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百家姓》作为启蒙教育的三大读物之一,是一部关于中国姓氏的作品。它采用四字为一言体例,句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大多数年龄尚小的孩子,都会摇头晃脑地背上几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百家姓》虽然在内容上没有任何文学的条理,但其记载着中华民族大部分古老姓氏,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普及和传承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虽是一部记录中华姓氏的读物,但《百家姓》中有一姓氏,究其源头,它并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姓氏,因此,大部分姓氏如果是他的人,在严格意义上讲并不算是“炎*子孙”。这一姓氏便是“安”姓。
在我国古老的《百家姓》里,“安”姓排名第79位,也算是排名靠前。而如今的“安”姓人口约万人,为全国第姓氏,算不上有名的姓氏。那么,“安”姓人的祖先来自哪里,“安”姓究竟从何而来呢?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1
众所周知,汉朝时期,国力强盛,地域辽阔——“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正因为如此,当时汉朝附近的许多小国皆慕名而来,其中便有安息国,别名帕提亚帝国。安息国隶属于波斯第二帝国,在古代属于伊朗范围之内,虽是小国,但之后安息帝国却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中国百姓。追根溯源,“安”姓之人的祖先,大部分恰好就来自古波斯的安息帝国,如今他们是伊朗人的后裔。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伊朗在古代同样是步入了奴隶制国家的行列,它位于亚洲西部,在汉朝时与我国著名的“丝绸之路”十分接近。安息帝国位于罗马和汉朝通商经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路上,其使者、商人皆纷至沓来,希望学习繁华的汉朝文化和互通贸易往来。得益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渐渐地,安息帝国成为了贸易往来的交通枢纽,国人们靠着这条丝绸之路发家致富,国家也日益强盛。在安息帝国鼎盛时期,其经济实力足以与罗马帝国、汉朝等强国相媲美。即便如此,但安息帝国在历史上的从建立到灭亡,只经历了短短的30年。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虽然国家灭亡了,但在贸易往来之间,不少安息国人选择来到中国生活,因此逃过一劫。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当时安息帝国的太子安清,他原本已经继承了王位,但为了去中原过滋润的“小日子”,安清选择离开国王的宝座,让给了他的叔叔。从此,安清出家做了僧人,念经修行。当然,安清并不是一个人独自前往汉朝,他还带着大批的亲朋好友和仆人奴隶定居雒阳(今洛阳)。洛阳在当时乃是一国之都,十分繁华,安清和手下决定长期留住于此,当时的百姓思想比较开放,对娶嫁外国人并不过于抵触。于是,安息帝国的后裔便把中国作为第二故乡,世代定居在这里。入乡随俗,为了更好地在这个国家获得自由和尊重,安息国人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的姓氏——“安”姓。这一姓氏既与中原的姓氏类似,容易让汉朝人接受,又时刻提醒着他们自己原本是安息帝国的后代。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
当然,也并不非所有的“安”姓中国人都是如今伊朗人的后代,中国《百家姓》中的“安”姓的来源还有其他两种:一是出自唐代“昭武九姓”之一,以国名“安国”为姓氏,姓“安”。二是出自改姓,如北魏时期的鲜卑族安迟氏改为“安”姓的人,再如“安史之乱”中的风云人物安禄山,其原姓为“康”,安禄山是突厥出身,有皇帝赐姓,随祖父改姓为“安”。因此,姓“安”的人可能也是安禄山、少数民族、昭武九姓的后裔。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结语
虽然大部分姓“安”的人其祖先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但这并不影响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安”姓人也出过安光邺和安重荣两位名垂青史的五代重臣,“安”姓在《百家姓》中并没有遭到另眼相待。相反地,“安”姓的多民族、多源流的特性给史学家在研究中华民族古代姓氏方面带来了许多史料帮助。姓氏文化固然重要,但其作为一个整体,姓氏不分高低贵贱,百家之姓,皆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