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
这片长久以来丢失了平静的土地,
又动荡了整个年。
这一年,是无从喘息的一年。
疑云丛生的命案在这里上演,
大国间的博弈紧绷着弦,
食不果腹的难民依然徘徊流连......
另一方面,
这一年的暗色调中也冉冉升腾着亮点,
悄然酝酿着下一次势变。
03:19你的中东已缓冲完毕,
请下拉长图查看。
1月20日,阿夫林
土耳其开入阿夫林
1月20日,土耳其发动代号为“橄榄枝”的军事行动,越境进入叙利亚阿夫林地区打击库尔德武装。3月下旬,土耳其凭借强大军事实力拿下了阿夫林,而这只是个开始。继续向东,不把库尔德武装赶出土叙交界的西北部地区,土耳其恐难罢手。
库尔德问题一直是中东强国土耳其的心头之患,也是西方国家拴住土耳其的绳索。此次行动,对土耳其而言可增加与美俄博弈时的筹码,而对叙利亚政府来说,虽心有不满但同时也可坐收库尔德力量被削弱的渔翁之利。
4月14日,大马士革
叙利亚频现“化武疑云”
4月14日凌晨,美国联合英国、法国,以叙利亚小镇杜马发生“化武袭击”为由对叙利亚境内目标实施军事打击。此次行动的合法性遭到不少国家质疑,对“化武袭击”事件展开公正调查的呼声愈发强烈。
叙利亚频现“化武疑云”,挥之不去。以化武之名,既可泼叙利亚政府脏水,又能与俄罗斯博弈,却难掩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想大打出手却又师出无名、力不从心的窘境。战争威胁无助的和平,最受苦的还是叙利亚老百姓。
5月8日,德黑兰
伊朗石油遭封杀
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年签订的伊核协议,11月5日,美国政府重启对伊朗制裁,重点针对能源领域,意在掐住伊朗的经济命脉——石油,同时摆出一副“谁敢从伊朗买石油我制裁谁”的架势。
美国单方面“退群”重创伊核协议,制裁更令孱弱的伊朗经济雪上加霜。但精于计算的美国尚未痛下杀手,不仅暂时豁免8个经济体的对伊石油贸易,在金融领域也对伊朗网开一面,避免了油价飙升。目前,美伊双方都不愿意死磕硬碰,上述举措给两国寻求妥协留下了空间和时间。
5月14日,耶路撒冷
美国迁馆过红线
5月14日,美国打破政治红线,将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到耶路撒冷。迁馆日期刻意选在巴勒斯坦“灾难日”70周年前一天,更是引发巴方强烈反应。巴勒斯坦民众与以军爆发激烈对抗和冲突,至少61名巴勒斯坦人丧生、多人受伤,现场充满血腥与悲怆。
从去年12月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国首都,到一意孤行正式迁馆,美方明显偏袒的立场将改变美国在巴以和谈中的“公证人”和“斡旋人”形象,也在本就火烧火燎的巴以形势上又倾下一锅热油。中东问题不只是巴以问题,但巴以问题始终是中东的核心问题,迁馆行动势必激化巴以矛盾,使问题更难解决,同时增加中东的反美情绪,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安全带来新的隐患。
6月24日,利雅得
沙特女司机来了
6月24日零点刚过,沙特第一批10名女司机上路了,在首都利雅得的大街小巷,交通警察向她们献上了玫瑰花。沙特国王萨勒曼在去年9月颁布解禁令,正式开放女性驾车,全球唯一女性驾车禁令成为历史。这条解禁令也打破了沙特女性就业的天花板,沙特内政部将公开招聘女警察,优步公司也计划要招聘10万名女司机,各汽车销售公司也要招聘女销售员。
上述举措为沙特政府赢得了不少赞誉。在此之前,沙特已开始推进一场该国前所未有的“为女性平权”改革,从解禁电影院、解禁体育场,到女性可以参加演唱会、时装周......沙特女性迎来了诸多历史性的“第一次”。但也应该看到,沙特女性获得“平等权”还仅是个开端,沙特仍然还有很多不允许女性做的事,男女平等仍然任重而道远。
7月19日,阿布扎比
习主席的阿联酋时间
东方风来,不远万里。7月19日至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阿联酋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主席今年首次出访的第一站,也是他再次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后访问的第一个阿拉伯国家。访问期间,两国一致决定将中阿双边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首访首站,习近平主席的阿布扎比时间可以用三个“高”来标注:超高规格的外交礼遇、更高水平的伙伴关系、最高荣誉的国家勋章。而站在更高起点上的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关系,将开启新的美好征程。
10月2日,伊斯坦布尔
卡舒吉案引发“蝴蝶效应”
10月2日,沙特籍记者卡舒吉为办理结婚相关手续进入沙特驻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后,便再也没能出来。迫于各方压力,沙特最终承认卡舒吉被谋杀。
卡舒吉案引发“蝴蝶效应”,事发两个多月,依然成为多方博弈的焦点,搅动大国关系。在美国国内,此案已经变成进行党派斗争和舆论攻防的某种工具;在中东地区,舆论认为卡舒吉案同土耳其和沙特之间谋求地区影响力的斗争有关系。此外,沙特王室内部的“宫斗”也同样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