活,极大地改变了叙利亚的民族成分和*治结构,当然也有部分阿摩利人继续保持游牧生活方式。公元前两千纪前半叶,阿摩利人大举进入两河流域,建立起若干个阿摩利王国,同时在叙利亚地区也建立了若干*权,包括马里、延哈德、喀特那等区域性国家。

由于诸多*治力量的存在,因此叙利亚的中期青铜时代也被称为第一次国际外交活跃时期,这些*治力量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其次,书吏活动的活跃与多语种书写文献大量出现。

受两河流域文明影响,这一时期叙利亚(以马里为主)兴起了培训书写官员(即书吏)的学校教育,书吏从学校毕业后从事专门的楔形文字书写工作。在马里,大约有两万多块楔形文字泥板文献出土,以书信形式为主,被称为“马里书信”,由职业的书写官员完成。

近东的“火药桶”:晚期青铜时代的叙利亚。晚期青铜时代的叙利亚是整个近东的“火药桶”,成为周边大国争夺的对象,这一时期被称为“国际化时代”。在古代近东,这一阶段对应于两河流域的中巴比伦中亚述时期以及古埃及的新王国时期。

公元前1595年,赫梯灭亡古巴比伦,间接影响了叙利亚的格局演变。总体而言,晚期青铜时代的叙利亚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在内部,叙利亚本土王国衰微,没有建立起强大的国家,而是分布若干小城邦。

它们在周边大国(如埃及、赫梯、米坦尼)的“夹缝中求生存”,依附于不同的大国“主子”,遭受周边大国竞相争夺,成为大国之间博弈的“棋子”,这开启了古代近东附属国体系的先例。在外部,这一阶段邦国外交关系错综复杂,大国的争夺与冲突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晚期青铜时代叙利亚文明的崩溃。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埃及作为大国争霸一方,*治势力首次波及叙利亚,叙利亚的国际冲突范围进一步延伸。晚期青铜时代第一阶段是米坦尼和埃及争夺叙利亚的时期(公元前1600—前1350年)。米坦尼是胡里特人建立的王国,其影响力遍及叙利亚大部。

公元前17世纪下半叶,北叙利亚的主要居民胡里特人群起反抗赫梯统治。至公元前16世纪早期,赫梯被迫从叙利亚撤*,北叙利亚形成一种暂时的*治“真空”,这为胡里特人统治北叙利亚提供了良机。

自第18王朝早期起,埃及作为近东的一股主要*治力量开始渗入叙利亚,控制了叙利亚南部及东地中海沿岸地区。在美吉多战役中,埃及战胜受到米坦尼支持的叙利亚诸邦联*,打开通往亚洲的“大门”。

在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力量继续渗入叙利亚内陆,并且与米坦尼王国产生利益纠葛。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埃及在与米坦尼争夺叙利亚的战争中,并没有取得完全优势。随着赫梯的强大,埃及从阿蒙霍特普二世统治时期(公元前1427—前1401年)开始,与米坦尼缓和关系,双方通过*治联姻,由对立走向联合。

无论我们从何种角度去规范和定义古叙利亚文明,都可以发现古叙利亚文明的独特特质。它的核心内容如下:世界主义精神为主导。从阿卡德人入侵叙利亚地区以来,叙利亚人逐渐摆脱了狭隘的城邦*治思维,古叙利亚文明中的世界主义精神获得了新发展。

在波斯帝国和罗马拜占庭帝国统治时期,帝国模式下的世界主义意识更是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共有认识。在此过程中,古叙利亚文明构建中的世界主义精神因素逐渐获得主导性地位。

对外来文明的包容性。文明的排他性来自于人类早期的隔绝状态,也来自于成熟文明的界定性。叙利亚地区不具备这两种条件。叙利亚地区自古以来都是人类活动的交汇之地,而叙利亚文明并没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使其构建出自身的界定性和排他性。

结语

叙利亚文明的融汇性和创新性。这是古叙利亚文明最显著的特征,突出表现在“叙利亚希腊文明”模式和基督教的诞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叙利亚位于文明十字路口,在文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