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土豪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48小时被暗杀两高官,伊朗启动复仇,重启
TUhjnbcbe - 2025/5/7 17:32:00
郑玲玲预约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原创:犀利呱/文

风雨飘摇的中东大国伊朗,在遭遇48小时内两次血腥暗杀后,终于开始了自己赌命式的反击,只是这份反击注定将来会带来更多的高压和危机。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一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称:

以色列是暗杀伊朗高级核科学家的幕后黑手。

但这名官员拒绝透露特朗普政府是否在袭击发生前,就知道这一计划或是否对行动提供了支持。

对伊朗而言,这算是一场迟到的真相。

与此同时,伊朗在经历连续的国家恐怖主义暗杀后,也终下定决心祭出了自己的反击。

12月1日,美联社德黑兰报道,伊朗议会已通过一项极其重大的国内法案:

这项法案将要求结束联合国对伊朗核设施的核查,同时要求伊朗政府将浓缩铀的丰度恢复到20%,最后还授权在纳坦兹的核设施和福尔道地下核设施启用新的离心机。

数十年来,伊朗之所以遭到美欧乃至以色列的持续不间断打压,核心原因就是伊朗多年来不间断地秘密提炼武器级核材料,并希望将之用于制造核武器。

无论对美国还是以色列来说,伊朗拥核才是矛盾根源。此次伊朗重启拥核进程,一定程度上来说就类似于向美以亮剑宣战。

伊朗拥核,一个中东大国的终极梦想

伊朗的核问题,最短都可以上溯到14年前的年,也从那一刻起,伊朗核问题就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焦点。

年4月11日,时任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不无自豪地向伊朗国家电视台公开宣布:

伊朗已成功地生产出纯度2%以上的浓缩铀,伊朗将很快加入到国际核俱乐部中。

这一消息在当时具有石破天惊的味道,因为就在当年3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已经发表主席声明:

伊朗必须在30天内停止一切和铀浓缩相关的活动。

但多位伊朗高级官员针锋相对地表示,伊朗不会对该声明作出任何妥协。时任伊朗副总统兼国家原子能组织主席阿加扎德甚至直白表态,伊朗浓缩铀纯度已经达到了3.5%。

伊朗核危机就此爆发。

伊朗的强硬并不是冲动,而是基于对历史的错误理解。

因为伊朗核能源开发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甚至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直接支持。

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大国支持下,伊朗先后在国内建立了1个核电站、6个核研究中心、5个铀处理设施。

然而,伊朗与西方国家的蜜月期,随着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推翻巴列维王朝,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后戛然而止。

年,伊朗和美国断交。此后美国反过来指责伊朗打着和平利用核能的幌子,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伊朗展开了全面打压。

随着美伊关系的急速恶化,加上美国在伊朗周边国家发动各种战争,对伊朗构成了异常严重的安全威胁。

这种危机态势,更进一步刺激了伊朗力求研发出核武器用以自保。此后拥核,就成了伊朗历届政府的终极梦想。

一纸“只有义务没有权力”的伊核协议

但伊朗的拥核梦想,注定不会被美国接受,此后美国不断加大施压力度,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层面立体式向伊朗明确传达要求其弃核主张。

到了年,伊核问题达到燃点,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以伊朗拥有地下铀浓缩设施为由,私下表示美国和以色列正认真考虑采取军事打击伊朗核设施,局面几乎一触即发。

年7月20日,在奥巴马的大力斡旋下,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伊核协议。

客观地说,这份伊核协议是伊朗不得不签署的城下之盟,因为伊朗的核主张得不到西方大国的丁点支持。

按照伊核协议,伊朗不仅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寻求、开发和获得任何核武器,还必须把离心机的数量削减三分之二,从约1.9万台减少至台。

除此之外,伊朗还必须准许核查人员24天内进入伊朗境内被认为可疑的任何地点等等须让渡部分国家主权的内容。

但即便伊朗付出了可谓惨重的代价,但伊核协议中依然规定,国际社会对伊朗的武器禁运将再持续5年,也就是持续到今年。

也因为伊核协议对伊朗造成了几乎“只有义务没有权力”的局面,此后伊朗针对伊核协议展开了一系列或明或暗的战术动作。

特朗普亲手撕毁伊核协议

尽管伊核协议于年1月正式生效,随后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多次递交报告,明确表示伊朗已履行了该协议。

但是套在伊朗脖子上的各种制裁枷锁,却依旧没有解除。

原因并不复杂:

一、特朗普本人高度亲以色列,其女婿贾里德·库什纳就是一名犹太裔。因此高度亲以色列的特朗普上台后,对伊朗充满了敌视,始终站在以色列立场打压伊朗。

二、同时,伊核协议的签署,本就是前任奥巴马政府最大的外交遗产之一,非常具有典型性和影响力。

特朗普上台后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消除奥巴马任内影响力。

于是,年10月5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美军高级将领时,莫须有地公开表示伊朗“没有遵守伊核协议精神”,但却“照例”拿不出任何现实依据。

尽管伊核协议各方都对美国展开了斡旋,但一年后的年5月8日,特朗普还一意孤行地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

至此,一项前前后后耗费了数十年的重要国际协议,就此名存实亡。

伊朗在历史上最虚弱时刻遭遇不得不应对的挑衅

如今,特朗普撕毁了伊核协议,本已实行多年的对伊制裁也不断加码,伊朗国内通货膨胀已经到了重新印钞的地步,伊朗举步维艰已进入危机时刻。

但在11月,48小时内,伊朗首席核科学家穆赫森·法赫里扎德和伊朗革命卫队指挥官穆斯林·沙赫丹,连续遭到残酷暗杀身亡,进一步将伊朗推向了火山口。

对内:

伊朗因多年遭受制裁,基本物资供应体系都已运转艰难,随着生活水平迅速跌入冰点,普通民众和国内反对派都在默默聚集能量。

两位重量级人物的连续遭暗杀,严重刺激了这个原波斯帝国继承者的自尊心和国家凝聚力。

如果伊朗当局不给于此事一个明确反应,那愤怒的国内民意无法释放,极有可能酿成国内政局动荡。

对外:

本轮48小时内的两起暗杀,伊朗在并没有确凿证据情况下,就基本断定是以色列所为,也已侧面印证两国关系已经进入一定程度上的战时状态。

但接二连三的暗杀却持“不承认不否认不负责”的“三不”态度,证明了即便是以色列所为,也摆明了就是希望刺激伊朗率先动手。

然而,在遭遇多年强力制裁后,此时的伊朗几乎是历史上最虚弱的时刻。无论伊朗针对美以任何一个国家展开报复,注定都会遭遇“群殴”式打击。

不过,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伊朗作为一个中东大国,都必须对这一系列的严重暗杀事件,做出一个区域大国应有的回应。

正在这个时刻,美国却极其蹊跷地向伊朗传递了一个重要、尴尬、危险的信息:

暗杀就是以色列干的!

这一信息的重要性:

48小时内两起暗杀事件,却无人宣布对此负责,伊朗朝野都对这样的被动局面深感棘手。

因为伊朗甚至都没有可以发泄怒火和报复的对象。

美国传递的信息,告知了幕后黑手,等于是让伊朗至少明确搞清楚了罪魁祸首是谁。

最低限度,今后愤怒的伊朗民众选择焚烧哪国国旗时,也有了一个明确对象。

所以这一信息对伊朗很重要。

这一信息的尴尬性:

对伊朗而言,在目前的局势下,撑到伊核协议当年重要斡旋者拜登宣誓就职美国总统,那么重启伊核协议乃至彻底解除对伊制裁,都是大概率事件。

在这样的背景下,伊朗可以采取较为缓和的方式,尽力压制暗杀事件带来的溢出效应,防止国家进入战争状态。

一个有力的细节是连续暗杀事件发生后,全球没有任何国家和组织宣布对此负责。这对伊朗而言就是最佳的抓手:

即以密切调查凶手和幕后黑手为由,不断拖延时间,用时间去缓冲事件的冲击力和压力。

但美国的这番蹊跷表态,让伊朗官方的这一算盘全数落空。因为当美国都表态此事系以色列所为,伊朗也就再也没有了战略缓冲空间,必须将直面与以色列的对决。

这一信息的危险性:

暗杀事件发生后,以色列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但是以色列的态度,却异常地沉稳。采取的是“不承认不否认不负责”的“三不”暧昧态度。

这种毫不避嫌甚至是不怕引火烧身的暧昧态度,实际上已经向世界展示了以色列的态度:

不怕伊朗报复,就怕伊朗找不到理由不来报复。

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不想卷入战争,面对任何有可能引发战争的导火索,都是避之不及的态度。

反过来,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就想进行战争,面对有可能引发战争的导火索,才是来者不拒地持暧昧态度。

进一步说,以色列在暗杀事件发生后,完全没有进行大规模军事调动,仅仅只是要求全球各地以色列大使馆提高安保级别就算是应对了。

凭以色列这种长期未雨绸缪的国家智慧,这种看似“外松”的举措后面,必定是早已“内紧”的细致安排。

换句话说,以色列在暗杀事件发生前,就已经做好了各种充足预案,根本无需临时慌乱。

伊朗决绝地亮出最后的底牌

随着美国挑明了以色列是暗杀伊朗高级核科学家的幕后黑手,伊朗已经被逼入别无选择的境地。

以立法的决绝态度,宣布伊朗将不仅恢复浓缩铀项目,更是将浓缩铀丰度提升到20%,且启用新的离心机,说明了伊朗已经在进行最后摊牌行动。

许多观察家忽略了伊朗此举中最重要的一项:那就是启用新的离心机。

这蕴含了什么意思?

第一、伊朗已经不顾后果,主动承认了自己拥有此前没有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备的新离心机。

伊朗长期以来都是以自己是忠实遵守伊核协议者身份示人,但这一次可能是处于激愤之下,率先曝光了自己实际上还有隐藏的新离心机的事实。

这对伊朗来说,是一个极其重大的决定,那就是主动曝光并展示肌肉。

但对将来的伊朗来说,如此不顾后果地亮出自己最后的底牌,未来最终解决伊朗核问题时,只会带来更长久更深远的麻烦。

毕竟,信任一旦丧失,伊朗就很难再获得新的信任。毕竟,此前能隐藏,此后也能隐藏。

第二、伊朗以毫无顾虑地方式对外点出了两个重要核研发地点,即纳坦兹核设施和福尔道地下核设施。

事实上,这两处核设施对伊朗来说,早已是曝光的核设施,看起来没什么新鲜情报。

但实际上,这是伊朗罕见地直接通过新闻媒体对外发布具体的核设施地址,只不过是公布旧有核设施地址罢了。

伊朗此举目的,一是展现自己的自信,即不怕地方突袭核设施;二是用以掩护极有可能存在的新核设施。

第三、伊朗一反常态,主动公布了浓缩铀丰度20%这一极度敏感信息,带有示威性质。

为什么要主动公布浓缩铀丰度20%?

因为,浓缩铀是一种放射性核材料,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制定的标准:

丰度为3%的铀为核电站发电用低浓缩铀;铀丰度大于80%的铀为高浓缩铀;铀丰度大于90%为武器级高浓缩铀,主要用于制造核武器。

伊朗展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尺度:

即远远超出和平发电的浓缩铀丰度,但又远低于武器级浓缩铀丰度。

如此一来,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的认定,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争议。

一个更重要的事实是:

20%丰度的浓缩铀,虽然无法制造真正意义上的核武器,但是完全可以用来制作臭名昭著的“脏弹”。

脏弹,又称放射性炸弹。其原理很简单,就是将放射性物质装入普通炸弹、火箭弹、导弹等武器中,通过普通炸药的爆炸力将放射性物质抛洒至地方领土,形成核放射性尘埃致敌。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脏弹”的现实威慑力甚至还胜于一般意义上的核武器。因为“脏弹”中的核物质没有经过链式反应,其放射性更强、污染更持久、治理更艰难。

凡事皆有利弊,伊朗为了体现自己不屈的国家意志,选择了一条危险的反抗道路。

但这种反击的结局,很可能将伊朗置于更加不利的局面。

毕竟一旦涉核却又没真正拥核,只会将一个国家拖入持久的制裁和衰弱。

这一次,或许伟大的时间并不在伊朗这一边。

只愿多灾多难的中东,不再因为大国之间的各种利益和权谋,陷入无休无止的战火。

前文回顾

◆清算开始:重启“通俄门”调查,特朗普政治黑洞或终结其政治生命

◆突发:伊朗高官再遭暗杀身亡,48小时内两连杀,伊朗被逼入绝境

◆特朗普首度表态4年后参选,赦免关键证人,正扫清下届大选障碍

犀利呱提示

您可以将这篇文章转发给您能想到的某些群。

呱友想吃什么国际瓜,不管是热汤还是冷饭,只管留言提出。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1
查看完整版本: 48小时被暗杀两高官,伊朗启动复仇,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