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土豪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松石不语,自载千秋
TUhjnbcbe - 2022/6/7 22:00:00
它,凭着天蓝水碧之色和莹莹润泽之光,被装点在法老的面具、波斯的*之上。它,在中国享有“国玉”之称,自新石器时代至今,前见古人,后见来者,草蛇灰线,伏脉数千年。它,就是绿松石。本期老刘向前看,说说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举办的全国首个古代绿松石文化展。为啥这个展览值得一说,因为它汇集了全国38家文博单位最顶级的绿松石文物珍品件,这么多宝贝能聚在一起真的不容易!这些享誉古今的器物,光华夺目,卓然不群,叙述着我们的祖先对美的追求,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千载流变。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原大地的贾湖先民,就开始制作使用绿松石的先驱,时至夏商,绿松石成为礼仪用器,被视为王权的象征。展览以时代顺序从贾湖开始,文物分别来自贾湖遗址、二里头遗址、金沙遗址、殷墟遗址、晋侯墓地、马家塬墓地、曾侯乙墓、满城汉墓、吐尔基山辽墓、梁庄王墓……但绿松石的制作和使用却并没有按照时代顺序线性发展,镶嵌、串饰、嵌错,变化无常,这使观展变得相当有趣,不同材质和造型的器物变化,将各式文化在时代上的映射通过绿松石这一介质呈现出来。绿松石鸮,新石器红山文化,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这件年前的动物形作品着意雕刻出动物的细部特征,看起来栩栩如生,雕工细致精美,反映了红山文化玉器工艺的较高水平。腕饰,新石器龙山晚期,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藏。话说老刘看到这件绿松石腕饰的时候,想起前辈说过,在陶寺遗址的高等级大墓里,随葬有纯绿松石做的腕饰,而低等级墓葬里随葬的绿松石腕饰反而镶有牙片。这说明,绿松石在当时应当是比较珍稀贵重的东西。那么这件绿松石腕饰所在的墓葬,等级或许不是很高。嵌绿松石铜牌饰,夏,河南二里头遗址博物馆藏。器身以青铜为主体框架,整体呈长圆形,两侧各有对称环钮,青铜框架上以数百片绿松石拼合镶嵌出兽面纹,其头端窄而身部宽,圆头,圆眼,弯眉,虎鼻,下颌有利齿数颗,身有鳞状斑纹,图案组合精巧,保存极好。这件器物是二里头文化重器,将我国成熟的镶嵌工艺由春秋战国之时提前了一两千年,老刘当年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见过面,如今在这里算是重逢了。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共出土3件此类物品,出土时均安放在墓主人胸部,根据两侧的对称穿孔钮可以推断,其使用方法应是穿缀系于墓主人胸前,作为沟通天、地、神、人等的重要载体,是国家上层社会礼仪用品。金片绿松石兽面形器。年,在盘龙城杨家湾出土了一批散落的绿松石片和*金片。工作人员将其整体提取,并于年在室内进行清理,上图是出土时的样子,下图为展出的绿松石片经过细微整理后的状态。器物主体分散为三组,其中6枚金片分别是兽面的眼睛、牙齿、眉毛、眉间饰、额饰。后面有较长的类似身躯的部件,应该是依附于容易腐烂的木质器具之上。年,南方科技大学文化遗产实验室对其进行了复原,为一首双身浮雕龙形饰。殷墟文化时期绿松石仍被视为王权礼器的象征,广泛镶嵌于各类礼仪用品。这件绿松石人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黑路河。整体呈绿色,两面浅阳线浮雕出了侧面人形,人作蹲踞状,头戴高冠,大“臣”字眼,闭口,双“C”形耳,曲膝弯腿,足部有略微残缺。两周之时,王畿与诸侯国同将绿松石视为装点富丽的珍宝。腕饰,西周,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遗址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这件也是老相识了,当年韩城一别,数年后竟相见于武汉。鸳鸯金带钩,春秋,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藏。这件金带钩高1.5厘米,虽小但刻画细致,镶嵌的绿松石更是点睛之笔。金柄蟠虺纹镶嵌绿松石铁剑,春秋,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藏。东周*金铸造工艺登峰造极之作,被称为“秦剑之星”。镶绿松石铜豆,战国,湖北省博物馆藏。豆是一种食器,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陶豆,青铜豆从商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此器出土于著名的曾侯乙墓,全身镶嵌花纹,所镶绿松石大部分尚存,非常精美,盖内及腹内壁均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这件战国时期的项链出土于甘肃马家塬遗址,*金和宝石碰撞出了火花。材质包括玛瑙、绿松石和*金,由六串并列的小项链构成,极尽奢华,展现了*金制作工艺的进步。

熊羊纹嵌松石金饰件,战国,河北易县燕下都辛庄头遗址出土,藏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此饰件平面略呈椭圆形,正中为熊首纹样,左右两侧各饰一长角羊纹,熊的眼、眉、须、口及羊的眼、耳均镶嵌绿松石,背面有一桥形鼻子,并有计重铭文。铜勺,战国,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铜勺形体巨大,出土时置于一平底鼎内,正面有铭文“曾侯乙作持用终”,勺柄遍镶绿松石,十分精美。越王鹿郢铜剑,战国,荆州博物馆藏。

这把剑静静的躺在展厅的一个角落,但是细看剑格之上,有鸟虫篆“者旨於睗”,间以绿松石装饰,这位越王正是《史记》中记载的越王勾践之子鼫与。相比于他父亲的那把剑在湖北省博独享平米大单间,儿子可是要低调多了,这应该是啃老失败的最早典型。

秦汉一统,绿松石装饰工艺日臻精湛,绿松石文化也呈现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点。

铜错金嵌绿松石带钩,秦,荆州博物馆藏。

仪仗顶头饰,西汉,河北满城中山王刘胜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珠被,西汉,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藏。这是滇文化的代表,由出土的文物来看,古滇国社会生活完全不同于中原。珠被可能就是古文献中所谓的“珠襦玉柙”。以*金、玉、玛瑙、绿松石、孔雀石、玻璃珠、费昂斯等连缀组成,是覆盖于尸体的殓衾。原物整体由数以万计的珠、管、扣等饰件,缝缀在一块白色帛布上,展出的虽仅为珠被的局部,但依然豪华壮观,令人折服。更加神奇的是,这个珠襦与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乌尔王墓出土的珠衣异曲同工。乌尔是苏美尔人最早也是最后的都城,而乌尔王墓距今年。下图为乌尔王墓出土珠衣,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藏。嵌玉石长方形猴子边铜扣饰,西汉,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藏。

看着周边一群首尾相连小猴子,确实不是中原的东西。

吐蕃时期(公元7世纪~9世纪中叶)的金牌饰这一组惊艳的小饰品难以相信,距今多年前的东西,却如此惊艳、独特,充满现代感,说是爱马仕出品,我都信!金质嵌宝石鹅饰件,吐蕃时期。银鎏金鸟纹牌,公元六世纪,青海湟源古道博物馆藏。嵌松石立凤金头饰件,吐蕃时期,藏于青海藏医药博物馆。此饰件最上一层为缠枝卷草纹,其下为叶片状,中间为一立凤,凤腹饰鱼鳞状纹饰,双翅展开,由金片捶揲而成,边缘饰联珠纹,凤腿为螺旋状金丝拧制,大部分镶嵌的绿松石保存完好,凤羽翼丰满,展翅昂立,栩栩如生。嵌松石錾花八棱金杯,辽,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藏。杯身捶揲成型,鋬耳、圈足分制,在杯身錾刻纹饰后焊接而成,鋬耳指垫呈双鱼形,上嵌绿松石。口部、立棱处均以联珠纹作饰,围成八个分区,内錾纹饰,有妇人携子、双羚、婴戏、双鹿、三人说话、双象、梳妆等形象。嵌宝石鎏金包银漆盒,辽,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藏。黑地漆盒上包鎏金银,錾刻加镶嵌各种玉石,似太虚幻境繁星满天,珠光宝气,璀璨夺目。镶绿松石金耳环,唐,青海湟源古道博物馆藏。元代鸳鸯金簪,两只鸳鸯下面是绿松石做的荷叶。镶石金耳环,明,云南呈贡沐崧夫妇合葬墓出土。鎏金十一面观音像,明,甘肃省博物馆藏。不知不觉,一天过去了,可能这就是文物的魅力吧,它静静的在那儿,摊开它的故事,等你来探寻。当我们凝视着一件件古老的文物,试图与祖先进行对话,历史便向我们打开了一道永恒之门。色如天相,器传千秋,千年光阴也不过霎那间……

关于绿松石的来源,现在知道的是,公元前年的古埃及就有绿松石饰品,古代国外绿松石的主要产区为伊朗呼罗珊省的尼沙普尔,品质优良,开采于公元前年。

根据干福熹院士的研究,中国古代所使用的绿松石不是产自陕西、湖北、安徽、河南等地,来源地可能也是伊朗。

这不由得使老刘想到三星堆。三星堆青铜文明遗址的文化地层累积情况,找不到任何“累积渐进生成”的痕迹,也就是说,并不存在“古蜀国”的地层证据,这里的青铜文明是突然到来,来了就砸就烧,烧了砸了就埋,埋了就走,一次性完成。昨晚,老刘做了个梦,梦见大约在年前,世界上有三大青铜文明,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印度河谷文明。到了距今年的某一天,印度河谷中心地带的哈拉帕(今巴基斯坦北部)遭遇大洪水,人们只好用数百头大象驮着他们的家当,主要是祭祀用的青铜器,浩浩荡荡向东迁徙,当他们翻过青藏高原,到达了现在的成都平原,突遇变故,于是就地杀死了数百头大象,将祭祀用的青铜宝贝通通砸毁烧毁掩埋,一场血战之后,少数幸存者逃到一个叫金沙的地方继续繁衍生息,他们的后人从祖先那里知道,以前有个繁荣的文明哈拉帕,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夏。但是,在神州学界,有些事是有正确答案的,比如中华文明历史年,中华文明起源于中原,为了支撑这一正确结论,国家投巨资搞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并在国内到处寻找证据,二里头更是宣布自己就是夏都,其他任何与这个正确答案相悖的观点,哪怕证据再充足,也是登不上主流学术界大雅之堂的。这不由使老刘想起一个笑话,话说潘金莲弥留之际,她的儿子在床前忍不住问,“娘啊,俺爹到底是谁?是武大郎?是西门大官人?是武松?还是另有其人?”潘金莲微微睁开眼,用最后一点气力说道,“儿啊,抛弃*治立场片面追求所谓历史真相,你这是历史虚无主义啊!”长按上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松石不语,自载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