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土豪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伊朗旧事霍梅尼崛起卢克文
TUhjnbcbe - 2022/11/11 22:04:00

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年),中世纪最强大的两个亚洲帝国互相扩张,终于在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附近,也有说法是乌兹别克斯坦)相遇,崛起于伊朗西北部的阿拔斯王朝与唐帝国爆发大战。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唐朝联*为3万人,黑衣大食联*为15-20万人。在主将高仙芝的指挥下,手提陌刀的步兵不断列阵冲击,并充分发挥出强弓硬弩的优势,唐朝的骑兵部队在步兵与弩兵的密切配合下,也一度压制住了以骁勇善战著称于世的阿拉伯骑兵。在持续数昼夜的激烈对战中,唐*予大食*官兵以极大的杀伤,史料中记述着“枭敌首数万”的辉煌战绩。

但由于在数量上完全居于劣势,唐*始终无法有效地歼灭敌*,导致战役进入僵持。战役进入到第五天傍晚,唐帝国内部的联*部队——葛逻禄雇佣兵突然反叛,从背后包围唐*步兵并阻绝了他们与骑兵的联系,唐*顿时阵脚大乱,“仙芝大败,士卒死亡略尽,所余数千人”。

不过在怛罗斯战役后,唐朝仍然控制西域,阿拔斯王朝立即派人来与唐朝讲和。尽管取得了战役的胜利,慑于唐*在战斗中展现的惊人战斗力,阿拔斯王朝也打消了东进的念头。

随后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忙于安内,此事就作罢了。

怛罗斯之战想象图

在阿拔斯王朝骑兵俘虏的一个唐朝下级*官中,有一个叫做杜环的年轻人,被带到了阿拉伯世界,此时阿拔斯王朝正头疼与拜占庭帝国的斗争屡战屡败,不是哥们不给力,实在是对方有秘密武器,这个秘密武器就是火攻术。好巧不巧,杜环懂火攻术,当他与阿拉伯化学之父哈扬交流之后,尖锐的指出了拜占庭帝国的所谓火攻术——即希腊火,就是他家乡的石脂水做的,只是称呼不一样。哈扬当场表示,咱俩努努力,把这东西仿制出来。杜环说,我觉着还是琢磨琢磨怎么能防住它这条技术路线更靠谱,哈扬遗憾的表示,要是我们也有这东西就好了。

哈扬与杜环不知道的是,他们脚底下都是这东西,要多少有多少,一千多年后,为了争夺石脂水,全世界闹得鸡犬不宁,这片土地也因此而饱经沧桑与战乱。

它的学名,叫做石油。

年9月24日,鲁哈拉·穆萨维·霍梅尼诞生于伊朗中央省霍梅因的一个宗教家庭。他的父亲赛义德·印地是一位阿亚图拉(霍梅尼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姓,而是自己给自己取的)。霍梅因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城镇,位于海拔米、寸草不长的光秃秃的山坡上。在霍梅尼的童年时期,那里的人们仍然将毛毯蒙在头上取暖,紧紧地蜷缩在简陋的火炉旁,才能度过寒冬。那时的伊朗城乡,根本没有西方式学校,主要是毛拉们(意思和阿訇差不多,大概是汉语里老师,先生,或者是西方宗教里的牧师的意思)在冬天的农闲季节里,把农民、地主和阿訇的孩子召集在一起,教他们念《古兰经》,并以这部经典作为教科书学习作文,这就是霍梅尼的早期教育。当时许多阿訇只能博取地主和富人的欢心才能活下去,而赛义德·印地对封建权贵无所畏惧,控诉他们的剥削与无道,最终在一次传道的途中被人杀害。九个月大的霍梅尼和母亲相依为命,他的外祖父米尔萨·艾哈迈德同样是一位著名的神学家,使霍梅尼从小就受到宗教教育的熏陶。

母亲离世后,霍梅尼由信仰虔诚的婶婶抚养成人,在他十五岁时婶婶也去世了,他的哥哥穆尔特撒承担继续教育他的责任。霍梅尼一路苦学,终于在19岁那年拜哈埃里·亚兹迪为师(当时最有名望的什叶派神学家,改变命运的转折点),接受他的指导。后来,他和老师一起来到位于德黑兰和霍梅因之间的圣地库姆,亚兹迪在库姆伊斯兰神学院执教,霍梅尼就在此学习伊斯兰教法和法理学。

库姆这座圣城改变了霍梅尼,勤奋和努力使他获得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宗教理论。他希望通过神学的研究,继承父亲的衣钵,这辈子继续当个好毛拉。

霍梅尼(这眼神就问你怕不怕)

年,27岁霍梅尼就开始在库姆和纳杰夫神学院讲授伊斯兰哲学和神学,逐步成为伊朗国内顶尖的宗教学者(什么时候都得好好学习)。霍梅尼一直研究神学、哲学、伦理学和伊斯兰法律等内容,他出版了大量这方面的著作。另一方面,在他几十年的授课中,培养了大量的中高级神职人员和一些伊斯兰学者。神学院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大学,这里并没有严格的教学计划和授业时间,有的学生可以在此学习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多年的教学活动使霍梅尼的学生遍布全国,他的影响和声望不断增加,逐渐形成以他为核心的宗教势力。

50年代末,霍梅尼终于获得了阿亚图拉的称号,60年代成为六大阿亚图拉之一,名噪一时(划重点)。

这里有必要简要解释一下伊斯兰教、什叶派、还有阿亚图拉,否则以后的事没法展开说。

伊斯兰教内教派很多,有报道说多达70多个(如哈瓦里吉派,伊斯玛仪派),但主要教派有两个:逊尼派和什叶派。逊尼派是主流派别,占绝大多数,约90%,什叶派是第二大派,约占10%。公元年,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加(现属沙特)向民众传播一种新的宗教思想,就是伊斯兰教(顺从真主的意思)。凡是信教的人,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教法涉及到。

年,穆罕默德去世时,他没有留下遗嘱安排谁为哈里发,即继承人,也没有谈到以什么形式推选哈里发,这就麻烦了。

于是,他的信徒们在继承权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简单来说,信徒们分为两派,用现在的话说,一派属于资产阶级,一派属于贫下中农。资产阶级就是逊尼派,他们有钱有势,很多人是默罕默德的*治盟友,在默罕默德创建*教合一的*权时,出钱出力,他们自然希望大家选举产生,也就是说谁厉害谁就上,带领人民奔小康。贫下中农就是什叶派,主要是当初追随默罕默德的那批人。什叶派一听就急了,你们倒是挺民主,领袖去世你们就玩禅让,这可不行,我们这话语权跟你们能比吗?再说了,人家有血亲后代啊。因为他们自己本身没有能力挑起大梁,为了保证自身利益,他们自然视默罕默德这一系为正统,而不想权利落入其他当权派的手里。

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分歧一开始是上层的*治矛盾和下层的经济利益冲突,与教义基本无关。随着时间的延长,两派在谈判桌上谈不到一起去,就开始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见真章。

深绿色的是什叶派分布,淡蓝色的是逊尼派的分布

但是宗教不是**,宗教的特殊性还在于对经典的解读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对教义的解读,也就是宗教话语权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默罕默德生前留下了语录和论述,被编纂成《古兰经》,但是《古兰经》里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同一件事,领袖一会这么说,一会那么说,后人如何活学活用成了一个棘手问题。谁有能力继续联结人和神的世界?当充满模棱两可的经典变成了干干巴巴的文字,谁能解读它们?谁能保证解读的就是领袖的本意?对此,什叶派开出的药方是,默罕默德有亲戚有后代,即神裔,那么就有神性,就可以正确解读经典。对什叶派来说,教法的根源只有三个,即《古兰经》、圣训和伊玛目(神裔)的教法判决。

逊尼派不干,说你这属于搞个人崇拜,领袖活着时候也没说亲戚后代就一定正确啊。因此,逊尼派想出的办法就是,古兰经、圣训公议诠释,逊尼派中,后人是绝对不可能推翻“公议”的,这是一群穆罕默德身边人讨论的结果(英美法系?),古兰经和圣训更不用说,那是领袖活着时候留下的话。

默罕默德在传道

这两种方法哪个好?在我看来,各有利弊。什叶派由于对于神裔的崇拜和希望神裔继承默罕默德,联结人神世界,必然走向更修正的道路。逊尼派由于放弃神裔的地位,用大量7世纪理论的补充解释,必然走向更原教旨的道路。

什叶派的问题是,神裔哪天要是不孕不育或者由于天灾人祸突然集体去世怎么办?逊尼派的问题是,时代在变化,还在一堆故纸堆找判决案例,容易脱离时代,比如说,穆罕默德反对放贷,因为在那年代,放贷基本就是富人吞并穷人土地甚至收为奴仆的第一步,他反对放贷,基本就是现代人喊停止“校园贷”、“套路贷”这种意思。而原教旨主义者却希望整个银行业都被废掉。估计这位圣人要在现代社会,恐怕是不会这样希望的。

什叶派里的主要大派十二伊玛目派(霍梅尼就是这派的)认定领袖的神裔共有12位,因此被称为十二伊玛目派。最后一位伊玛目宣称暂时离开人世一段时间,也叫作隐遁,将来还会再次现身,但是人间的事不管也不行,因此最后一位伊玛目还有4位代言人。代言人的位置,慢慢变成谁的学问高,谁就是代言人,谁就有宗教的解释权。因此,什叶派逐步形成了包括大阿亚图拉、阿亚图拉和霍贾特伊斯兰在内的宗教学者等级制度,这在逊尼派里是没有的。

什叶派规定信徒必须追随一位宗教学者,这使得高级宗教学者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逊尼派由于一直在故纸堆里打转转,缺乏宗教解释权,因此社会影响力不如什叶派,毛拉们往往依附于*治力量,才能确保和扩大自己的利益。这也就是为什么逊尼派国家经常出*治强人,如埃及,伊拉克,而什叶派国家往往出宗教强人,如伊朗(只有极个别伊斯兰国家例外,如叙利亚)。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逊尼派里会产生ISIS这类极端组织——总是用7世纪的理论解决21世纪的问题,导致自我越发封闭的恶性循环。

而在什叶派里国家,宗教学者则可以利用巨大社会影响力叫板*府。

“知识就是力量”,大阿亚图拉霍梅尼每每想到这句话,就不由得握紧了拳头。

所有的革命问题,本质还是经济问题,对于伊朗来说,经济问题,就是石油问题。

霍梅尼六岁还在苦苦背诵古兰经的的时候,英国石油公司已经在伊朗的马斯吉德莱曼打出了第一桶石油。第二年,也就是年,英伊石油公司成立,随后在伊朗的阿巴丹建立了炼油厂,这是“二战”前世界最大的炼油厂。英国*府向英伊石油公司投入万英镑资金,持有公司51%的股份;公司从年起向英国海*供应万桶燃料油,历时20年,以保障*府的战时需要。就这样,英国海*与波斯石油完全结合在了一起,英国*府成为英伊石油公司的大股东,石油成为英国的战略商品。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强调,必须保证大英帝国获得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石油储量,“以防发生地区性供应中断”。

英国人在阿巴丹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而伊朗人却很贫困。公司只雇佣数量寥寥的几名伊朗籍技术工程师,管理岗位几乎全是英国人。公司里最底层的苦力,都是伊朗人在做。

由于伊朗人既不知道自己有多少石油,也根本不懂得石油的价值。英国人与伊朗签订的合同大多带有欺骗性质。对英国人来说,伊朗的石油是不能让伊朗人知道的宝库,他们对石油的储量、分布数据都严加保密。直至伊朗石油国有化之前,伊朗石油在英国经济中的地位一直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伊朗的石油财富,英镑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就无以为继。英伊石油公司一直在伊朗获得超额利润,年,公司净利润为万英镑,英国*府获得的税收为万英镑,而伊朗只获得万英镑。到了“二战”后的年,公司净利润万英镑,向英国*府纳税多万英镑,只给了伊朗万英镑;石油国有化前夕的年,公司净利润达到万英镑,向英国*府纳税万英镑,伊朗只获得万英镑。英伊石油公司自建立起,此时已为英国*府创造了4亿多英镑的收入,而伊朗获得石油收入一共只有1.1亿英镑。

英伊石油公司以很低的优惠价将石油卖给英国海*和美国石油公司,实际上是以牺牲伊朗的财*为代价。更为耻辱的是,伊朗*府甚至一直不确知英伊石油公司每年的收入有多少。伊朗驻英国的代表从未为国家利益着想,他们每月从英国领取英镑的好处费,向伊朗*府隐瞒了英伊石油公司的真实收入。石油运输管道的铺设权也完全握在英国人手中,连美国都无法插足伊朗的石油业务。石油收入当时大约贡献伊朗财*收入的35%,但这些英镑不是用于伊朗国内经济的发展,而是用于购买英国和欧美国家的*火。那时,英国卖给伊朗的飞机,都是“一战”时废旧工厂所造的过时飞机,还有瑞典的防空炮、美国的武器和英国的鸦片。就像今天的石油美元一样,伊朗所获得的英镑不仅又回流到英国手中,而且也支持了英镑的国际流动。

二战结束时,英国财*濒临破产,从英伊石油公司获得财*收入显得更为重要。当时英伊石油公司已经是在全球都有业务的国际石油公司了。二战期间,美国曾承认伊朗属于英国的势力范围,英国也曾明确表示,将不惜任何代价来保住英伊石油公司。但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大英帝国已走向衰落。这个时候,出于“冷战”的考虑,美国担心伊朗落入苏联人之手,也开始

1
查看完整版本: 伊朗旧事霍梅尼崛起卢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