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既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又是人类内心本能的驱使。同时,艺术作品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往往围绕着一定的精神起点,最后构成作品的主旨。这里,善令美更规整,确定性和指向性更强;美让善更有生气,更容易理解。如大仲马《侠盗罗宾汉》通过塑造一位劫富济贫、行侠仗义的绿林英雄,将精神起点建筑在“反抗压迫”上,满足了“罗宾汉冲动”即渴望社会公平正义的道德需求。《水浒传》的精神起点“替天行道”既是宋江起义*的纲领性文件,又是贯穿全书的中心思想。其他如《傲慢与偏见》、《红与黑》、《喧哗与骚动》都契合这种思维。台语流行歌曲的精神起点,首先立足于现实生活所遭遇的伦理问题,如“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其次,如叔本华《关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深刻揭示了人被困于意欲不得解脱的事实那样,歌曲善于演绎人们在价值和行为活动中不断完善伦理价值的各种努力,通过设置道德“困境”,再以公共观念对个体观念的渗透,对困惑给予解决,构成情节和情感上的起承转合。
(2)《小镇姑娘》(表演者: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