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土豪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78年前,美英苏三巨头冒险到伊朗首都去开
TUhjnbcbe - 2022/8/29 23:50:00

大家好,我是刀笔历史!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攻守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年6月,美*在中途岛海战获得大胜,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同年8月,美*乘胜进*,进攻日本威胁美澳交通线的最前沿-瓜达尔卡纳尔岛,至年2月完全占领瓜岛,为展开全面反攻打开了通道。

年7月至年2月,苏德战场上爆发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果苏方获得决定性的胜利,这一会战不仅成为苏德战场的转折,也成为整个二次大战的战略转折。

年10月至11月,英国在北非实施阿拉曼战役,完成了北非战场的战略转折。

这时,明眼人已经看出,轴心国侵略集团的败局已定。同盟国首脑已经意识到安排战后世界事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苏联领袖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都“明智地、战略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从年开始,同盟大国之间的会晤和互访增多了。这时,虽然战争的攻守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折,然而作战任务还是极其繁重的,因此大国会晤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尽快打败法西斯侵略者。但是,在这一主题之外,有些会议也“顺便”商讨了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

新年伊始,1月14日至25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卡萨布兰卡举行会议,在确定法西斯侵略者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原则和地中海地区的进攻计划的同时,也商讨了未来的法国*权问题。

罗斯福(左)与丘吉尔(右)

3月中下旬,英国外交大臣艾登访美,先后同罗斯福总统和赫尔国务卿等重要人士举行多次会谈,几乎每一次会谈都讨论过战后的世界形势问题,其中主要是苏联的西部边界问题和如何处置德国的问题。

5月中下旬,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华盛顿举行代号为“三叉戟”的*事会议,重点讨论年在法国北部登陆的“霸王”作战计划,一致决定放弃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并委托丘吉尔同葡萄牙*府举行谈判,要求在亚速尔群岛上建立盟国*事基地。

8月中下旬,罗斯福和丘吉尔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举行代号为“四分仪”的第一次魁北克会议,重点讨论*事问题,同时,在中国国民**府外交部长宋子文也参加的情况下,共同制定了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组织(即联合国)的宣言草案。

但是,苏联是当时反法西斯战争的主力,在战后世界中也必定会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苏联协商,美英两国把战后蓝图设计得再好,也难成为现实。

然而,苏联对西方大国仍然抱有强烈的不信任感。苏维埃俄国诞生初期,英国就组织了14个国家对它进行武装干涉,丘吉尔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年,英国为了尽速“绥靖”德国,伙同法国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召开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会议,签订了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协定》。

自从年以来,苏联一直为组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而孜孜努力,捷克斯洛伐克又是同苏联缔结过互助条约的盟国,英国首相张伯伦之流为了同希特勒达成妥协,竟然把苏联排斥在如此重大的事件之外,甚至连个招呼也不打。

年11月,苏联和芬兰之间爆发苏芬战争,随后,国际联盟宣布苏联为侵略者,将它开除出这一国际组织。

在苏联领导人看来,这也是英国在其中操纵的结果。

斯大林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英国、美国面对着共同的敌人,互相之间原有的恩恩怨怨被暂时抛在一旁,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顺利地建立起来。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就是一个显著的标志。

然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内部也有新的矛盾和斗争。苏联为了减轻自己面临的压力,一再要求美英两国尽快在法国北部开辟打击纳粹德国的“第二战场”。美英两国答应得比较爽快,但做起来却步履缓慢。

也许真正要付诸实施时,发觉困难比预期的要大得多。年很快过去了,而“第二战场”并未开辟。在苏联领导人眼里,这是西方大国有意拖延的结果,目的在于让苏联单独顶在抗德第一线,以便使苏联和德国两败俱伤,自己在最后关头出场收拾残局。

从这一角度观察,这样做无疑是战前“祸水东引”*策在新形势下的变种。

罗斯福坚信自己有能力打破西方大国同苏联之间的僵局,为大国安排战后世界铺平道路。他是有魅力的,他自信这种魅力。而且美国同苏联之间的历史纠葛,比起英国同苏联来要少得多。

罗斯福

罗斯福挑选约瑟夫·戴维斯充当私人使者去会见斯大林。戴维斯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他既是罗斯福的私人朋友,又曾获得过斯大林的好感,年至年任美国驻苏大使期间,曾以对苏友好人士著称于世。

年5月,戴维斯携带着罗斯福致斯大林的一封私人信件,到了莫斯科。罗斯福在这封信件里,要求同斯大林两人,不带任何参谋人员,“进行几天不拘形式的、极其简单的会晤。”

罗斯福打算以这种形式的会晤来打开僵局,为三国首脑会议开辟道路。斯大林接受了这一建议。由于战事仍然很紧迫,拟议中的两人会晤一再推迟,以致后来“一步到位”,直接演化成三国首脑会议。

确定会议的地点颇费周折。在首轮交涉中,三方的建议相距甚远。

英方提议在苏格兰奥克尼群岛的斯卡帕湾。

苏方提议在苏联的阿尔汉格尔斯克或阿斯特拉罕。

美方提议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费尔班克斯。

各方都要在自己的国土上举行巨头会议,以此来提高自己国家的地位。

从左依次为: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

在第二轮交涉中,三方各自作了让步,同意离开自己的国土,向中东和地中海地区“靠拢”。

丘吉尔要求在塞浦路斯或者苏丹的首府喀土穆举行。罗斯福建议在北非某地或伊拉克的首府巴格达。

他在致斯大林的信中具体描述道:“开罗在许多方面是吸引人的,据我所知,在那里的城郊,金字塔附近,有一家旅馆和几所别墅,这些场所都完全可以和外界隔绝开来。在前意属厄立特里亚的首府阿斯马拉,据说有一个非常好的飞机降落场。”

斯大林则建议在伊朗的首府德黑兰,因为苏、美、英三国在那里都有自己的大使馆或公使馆。第三轮交涉主要是在苏美之间进行,双方提出的理由更加接近客观实际。

苏联坚持选择德黑兰,因为斯大林作为苏*的最高统帅,需要同苏*总参谋部保持直接的联系,而由苏联部队所控制和管辖、又连接莫斯科的电话电报线,最远通到德黑兰。

美国也面临着通信方面的问题,按照美国宪法的规定,美国总统必须在10天之内对国会通过的法案作出反应,或者给予签署,或者予以否决,否则这一法案就自动生效。而通向德黑兰的飞行航线有高山阻隔,经常一连好几天不通飞机。

罗斯福建议把会址选在伊拉克的巴士拉,那里位于波斯湾的低洼地带,受气候的影响要小得多。

双方的交涉一度充满了火药味。苏方人士建议美国总统前往德黑兰,而“把他的公文由公路或铁路送回巴士拉去。”而美方人士也感情用事地建议,苏联应把他们的电话线从德黑兰拉长到巴士拉,以便斯大林能与自己的元帅们保持接触。

最后,罗斯福作了让步。于是,第一次三国首脑会议成了“德黑兰会议”。

德黑兰会议上三巨头

三国代表团乘坐的飞机先后飞临德黑兰上空。德黑兰没有遭受过战火的破坏,依然保持着和平景象。从飞机上“雾里看花”,城市显得更加美丽:整齐的街坊区,大片的绿地,两旁栽树的大马路,一片欧洲格调,只有清真寺的高塔使人们感受到这是伊斯兰世界。

驱车进入市区,却看到很多不协调之处。在高级小轿车旁边,瘦小的毛驴在慢慢腾腾地走着,背上沉甸甸地驮着农民从郊区运来的蔬菜、水果和其他农产品。

上了年纪的波斯妇女身上穿着肥大的黑衣服,而摩登女郎却裹着紧身的花连衣裙,墨镜几乎遮住了一半脸,和她们走在一起的绅士也衣着时髦,彬彬有礼,涂着发腊的头发梳得油光发亮。不少男人的手指上戴着粗大的戒指,不少妇女戴着贵重的耳环、项链、手镯,这一切似乎在显示满足和富有。

但人行道上代写书信的人很多,一个挨着一个靠墙坐着,这又表明目不识丁的文盲人数也不少。衣衫褴褛的乞讨者到处可见。中心广场附近的市场里,各种手工作坊应有尽有,捶子敲打金属声和铜器的响声震耳欲聋,其中还夹杂着店铺和酒楼里伙计招揽顾客的吆喝声,菜肴的香味、烤羊肉的油烟味和水果的芳香扑鼻而来。

从机场到下榻处,是一段令人胆战心惊的旅程。伊朗并未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礼萨·汗·巴列维国王同纳粹德国关系暧昧,年10月,英苏两国达成协议,派*队进驻伊朗,稍后美*也开了进去。在盟*的主持下,老国王被驱逐出境,由其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继位,自然,新国王是亲同盟国的。

伊朗新国王继位

当全球很多地方卷入战火时,伊朗便成为荒漠中的一片绿洲,很多欧洲流亡者为逃避战争的蹂躏,纷纷涌向这里,轴心国的间谍和杀手也隐藏其间。由于伊朗老国王的亲纳粹倾向,这里曾经成为轴心国在中东的特务活动中心。

伊朗*府对同盟国三巨头提供了高规格的接待,当英国代表团到达时,接近城区长达5公里的路程上,每隔50米设置了一名骑兵站岗,但是,伊朗方面再也派不出更多的警力作周密的保卫。

在丘吉尔看来,这种安排无疑是在向歹徒指出他的行进路线,却又得不到实际的安全保障。车畜混杂的交通状况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危险。当英国车队到达其公使馆门口时,一头倔强的驴子及其主人站在路中央“岿然不动”,经过一番叫喊、打手势和警察干涉,才让出通道。

艾登在回忆录中写道:“这时我想,如果有人扔个ZD到车里,我就成了坐着挨打的靶子了。”也许伊朗*府也意识到这种危险,他们让艾登坐在车队里“浩浩荡荡”开进使馆正门,却让丘吉尔“微服”走了使馆后门。

英国公使馆和苏联大使馆靠得很近,两者的后门相对,中间只隔了一条狭窄的小街。会议期间,英、苏两国用几块高高的挡板拦住小街的两头,两个使馆就连成了一体。

苏联大使馆的所在地原先属于一位伊朗权贵所有,非常优雅宁静。宽敞的庭院,四周都是石头砌的围墙,园内绿荫如盖,美丽如画的柳树倒映在池塘里,粗壮的法国梧桐树,虬筋盘结的树根下,小沟流水潺潺作响,浅色砖房稀稀疏疏地坐落在绿荫深处。

英国公使馆虽然也很漂亮,但规模要小得多。于是,苏联大使馆成了德黑兰会议的主会场。

罗斯福原住在美国公使馆。这里地处城郊,离苏、英使馆约1.5公里,中间要经过几条狭窄而又拥挤的街道。在苏联代表团的一再邀请下,特别是莫洛托夫提供了关于纳粹特工企图行刺的情报后,罗斯福住进了苏联大使馆,在直通会议大厅的主楼房间里下榻。

全体会议的主会场设在苏联大使馆内。大厅中央放着一张大圆桌,桌上铺着绿色的厚呢桌布。圆桌中央有一个木制的支架,上面插着三国的国旗。圆桌周围放着红木雕花圈椅,椅上罩着条纹绸缎做的套子。三国代表团的主要成员和翻译员依次坐在桌旁。

第一次全体会议是引人注目的。英语中有句谚语,叫“Wellbegunishalfdone”,这句话可以意译为“万事开头难”,但是其更确切的含义,是“开头搞得好,一半已成功。”何况这是大战爆发以来第一次苏、美、英三巨头会议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也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以来领导人同两个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首脑第一次聚会。

这次冒险来到伊朗首都德黑兰开会,三国都是为了一个相同的目标,就是在二战胜利之后,扩大自己国家对世界的话语权,以及对世界格局的重新划分。不同的是,三方都要尽可能地让自己国家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三巨头的这次会议,可以说是一次世纪精彩的硬碰硬交锋。

1
查看完整版本: 78年前,美英苏三巨头冒险到伊朗首都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