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害怕由1只狮子领导的只羊,而不是由1只羊领导的只狮子。——塔列朗
对于国家与人民而言,伟大的领袖意味着方向,能够最大限度的将人民团结在一起,带领国家与人民步步趋于强盛,使得国家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不受欺侮。
与此同时,一个愚蠢的领袖亦将把国家与人民带入不复深渊,令国家衰竭落后、人民贫穷受苦、民族分裂动荡,凭一己之力断绝断绝整个未来,即便被领导者如何强大皆是如此。那么纵观伊朗领袖哈梅内伊:年过八旬,手残志坚的伊朗教父,他把伊朗带向何方?
一、哈梅内伊
伊朗位于中东地区,曾建立世界历史上第一个领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波斯帝国,亦是现如今亚洲主要经济体之一。其经济最大的组成部分,从中东二字便可窥见其中慢慢的石油味道。的确,伊朗的石油生产能力、出口能力皆是位居世界前列。
哈梅内伊对于伊朗,被称为最高领袖,乃是其它国家所不具备的一个职位,代表着国家的最高权力象征,即便是伊朗总统亦要屈居其下,甚至总统的人选一定程度由最高领袖来操纵。
之所以衍生出最高领袖这一职位的根本原因,在于伊朗的全称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如其名称这是一个属于伊斯兰教的国家。伊朗*体乃是*教合一,并且从哈梅内伊凌驾于总统之上这一事实,也能够看到教权是凌驾于*权之上的。
总而言之,最高领袖虽然与总统共为国家元首,响应各自负责教权与*权,不过伊朗宪法当中规定了最高领袖领导国家的立法、行*和司法三个权力部门,乃是中央*治的最高领导人。
因此,对于最高领袖的存在通俗看待也是,国家以及宗教内部错综复杂的诸多事物他不会过多干涉,但是国家与宗教整体的走势与方向,却是由最高领袖一手把控的,毕竟*权亦是掌握在最高领袖手中的。因此,伊朗方面未来的走势如何与哈梅内伊的决定息息相关。
纵观哈梅内伊一步步走向一国权力之巅峰,其间注定是殊为不易的。而在伊朗这个*教合一的国家体制当中,他的升迁之路与宗教内部理念的贯彻与学习之路实质上殊途同归。
年7月17日出生在马什哈德的哈梅内伊在八名兄弟姐妹之中排行第二,长大后的他便前往哈瓦扎传统伊斯兰神学院研读神学,这一过程当中他遇到了多位著名导师,令他对伊斯兰教义的理解有了一番意义深远的经验汲取,为今后的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年,18岁左右的哈梅内伊辗转来到了纳杰夫,不过并未多做停留复又返回自己的家乡马什哈德。于年开始哈梅内伊定居库姆,于此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
霍梅尼
霍梅尼乃是伊朗第一位最高领袖,在他的领导之下伊朗人民推翻了前代王朝,建立起了*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先行的伊斯兰制度便是由霍梅尼一步步由设想构建而来,被称为“伊斯兰复兴的战士”。
这一次的相遇哈梅内伊参加了霍梅尼的授课,令他神学理念再度升华,朝着霍梅尼拥护者、崇拜者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然而年哈梅内伊又因牵涉进伊斯兰活动而被捕入狱,在获释之后便在家乡马什哈德的清真寺与宗教学校传授辞章之道。
此后的哈梅内伊在宗教内部不断奠定了自身的地位,并且凭借着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背后积聚了一大批*治精英。
与彼时最高领袖霍梅尼之间从最初的萍水相逢,到后来的知交好友,由此便在伊朗*治、宗教双从领域顺风顺水的不断发展。直到霍梅尼去世之后,他被推选为最高领袖的继承者。纵观一路走来这一途中,哈梅内伊的*治与宗教发展,与霍梅尼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联。
尤其在*治方面,早在竞选总统之前,他便历任伊朗多个重要职位,其中多是霍梅尼直接认定的。并且此前霍梅尼是不愿意教士出任总统的,但是却因哈梅内伊破了例,以至于他成为了第一位担任总统的教士。
而他能够快速就任总统亦不乏“机缘巧合”。哈梅内伊的右手是残疾的,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便是因为一场针对哈梅内伊的暗杀。
炸弹被藏匿在录音机当中,为此他丧失了右手的活动能力。当哈梅医院,仅仅时隔两月刚刚上任的伊朗总统便遭到暗杀,以至于作为总统候选人的哈梅内伊在霍梅尼的扶持下直接上任。
因此,哈梅内伊未来关于伊朗的发展方向,极大程度会受到霍梅尼的深远影响,继续延续霍梅尼时期的*策框架等。
哈梅内伊虽然极大程度的沿用了霍梅尼时期的一切,但其自身影响力终归无法与第一位最高领袖霍梅尼相较,因此维系统治更倾向于*队与铁腕。另有不同声音的则是哈梅内伊统治期间,伊朗国内反对声音显然要大于霍梅尼时期。
不过不妨以古鉴今,站在哈梅内伊与霍梅尼的不同与相似之处,来一窥哈梅内伊会把伊朗带向何方?除却*策的大致相当外,两者间根本上处境的异同处于内外两大方面。
二、哈梅内伊统治下伊朗的内忧
一如上述,伊朗国内反对哈梅内伊的声音经久不绝,无论是在宗教又或*治领域,皆有人试图颠覆哈梅内伊的统治地位,即便是由他所掌控的*队,更是于12年11月12日被爆出涉嫌制造导弹仓库爆炸暗杀哈梅内伊,其中包括多位高级将领以及他的儿子。
宗教上的反对声音则是围绕着他的宗教身份开展的,因为最高领袖又被称为精神领袖,经由宪法规定必须是马尔贾才能够继承,而霍梅尼去世之时作为继任者的哈梅内伊并非马尔贾和阿亚图拉。
最高领袖是被作为精神象征的“人间神明”,信徒往往是疯狂的,当神明存在任何一丝瑕疵,那么信徒便不乏想要将他拉下神坛者。这也是*教合一国家的利弊共存,信徒的狂热可以激发难以想象的力量,但同样存在着巨大的破坏力。
除却宗教,*治上哈梅内伊亦是遭遇到了一定的阻力,如果在宗教上哈梅内伊能够保持自身的“完美无瑕”那么*治上自然随之无懈可击,毕竟对于*教合一的*权而言,两者并不分家。
当哈梅内伊的宗教地位有所裂痕,那么以他与霍梅尼时期大致相同的铁腕统治,务必导致对此不满的*治家有了可乘之机。
上述**教三者在伊朗内部实质上风起云涌,因此哈梅内伊的统治实质上如履薄冰,一旦某一节点出现重大失误,势必牵一发而动全身,危机全面统治。那么不妨假设这一情况出现后的伊朗会如何?
其间或许存在两种状况,首先则是更大概率的哈梅内伊*权倒塌之后,与哈梅内伊相对抗的*治集团取得胜利,继续维持现有的国家*体结构。
而另一个可能则是,这一机遇被伊朗国内革命*以及西方社会所把握,彻底颠覆伊朗*教合一的*体结构,继而转化为民主国家,并且其间必定存在血与火的战争,伊朗因此如同中东部分国家一般陷入分裂也未尝可知。
这种可能性的概率与前者差之不多,之所以存在这一可能性便在于哈梅内伊与霍梅尼统治的相同点“外患”。
霍梅尼
三、哈梅内伊与伊朗的外患困境
伊朗一直以来所面临的外患自然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近年伊朗*队高级官员被美国无人机射杀的事件便是凸显出了双方之间难以调解的仇恨,而如今这一局面早在霍梅尼时期便已奠定,而哈梅内伊则是延续了彼时的坚持。
伊朗位于中东地区且拥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英美等西方国家始终惦记着伊朗的石油资源等,因此早在霍梅尼之前的伊朗,是下美国*府支持建立起的统治*权,以此来换取伊朗境内的自然资源。
因此,霍梅尼时期爆发了“伊斯兰运动”推翻了美国扶持的*权,建立了伊斯兰国度,由此双方奠定了仇恨的基础。
后来更是爆发了“人质危机”,伊朗方面冲进美国大使馆扣押所有人员,又或者两伊战争时美国等部分国家对于伊拉克的支持,双方关系一度跌入谷底,不断酝酿着仇恨。而哈梅内伊继任之后自然继承了这一份仇恨,并且保持着霍梅尼对待西方的憎恶态度。
因此,美国与伊朗之间势同水火。而众所周知的“美国才是最大的恐怖分子”哈梅内伊亦曾提出。
在这样一重内忧外患之下,哈梅内伊的统治可谓是举步维艰的,美国方面很大可能会借助伊朗内部矛盾来颠覆现有*权。不过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令伊朗维持现状,哈梅内伊亦实在难得,似这般着实可称之为“无过便是功”。
至于对伊朗内部,哈梅内伊亦是有功有过的,如支持科学发展、民用核能源、妇女地位等等,不过因为他的强权统治亦造就了许多独裁事件,以至于反对他的声音不断增长。
总体来看,如今已然年过八旬的哈梅内伊已经难以推进伊朗再向前进步,更大的可能在于维持现有统治直至去世,然而此后的伊朗又将如何是无从得知的,或许哈梅内伊生前带给伊朗人民的并不能完全展现,但在他去世之后的伊朗,将会迎来一场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