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基辛格,还是以极端反苏著称的布热津斯基,两位美国战略家在其著作中(《世界秩序》和《大棋局》)都认为,在地缘政治中对待的俄罗斯的最佳方式是制衡,而并非极端打压。
很显然,目前美国的对俄政策正与二人的理念背道而驰。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带领西方阵营不断对俄制裁加码。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的制裁总数,目前已超过5位数,华盛顿希望以这种方式,彻底击垮俄罗斯。
但事实证明,美国没能让俄罗斯的经济崩溃,对俄罗斯的外交孤立也没能成功,普京还有不少朋友。
7月19日,也就是拜登结束中东行的第三天,普京抵达伊朗首都德黑兰。这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普京第二次外访,此前他在5月访问了叙利亚。
值得注意的是,与普京一同到访的伊朗还有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普京除了与伊朗领导人进行会晤,还出席了俄土伊三方首脑会谈。
在与普京的会晤中,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对俄罗斯的在乌军事行动表达了支持。在他看来,即便俄罗斯不对乌克兰采取行动,北约也会挑起战争。
哈梅内伊称,伊朗不希望看到平民被卷入战争,但在乌克兰问题上,如果俄方不采取主动,那么西方就会主动挑起纷争。
他还指出,就算俄方不采取措施制止北约东扩,北约也会以克里米亚为借口发动同样的战争,因为西方不想看到一个强大独立的俄罗斯。
哈梅内伊还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实力正每况愈下,不论他们如何努力,都无法阻止这一进程。
算上这一次,这是普京第5次访问伊朗,其中有3次是在年伊核协议签订之后,从频率分布上不难看出,俄伊关系在近些突飞猛进,很大程度上拜美国所赐。
值得一提的是,在与普京会晤期间,哈梅内伊还亲切地与普京握了手,要知道,自疫情爆发以来,83岁的哈梅内伊几乎就不怎么接待别国领导人,就更别提握手了。
外交无小事,细节很重要。从这一细节不难看出,俄伊之间的关系已不能用单纯的“伙伴国”来形容,已经上升至“全面战略伙伴”的关系。
俄罗斯与伊朗有着不同的政体和不同的文化,但两国均深受美西方的长期制裁,都是美国在地缘战略中的“眼中钉”,两国关系能上升到如今的高度,完美的诠释了“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道理。
拜登口口声声说要带领美国重返伊核协议,但却迟迟不愿解除所有对伊制裁。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带领西方阵营对俄罗斯祭出一轮又一轮经济制裁。
美国对伊朗和俄罗斯的极限施压,非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让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团结。这么多年以来,俄罗斯没少帮衬伊朗,现在这份耕耘终于得到了回报。
对于普京而言,当天的好消息还不止这一个。
19日当天,俄消息人士透露,俄乌将就粮食出口问题达成协议,目前只差“临门一脚”,双方在如何确保粮食航线安全方面还有一些分歧,处理时间大约需要三周。
在当天与埃尔多安的会晤中,普京向土耳其表达了感谢,他表示,安卡拉在解决乌克兰粮食出口问题上发挥了建设性作用,虽然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但谈判的进程得到了推动。
受俄乌冲突影响,国际粮食价格不断走高,这让不少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叫苦不迭,其中一些甚至出现了饥荒。
但在另外一边,全球第三大粮食出口国,被誉为“欧洲粮仓”的乌克兰,粮仓中的粮食却由于无法出口积压成山。
为了解决这一诡异现象,俄土乌和联合国于13日举行四方会谈,就乌克兰粮食出口问题进行商讨。土耳其等于是扮演“担保人”的角色,帮助乌克兰将其粮食从国内安全运出。
普京之所以感谢土耳其的外交斡旋,是因为安卡拉在很大程度上帮俄罗斯解了围。
此前,乌克兰和西方都在指责俄罗斯故意阻挠乌克兰的粮食出口,俄方对此坚决否认,普京表示,俄方并未对乌克兰的粮食出口设置任何障碍,只要乌克兰排清港口内的水雷,粮食便能安全出口。
但这毕竟是俄罗斯的一家之言,难免会被国际社会质疑,有了土耳其这个“担保人”,俄罗斯就不用再背负人道主义包袱了。
当然了,土耳其之所以积极斡旋俄乌冲突,自然有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但这次既帮俄罗斯解了围,又帮乌克兰解决了粮食出口问题,自己还得到了一个好名声。
不得不说,埃尔多安的确有两把刷子。
最后,还是不免多说几句。
俄土伊三国之间的密集互动说明,合作共赢已成为当今时代潮流。美国依然强大,但美式霸权和强权政治在走下坡路也是不争的事实。
历史和发展的洪流无法阻挡,如果美国依然抱着唯我独尊的想法,最后恐将落得个“被拍在沙滩上”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