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文汇网」
今年年初,世博会邀请了10万多名游客参观Terra-TheSustainabilityPavilion可持续性展馆,让大家提前感受世博会正式向全世界开放时会带来怎样的惊喜体验。来源:搜狐网
上海年举办世博会的盛况犹在眼前,今年上海也顺利举办了花博会。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博士(原上海图书馆馆长)近日出版了《迪拜世博会看点》,该书介绍了迪拜世博会的概况、主要活动以及各类展馆一百多个,这是作者继年出版的《上海世博会看点》(上海版和台北版)后又一力作。这次为方便更多读者阅读,采取了电子书形式,以国际通行的共享创意署名4.0开放许可,给所有读者免费共享。地址见文末。
讲堂在此分享吴建中馆长在澳门大学南国人文讲坛上的演讲“从上海世博会到迪拜世博会”,先睹为快。
吴建中在澳门大学崇文楼主讲南国文艺讲座第19讲,王思豪教授主持。来源:澳大微新闻
世博会是人类文明的盛会,从年伦敦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以来,世博会始终以“进步、创新、交流”的办展理念为主导,为避免商业化倾向,国际展览局于上世纪90年代规定,每届世博会都要有一个主题,参与方按这一主题通过展示、论坛与活动共同探讨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目前由国际展览局管辖的展览会有四种:注册类博览会、专业博览会、世界园艺博览会和米兰三年展。注册类博览会是其中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博览会,每五年一届,上海世博会与迪拜世博会都属于注册类博览会。
上海世博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举办于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共天,占地面积5.23平方公里,参观人次73,,,参展数量个,是世博历史上参观数和参展数最多的一届世博会。
世博会由国家举办,规模宏大,影响深远,一般都会留下重要的精神遗产和可观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年中国上海世博会有哪些精神遗产和社会经济效益呢?
*带来了《上海宣言》《上海手册》和“世界城市日”
我们从两方面来看,首先从国际影响层面,有《上海宣言》《上海手册》和“世界城市日”等。
年的上海世博会,犹如昨日,创下世博史上参展数(个)、参观数(万人次)最高记录
《上海宣言》是在上海世博会闭幕式上正式发布的,《宣言》向全球发出七项倡议:一是创造面向未来的生态文明,二是追求包容协调的增长方式,三是坚持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四是建设智能便捷的信息社会,五是培育开放共享的多元文化,六是构筑亲睦友善的宜居社区,七是促进均衡协调的城乡关系。《宣言》主张,通过创新来建设和谐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解决之道。
《上海手册》全名是《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由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国际展览局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编辑,于年出版,其目的是为发展中国家城市管理者提供一套城市管理的教科书。年9月,联合国通过了《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目标11为“建设包容、安全、韧性和可持续的城市”。年联合国人居署在基多举行第三次联合国住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并发布了《新城市议程》。从那时起,人居署代表联合国一方参与编撰《上海手册》工作,中方也增加了一个支持单位,即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年开始出年度版,年度版于年10月在福州发布。
“世界城市日”是我国政府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首个国际日。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闭幕当天,与会者共同倡议将当日定为“世界城市日”。年12月28日,第6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自年起将每年的10月31日设立为“世界城市日”。从年至年,国际庆典的主场活动分别在上海、米兰、基多(厄瓜多尔)、广州、利物浦、叶卡特琳堡以及上海与福州举行。
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福州)活动开幕式外围。来源:中新网
*城市化问题可以通过积极的实践而克服:绿色出行和生态丰富
其次,从上海发展的层面来看,这些年世博效益正逐渐地体现出来。汪道涵老市长曾经说过,广交会是管一年的,世博会是管五十年的。世博的真正效益体现在世博之后,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我们体会到了世博会对这座城市产生的深刻的影响和变革。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年基本建成、年全面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成为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目标。上海有两道独特的风景线,一是黄浦江两岸的天际线,外滩两岸新旧天际线及不断向两边延伸的滨江大道是这座城市新时代转型的象征;一是遍布街衢巷陌的行道树。《解放日报》年11月22日报道,上海的行道树已超过万株。这些密布交错的行道树不仅丰富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又延续了传统街区的活力。上海与意大利的城市很相像,有“窄马路、密路网”的传统。但上海在保留传统街区的同时,尽量发展地下交通。
上海世博会之所以能实现万人次的入园参观量,与较完备的城市公共交通是分不开的。到年,全市已有18条轨交线路、余座车站、总里程近公里的轨交网络。计划到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占全出行方式比重50%以上,绿色交通出行比重达到85%。
上海世博会不仅向全球展现了中国积极的城市化实践,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伴随城市化而来的各种负面问题是可以通过积极的城市化策略加以克服的,城市的繁荣是可以与城市化发展同步的。
上海世博会“世博绿色出行林”计划,倡导世博参观者和社会公众自愿购买碳信用,以抵消其交通出行产生的碳排放;倡导企业支持“绿色世博,绿色出行”项目,为“世博绿色出行林”贡献力量。
迪拜世博会是怎样的一届博览会?
迪拜世博会将于年10月1日至年3月31日在阿联酋迪拜举行,计天,是历史上首次在中东、北非和南亚举办。占地4.38平方公里,预计参观人数2万,参展数将达到多个。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世博会延期至年举办,但保留年迪拜世博会的名称。迪拜世博会的主题是“连接思想,创造未来”,副主题是“机遇、流动、可持续”。世博园区主要由场馆组成,园区与展馆的设计与主题密切相关。这些设施不仅突出世博会主题,而且突出阿拉伯特色及其与世界的联系。
*机遇馆、流动馆、永续馆突出世博会主题
世博园区分为三个主题区域,每一个区域的入口处都设有一个大型主题馆,三个主题馆各有一个世博吉祥物引领,他们分别是奥普提、阿里夫和塔拉,为参观者介绍机遇馆、流动馆和永续馆。
机遇馆的展示理念是创意无边,建筑高三层,外加降温层及通透敞亮的屋顶,象征展翅翱翔。参观者在三位智者马里亚姆、亚伯和法特玛的带领下展开自我发现之旅,通过沉浸式互动游戏和深入观察,引发人们对于水、食物和能源等人类基本生存需求问题的思考。迪拜世博会分两批精选出的“最佳实践案例项目”的45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彩案例将分批在机遇馆展出。
流动馆体现数字互动中走向未来。这是一个层叠状的三叶草形建筑,其流动型外形设计体现出很强烈的运动感。参观时人始终处于移动状态,各种设施引导人们上下或横向移动,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升降平台一次可载客多人。参观者不仅可以了解现代技术在人、物、数据、思想的流动中所起的作用,还将享受机器人或无人机提供的各种个性化服务。
永续馆将体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理念,强调以现实的解决方案解决现实的世界问题。参观者将跟随大象和猎豹的足迹发现阿拉伯三角洲各式各样的动植物群,并穿梭于森林或潜入深海中与各种生物互动。在未来价值实验室,寻找应对人类严峻挑战的各种解决方案。整个建筑使用个太阳能板,加上外围一圈醒目的能源树,每年可生成电量万千瓦时。
这三个机器人分别呼应本届世博会的三个副主题,其中,蓝色机器人代表“流动性”,绿色机器人代表“可持续性”,黄色机器人代表“机遇”
*突出阿拉伯特色:广场建筑可容纳1万人,阿联酋馆和沙特馆夸张但具特色
园区中心广场矗立了一座被称为“阿尔瓦斯尔”的开放型半球形建筑,仿照阿拉伯露天市场,该词在阿拉伯语里为“连接”,以此来体现迪拜世博会的主题。穹顶67.5米高,米宽,可容纳10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度环绕投影面。年2月9日,为庆祝阿联酋“希望”号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整个半球形建筑在个激光投影器的照射下呈艳红色,蔚为壮观。
阿联酋馆是国家馆中最大的建筑,虽然位于机遇区,但处于园区中心位置,外形像翱翔中的猎鹰,其可开合的屋顶叶片代表了猎鹰的翅膀。猎鹰代表生存、坚毅和荣誉,是贝多因人的文化符号。该馆建筑面积达15平米,由空中大堂和两层展示空间组成,是永久性建筑。
沙特馆是仅次于阿联酋馆的展馆,外形像一个打开的天窗,以一定的倾斜度矗立于园区中。该馆主题是“天空是极限”,这句话流行于二十世纪之交,实际含义是没有限制,指一切均有可能,以此表达乐观、向上的信念。沙特馆以夸张的建筑样式,表达沙特阿拉伯人立志转型和对外开放的信心。
为庆祝并纪念年2月9日阿联酋“希望”号探测器到达火星轨道,开始探测这颗红色星球的科学任务,阿尔瓦斯尔将被先进的投影和显示技术以丰富的红色调照亮,展现出惊人的视觉效果。
*突出阿拉伯与世界的联系:倒扣帆船、林中树屋、悬空花园,你中有我
很多展馆都希望以某种比喻或对话的形式表达本国与主办国之间的联系,如日本馆的外形采用了阿拉伯花纹和日本麻叶花纹的结合,而其六边形象征着和谐一致和无限延展;
加拿大馆设计包含有三个要素,即代表阿拉伯道具的鼓、加拿大建筑用的木,以及“马什拉比亚”窗格形式;
波兰馆用白鹳拉近与阿拉伯的距离,波兰湿地是鸟类的乐园,而阿拉伯地区接近三分之二的鸟类在波兰出生或歇脚。白鹳又让人联想到童话《白鹳哈里发的故事》;
意大利馆刻意将海浪与沙浪做了连接,其展馆外形像倒扣的帆船,而且还专门按原样比例用3D复制了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供参观者欣赏;
奥地利馆的外观由47个交织的截锥体构成,采用阿拉伯地区有五千年历史的巴吉风塔为设计灵感,以本土材料和被动能源方式打造出一个巴吉风塔式的现代版生态建筑。这种拔风式的建筑结构有利于光线引入和空气流通,运行中可以减少72%的能耗;
瑞典馆像林中树屋,树屋上覆盖有伊斯兰几何风格的遮阳板,象征两种文化的融合。在开工时还举办了植树仪式,以伐一颗树要以种三棵树来补偿的传统表达对自然的尊重;
新加坡馆由三个巨型的花园椎体构成,看上去像悬空花园。参观者穿行于步道和展馆,犹如置身地面花园、锥形花圃和空中花园之中,设计师试图向世界表明在任何一个地方,甚至是在沙漠中,都有可能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绿洲。
吴建中讲解具有童话色擦但寓意鲜明的各个展馆
迪拜世博会有哪些精彩的主题展示?
根据国际展览局有关主题展示规则,每个展馆都要按该届博览会确定的主题体系展开演绎。迪拜世博会展馆根据主题区分,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主题:
1.推进生态转型
很多展馆采用艺术化形式表现该国对绿色转型的理解。如卢森堡馆建筑采用莫比斯环结构,象征“从摇篮到摇篮”的循环经济以及卢森堡的开放、包容和活力;比利时馆利用世博展示的机会,宣传该国“智慧、绿色的比利时”规划,在展馆设计中突出展示智能和生态,比如通过由万株植物组成的人造绿洲,可使室温降低3至5摄氏度;斯洛文尼亚馆天蓬看上去像一把打开的伞,既象征卢布尔雅那的特产木筛,又给人以飘浮森林的印象,并以水、自然和技术为要素,凸显具有斯洛文尼亚特色的文化气象。
2.倡导绿色发展
罗马尼亚泉水资源占欧洲的60%,因此罗马尼亚馆以水为主线,整个场馆悬浮于一面水镜之上,四个拱门象征着罗马尼亚的四大支柱:自然,传统,教育和科技;
阿塞拜疆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展馆的顶蓬似一片树叶,由树根和树枝支撑,通透的展厅、通道和广场确保了自然光和通风效率,加上雨水收集系统,达到近乎零消耗的效果;
马来西亚馆以其漂浮的天蓬外观比喻该国壮观的雨林和蜿蜒的河流。其活动特色是“蝴蝶效应”行动,红颈鸟翼凤蝶是国蝶,表示可持续行动需人人参与,从我做起;
荷兰馆展现群落生境(biotope),强调地球上每一个地方都是可居住的。荷兰馆以“水、能源、食物的统一”为主题,通过展厅中央的锥形的垂直农场显示可持续能源、水资源管理、农业和循环经济之间的有机联系,并让参观者了解荷兰在水、能源和食物上的解决方案,以及荷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最佳实践;
巴西馆将本地一种架空于沼泽上的干栏屋搬到迪拜沙漠,中央是水面广场,展馆为参观者准备了曾在威尼斯风靡一时的金色靴子来体验“可行走的冲浪板”的精彩。主题为“浮动的立方体”,表现“水”与“沙漠”相连。希望透过巴西的水域、河流以及红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