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内希普教授接受采访
唐内希普教授家里的中国文化墙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雷湘平、李惠中):在伊朗有这么一名汉学家,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学研究,不仅创立了伊朗第一个中文专业,在退休之后仍然在从事中国青花瓷的研究工作,她就是唐内希普教授。日前,在位于德黑兰市中心一间公寓里,唐内希普教授向记者讲述了她和中国的缘分。
走进唐内希普教授家的客厅,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小型的古玩店和图书馆,古色古香,各种中国元素特别抢眼。一整排展示柜紧贴着一面墙,里面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各种中国特色的雕像、瓷器、茶具和古玩,展示柜对面的墙上则挂满了书画作品、相片和荣誉证书。中间的另一面墙上则挂着孔子画像、岳母刺字像、水墨国画、福字和中国结。这些充满中国元素的各种物件,就是唐内希普教授多年来从事中国研究的物证。谈起自己研究中国艺术的渊源,唐内希普教授很自豪,娓娓道来。“当我还是德黑兰大学考古学专业学生的时候,著名伊朗作家和学者西敏·达内希瓦尔教授我中国、日本和印度艺术这门课程。受其熏陶,我开始对中国艺术着迷。以前在老家的时候,家里吃饭的餐具用的是来自中国的旧瓷器。我非常喜欢这些瓷器,每次在学校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妈妈都会把这些瓷碗奖励给我。在众多艺术里,我对中国瓷器最感兴趣。”
据唐内希普教授介绍,她在年赴中国台湾地区专攻中国艺术专业,回国后,她在德黑兰大学教授中国艺术和历史,并致力于在伊朗建立汉学研究。不过,从中国台湾留学归国后,伊朗导师对她说,如果真想了解中国艺术,就有必要去中国大陆看看,经过一番曲折,在年,她首次到中国大陆参观,当时她爬了长城,参观了紫禁城、天安门。她以个人经历向记者描述了近些年来中国人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她说,上世纪70年代时,她所见到的中国人衣服款式简单,颜色也相对单一,不愿意跟人交流,而现在中国人变得更加富裕,也更加自信。“第二次去中国正好赶上北京奥运会,我和三个来自伊朗国家博物馆的朋友携元代的中国瓷器来中国参展,我个人也就中国元青花的研究发表了演讲。我第一次去中国大陆的时候,穷人很多,第二次奥运会去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巨大变化。首先是老百姓的精神面貌大不一样,还有交际能力的提升。那个时候是年,现在又过去十多年了,中国肯定又有了更大的发展变化。以前老百姓手头很紧,现在不一样了,我近几年在伊朗遇到很多中国人不仅手头宽裕,还非常有艺术造诣,很有想法。”
谈起中国历史,唐内希普教授告诉记者,她最喜欢宋徽宗的字画。她对于宋徽宗有自己的理解,她认为,宋徽宗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家。除了研究中国艺术,唐内希普教授还是伊朗中文教学的奠基人。年,伊朗沙赫德·贝希什提大学在伊朗首先开设中文专业,唐内希普成为该专业首位系主任,这一职务一干就是11年。这期间,唐内希普教授每个月的工资很微薄,而其他专业同等职位的工资是她的数倍。虽然如此,她还是坚持了下来。在谈到当中文系主任的那段经历时,唐内希普教授很自豪。“刚开始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但还是坚持了下来。老师薪水少得可怜,教科书资源也非常稀缺,有时候来了一两本书,学生们都会争着拿去复印,那时候的复印书籍质量也比较差。我还记得当时和一两个学生去中国驻伊朗大使馆寻求帮助,希望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中文书。当时使馆有一个小的图书馆,里面的书籍已经有年头了,但我们觉得异常珍贵,高兴地搬到小面包车上运回学校。之后慢慢地,我们组建了一个很好的图书馆,并在我任职期间成功派送七八名学生到中国学习。”
日前,中国驻伊朗大使常华做客唐内希普教授在德黑兰的家,对她为伊朗的中文教育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常大使对她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很讲感情的民族,不会忘记老朋友,不会忘记为中伊友谊做出贡献的人。今年10月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常华大使还邀请唐内希普教授出席即将在大使馆举行的国庆招待会。对此,她感动地说,她爱中国,一定去参加招待会为新中国庆生。
如今,80多岁的唐内希普教授虽已退休,但仍钟情于研究中国文化,也努力沟通伊朗和中国之间的文化。在采访最后谈到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唐内希普教授说,希望中国人的日子越来越好。“现在的幸福生活对中国人民来说来之不易,我想对所有无论身处何地的、亲爱的中国朋友送出祝福,希望他们日子越过越好。”
唐内希普教授家里的中国福
唐内希普教授的中国书柜
唐内希普教授最喜欢的一幅中国水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