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土豪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粮食安全形势恶化,原因是什么
TUhjnbcbe - 2022/11/21 20:39:00
北京根治白癜风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经过不断努力,在消除饥饿方面,人类取得了值得骄傲的成绩:全球人口相比-年相比增长19亿的同时,全球饥饿人口减少了2.16亿。这意味着,人类种粮上万年,至今未消除饥饿。年,联合国发布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列出17个目标,排在前两位的是:无贫穷、零饥饿。其中,零饥饿这一目标的实现的时间节点是年,而如今前所未有的饥饿危机正在全球蔓延。

粮食安全问题很严重

粮食供应压力持续增大。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贸易组织负责人年4月13日发表联合声明,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进入第3个年头、俄乌冲突令形势雪上加霜、气候变化等问题,导致主要作物价格急剧上涨,且供给短缺,正使世界各地家庭的压力不断增加,导致数百万人陷入贫困。

各方应当就粮食安全问题采取紧急行动保障粮食供给、资金支持、扩大农业生产并保持贸易开放,为脆弱国家提供紧急支持,以应对粮价上涨、供应短缺问题。

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监控

自年,全世界饥饿人口数量一直在缓慢增加。新冠疫情蔓延之前,全球近6.9亿人面临食物不足。而年比年饥饿人口新增了万。

新冠疫情爆发后对全球粮食安全进行全面评估的报告——《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指出,年全世界有7.2-8.11亿人口面临饥饿,与年相比增加了1.61亿人。而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的人数,一年内就增加了3.2亿人,达到23.7亿人。即使不受新冠疫情影响,实现年零饥饿的目标,依旧是不能完成的任务。

《全球粮食危机报告》版指出,年,53个国家和地区约1.93亿人面临严重缺粮状况,亟需援助。多重因素阻碍我们取得进展。本报告和年版指出了冲突、气候变异和极端事件是阻碍我们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因素;年版则指出,经济减速和衰退也是阻碍进展的因素。年,冠状病*病大流行和空前的东非沙漠蝗虫灾情使全球经济前景变得难以预料,如果我们不能紧急行动,采取前所未有的措施,形势可能只会进一步恶化。

全球粮食安全拉响警报

通常所说的粮食,主要包括稻米、小麦、玉米、薯类、豆类等。按用途可以分为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种子用粮。其中,稻米、小麦、玉米为人类粮食主要组成部分,稻米、小麦是人类口粮。联合国粮农组织分别于年、年、年三次对“粮食安全”作过详细定义。年,强调粮食安全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年,提出粮食安全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年,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是“让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充足的、安全的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年,我国*府提出粮食安全,是指能够有效地为全体居民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达标的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食物。

粮食安全对应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家庭粮食安全、食品安全、营养安全。营养安全是粮食安全的最高层次,国家粮食安全则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和核心。评估产生原因粮食是生存安全的基础、经济发展的根基、社会稳定的前提。近年来,由于全球化发展、贸易往来和气候变化,以及数十年来的农业集约化发展导致生产体系韧性下降等因素影响,检疫性和跨境植物病虫害的传播风险越发严峻。粮农组织与各国*府积极开展工作,遏制相关风险扩散,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成因1:地域冲突

全球武装冲突和暴力事件频发影响粮食安全,并且是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世界上有近60%的饥饿人口,生活在战争、冲突影响的地区。受到俄乌战局持续的影响,小麦、玉米期货价格高涨,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俄乌冲突,突显全球粮食系统联系紧密,又非常脆弱。正在应对突发性饥饿的国家,尤其容易受到俄乌冲突所带来的冲击,这是由于它们高度依赖粮食进口,更容易受到全球粮食价格高涨的威胁。

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占全球小麦出口17%,而“欧洲粮仓”乌克兰是全球第二大谷物出口国。两国合计占到全球小麦玉米出口的29%、19%。在俄乌冲突影响下,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粮食和化肥重新进入市场面临重重困难,让缓解粮食安全问题举步维艰。缺少粮食引起的饥荒、治安、*治冲突,可能会导致不可避免的社会动荡。

粮食,是最基本的需求

冲突是陷入突发性粮食危机的主要驱动因素,年导致24个国家和地区的1.39亿人陷入粮食不安全,高于年的23个国家和地区的万人。俄罗斯粮食联盟副主席亚历山大·科尔布特称,世界小麦价格高涨的主要原因是地缘*治局势紧张和印度的干旱。古特雷斯年5月1日表示,俄罗斯、乌克兰的冲突加剧了整个非洲的粮食、能源和金融“三重危机”,并可能导致非洲部分地区的*治不稳定和社会动荡。《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则显示,如今,俄罗斯、乌克兰冲突对食物、燃油和肥料价格还在持续,何时结束,现在依旧没有答案。

数据显示,自二战以后,俄乌爆发冲突之前,人类发生过五次与战争冲突相关的粮食危机,这六次分别为:年、年、年、年、年。

年12月,朝鲜战争爆发,农业生产被破坏,朝鲜半岛农产品供给不足。全球担心第三次世界大战发生大量储备粮食。

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欧佩克提高原油市场价格并降低石油产量,石油危机爆发。油价剧增,推高了农业种植成本:化肥、机械。

年1月,伊朗发生革命运动,当年停止石油出口,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油价上涨,再次传递到了农业种植与农产品供给方面。

年3月,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同期美联储开始减息,全球资本推动国际大宗商品水涨船高。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更进一步冲击了农林牧渔板块抬升。

年,世界主要产量出口国俄罗斯、乌克兰发生持续高温与旱灾。次年,美国出现旱灾。全球粮食产量下降,加剧供需矛盾。欧债危机爆发。

回顾历史五次粮食危机,其主因都是战争与自然灾害等因素。

成因2:限制出口,加剧粮食价格上涨

世界粮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主要粮食出口国限制出口,进一步推高全球食品通货膨胀,破坏对全球市场的信任,加剧部分粮食进口国面临的危机。俄乌冲突给世界粮食安全(生产、进出口)造成严重后果,部分国家*府在疫情、俄乌冲突的背景下,基于对未来增加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限制粮食出口,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粮食紧张局势。

部分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引发更多国家为遏制国内粮价出台新管制措施,导致全球粮价进一步上涨,降低粮食分配的效率和公平性。比如,年、年全球粮食价格大涨时,多国推出了总计80多项粮食贸易干预措施,反而导致全球粮价进一步上涨13%至15%。

3月10日,俄罗斯联邦*府国家海关委员会决定,至今年8月31日前,禁止向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出口小麦、黑麦、大麦和玉米等谷物。

3月12日,乌克兰粮食和农业*策部长罗曼·莱什琴科表示,乌克兰*府决定暂时禁止出口所有类型的化肥。

3月24日,越南(世界第三大稻米出口国)宣布,即日起禁止出口大米;哈萨克斯坦(世界主要小麦出口国)禁止出口小麦、土豆等11种农产品;塞尔维亚暂停出口葵花籽油等农产品。

3月28日,埃及决定,未来3个月内停止出口各种豆类产品。

3月30日,柬埔寨从4月5日起,除香米,将禁止白米和稻米出口。

5月14日,国际市场小麦价格飙升,高温导致减产,为确保国内粮食安全,印度宣布立即禁止小麦出口。消息发布后一周内,小麦价格飙升了6%左右......

国际食物*策研究所数据显示,已有23个国家实施了出口限制,接近年粮价危机高峰期间实施限制的28个国家数量。

成因3:疫情影响粮食生产与运输

疫情蔓延,以及粮食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使非洲国家危机重重:外国直接投资减少、失业加剧、债务危机、粮食危机等。新冠疫情,使全球经济与粮食安全雪上加霜。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年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世界营养不良总人数增加万至1.32亿人。

疫情蔓延使农业劳动力短缺,不少国家因疫情影响耽误了耕种。欧洲和北美的粮食生产主要靠移民,由于疫情防控阻碍了劳工流动,导致种植和收获粮食作物所需的劳动力面临严重短缺。

疫情导致食物供应受阻或中断,粮食的国际运输变得更加困难,同时,居民收入减少,弱势群体将更难以获取到足够的、营养丰富的食物。

部分国家停止粮食出口,一些地区甚至出现屯粮抢购现象。

粮食危机会滋生不稳定局势。研究表明,某些国家,饥饿人口每增加1%,就会导致2%的人口向外移民。难民越过边境,将已经脆弱的地区变成潜在的动乱爆发点。年1月,哈萨克斯坦多地发生骚乱,若非及时控制事态,这一冲突将直接影响中亚地区粮食安全,因为哈萨克斯坦也是世界粮食生产大国和主要出口国之一。

成因4:全球变暖

气象组织报告确认:过去七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七年,年“仅仅”是这七个最暖年份之一。年初和年底出现了拉尼娜事件,产生了暂时的降温效果,但并未扭转气温上升的总体趋势。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约高出了1.11(±0.13)°C。

气象组织图片|年全球平均气温图海洋酸化。

海洋吸收了人类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约23%的二氧化碳。这与海水发生反应,导致海洋酸化,威胁着生物和生态系统服务,进而威胁到粮食安全、旅游业和沿海保护。公海表面的pH值现在是年来的最低值——26。

气象组织图片|全球海洋平均酸度变化趋势

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教授表示,“除非发明了从大气中清除碳的技术,否则海平面上升、海洋热量和酸化将持续数百年。有些冰川融化已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而这将对这个已有20多亿人饱受水资源压力的世界产生长期影响。”“下一个有记录以来的最暖年份出现在我们眼前只是个时间问题。气候变化正在我们眼前发生,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将使地球变暖,影响数代人。”

成因5:极端天气增多

气候变化等相关灾害加剧粮食危机。《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认为,气候变化是诱发全球粮食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认为气候灾害频发增加了国际社会到年实现零饥饿目标的难度。

年以来,干旱、高温等极端气候现象发生概率远高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严重影响了全球粮食供给。年夏季,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等全球小麦主要生产国遭遇了极端干旱,影响其小麦收成。供应不足,使年全球小麦出口价格上涨了46%。

极端天气作为全球粮食不安全程度急剧上升背后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在年影响超过万人,高于年受影响达万人的数据。气候变化已经在破坏中低纬度地区的小麦、水稻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能力,随着气温上升和变得更为极端,这一情况会变本加厉。

极端天气频发的国家和地区,农业生产活动极易受降水和气温变化影响,则农产品的产量、质量都会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农业种植区的温度异常,持续高于-年的长期平均值,导致过去五年极端高温天气更为频繁。降雨季节的特征也在发生改变,例如雨季开始较晚或较早,以及同一农业季节内雨量分布不均。

年7月9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死谷气温高达到54.4°C,为年代以来全球最高记录值。西西里岛的锡拉丘兹的气温达到了48.8°C。6月29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气温达到了49.6°C,导致多人因高温死亡,助长了毁灭性的野火,又加剧了11月洪水带来的影响。

年7月,河南省洪水导致个县(市、区).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人,其中郑州市人、占全省95.5%;直接经济损失.6亿元,其中郑州市亿元。(数据来源: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

7月中旬,欧洲西部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洪灾,德国的经济损失超过了亿美元,生命损失惨重。

干旱影响了包括非洲之角、加拿大、美国西部、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的许多地区。南美洲的干旱,造成了农业严重减产,破坏了水电生产和河流运输。-年非洲之角发生严重干旱。现在,东非再次面临着非常现实的前景:连续四个季度无雨,这使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陷入了40年不遇的干旱。

冲突、极端天气事件和经济冲击的复合影响,因新冠疫情而进一步加剧,削弱了几十年来在全球为改善全球粮食安全而取得的进展。年人道主义危机不断恶化,也导致更多的国家面临饥荒的风险。年营养不良的总人数中,一半以上生活在亚洲(4.18亿),三分之一生活在非洲。

联合国大会主席沙希德表示,

我们正在输掉控制气候变化的战斗,而且还无法阻止环境退化。“我们拥有资源、技能和技术,我们拥有告诉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必要性的科学:我们缺乏的是*治意愿。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萌田分析认为,极端事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粮食供给:极端天气频发导致粮食减产,降低了国际市场上流通的粮食数量。同时,极端事件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对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带来了不利影响,并加速了许多地区的土地退化进程,进而影响粮食安全。

粮食利用:极端天气事件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使污染物传播途径的变化,影响食品安全。如频发的洪水、热浪可能会导致食物中存在致病菌,影响粮食安全利用。

粮食的稳定性:受气候变化及极端事件强烈影响的同时,区域、全球气候影响土地状况。区域尺度上,土地状况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或加剧升温,影响热浪、强降水等极端事件发生的频次、强度、持续时间。如土壤变干燥,地表蒸发量减少,会加剧极端高温事件;相反,灌溉使地表蒸发量上升,降低灌溉区域的地表温度,缓解热浪威胁。

对于气候变暖,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未来气温将会继续升高2摄氏度,甚至可能更高;华北地区的干旱问题在未来10年会更加严重,南方湿润地区,会出现季节性的洪涝灾害。

在节能减排的同时,从粮食生产、收获、储藏、加工、运输、消费等多个环节入手,全面促进粮食的减损增效,已迫在眉睫。

成因6:农业生产积极性低

江南,是传统意义上的鱼米之乡。南方地区水热充足,作物可以一年两熟、一年三熟,故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我国粮食生产的重心在持续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商品粮地位在不断下降,让位于东北地区。由于运输和外汇问题,非洲多地农民高价也很难获得肥料。过高的成本会蚕食农民的利润并有可能减少他们增产的意欲,从而使他们无法获得高食物价格的有效利益。

世界农业生产面积

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经商,“谁来种地”的问题逐渐突出;传统农业对农民收入贡献比重明显下降,“怎么种地”的问题难以回避;随着农民种田意愿不断下降,撂荒以及“隐性撂荒”现象日益严重。

十八大以来,特别强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性,并指出“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是从一般经济规律和我国现实农情出发,对于未来解决“谁来种地”这一历史命题的深刻把握和重要部署,为确保粮食安全、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指明了科学路径。耕地数量质量保障粮食生产,耕地的数量要保证,质量更要保证。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显示,我国现有19.18亿亩耕地,但位于6度以上坡度的耕地占近23%。我国耕地利用强度比较高,化肥用量相当惊人。农业农村部提供的数据显示,40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增加了2.2倍,但同期化肥用量增加了6.2倍。由于人多地少,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一些地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不可忽视。必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切实保护好耕地。

原因7:其他因素

食物浪费食物链的各个环节,需要减少浪费造成损失。粮食的成本,存在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和食物环境中,制定向健康饮食转变的*策,并逐步推广健康饮食的理念,可以防止营养过剩造成肥胖,同时可以提高最弱势群体的购买力。年的粮食安全报告中保守估计,全世界超过30亿人口无法承担健康饮食的成本,加大了各种形式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中国肥胖和超重人群由年的9.9%上升为年的36.7%,造成食物浪费,还会引发诸多疾病。

受气候变化影响,农田害虫变得更具破坏性,导致粮食的营养水平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粮食危机。

延伸

从中长期看,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将长期存在,我国粮食供需紧平衡格局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并且,粮食安全还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较大约束、种粮经济效益低、区域性供给不均衡等深层次问题。

民以食为天

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权,保质、保量、保长远,王宏广教授《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一书中,提出了应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对策:要粮于技、藏粮于地、生粮于海、产粮于山、生粮于改、储粮于友、节粮于用、稳粮于共同体。

对此,你会如何理解呢?

1
查看完整版本: 粮食安全形势恶化,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