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波斯帝国鼎盛时期的势力范围,实际上涵盖了西亚地区、小亚地区、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地区、北非埃及地区、伊朗高原以及中亚的部分地区。
如此庞大的领土范围,一方面使得波斯成为当时世界上实际控制范围最广大的帝国,另一方面这也使得各个地区社会发展出现极为不平衡的现象,这成为波斯帝国此时所面对的最大统治问题,尤其是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十分巨大,两极分化非常严重。
大流士对于帝国的整个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交通制度进行了全方面的改革,特别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使得国王成为帝国毋庸置疑的最高统治者,由此划定了帝国严格的政治秩序。
帝国所有政治决议以及措施的实行,都要经过国王的同意才可以,这就使得波斯帝国,特别是波斯人逐渐摆脱了原来处于氏族部落联盟时期的无政府、无领导、随意性的混乱状态,保证了帝国的有序建设。
帕赛波利斯城遗址面对波斯帝国统辖范围内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帝国统治者开始改革波斯帝国的社会经济状况,从整体看来有着非常显著的特点,当然这是针对于帝国建立不久时期而言,这种显著的特点就是,帝国统辖之下的各个地区由于历史发展基础的不同,从而造成了不同的社会发展现状。
比如,波斯帝国范围内的两河流域、北非地区的埃及与伊朗高原的波斯人,与生活在本土地区、中亚的部分地区的社会发展就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这种鲜明的差距不仅仅体现在历史底蕴方面,更多的是经济发展现状方面。
如此极为不平衡的经济发展状态,对于波斯帝国今后的整体性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特别是作为帝国主要统治基础的波斯人,在经济地位上却远远落后那些被征服者,这不免使得统治集团颜面尽失。
因此,在帝国的形成阶段,特别是在大流士执政时期,波斯帝国的统治集团,更加注重帝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在注重这种共同发展原则的同时,对于波斯人的经济发展有了特别的照顾。
远征巴尔干波斯帝国形成的初期阶段,以及建立初期各地区的经济差距
帝国建立之初,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便开始显现波斯人在居鲁士二世时期逐渐崛起,并且成为了当时席卷西亚大陆的重要军事势力,在走出伊朗高原的过程中,波斯人先后击败了米底王国占据了西亚东部地区,此后一路向西近占吕底亚王国,将富庶的小亚地区占为己有。
随后居鲁士二世兵锋一转,挥师东进,占领了伊朗高原和中亚部分地区,公元前年向西灭亡了当时西亚地区最富庶的新巴比伦王国,搜刮了所有财富。
由此波斯帝国基本上刚完成了早期军事征服战争,成长为了一个地跨亚非大陆的帝国政权。居鲁士二世时期的波斯帝国,就已经面临着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的现象。
像两河流域、埃及等地方都是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步入了文明的道路,特别是它们都有着稳定和发达的经济基础,不光农业生产成为巨大的经济来源,由此带领起来的手工业、商业以及国际贸易等等行业都是当时波斯人从未接触到过的领域。
宫廷奴婢经济落后的波斯帝国统治者,开始迅速学习与成长这样一对比下来,还处于氏族部落阶段的波斯人好像落后了许多,不仅仅是社会形态和经济领域的落后,思想上的观念落后才是成为此刻作为帝国建立者波斯人的最大危机。
面对着这些发展已经愈发成熟的奴隶制地区,波斯人仿佛一个个刚步入城市的乡下人,他们迷茫、困惑,面对着无穷无尽的先进知识、技术、制度以及思想,他们只能毫无条件地接受,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最快的发展速度。
不过这样发展差距极为分化的现状,对于波斯人日后的发展也未定不是一件好事,正是对于各个有着深远发展历史的文明地区各个方面先进文化的吸收,波斯人才能够真正从被伊朗高原禁锢了数千年之久的枷锁中走出来,才能够真正步入文明社会。
如此一来,波斯人在各个地区的主动和被动的双重影响下,迅速成长为了掌握先进文明创造力和传承力的主要民族群体。
雕刻艺术波斯帝国对于征服地区先进经济发展模式的保留与发展
居鲁士二世对巴比伦地区实行安抚政策波斯帝国建立之后,居鲁士二世就面临着这种发展程度极度分化的社会经济状态,对此他解决的办法并不是运用相当野蛮的烧杀抢掠方式,对这些经济发展发荣的地区,如两河流域、埃及、叙利亚、腓尼基等地进行物理性的伤害。
相反,从居鲁士二世时期。波斯帝国就非常注重对于这些地区繁荣经济发展状态的保护和借鉴,比如,在征服巴比伦尼亚的过程当中即使如此。
居鲁士二世在面对如此繁华的巴比伦城之时,并没有效仿当初亚述帝国征服战争中,对于一切强力抵抗过的城市都要焚毁,城市居民全部变卖为奴隶,同时还将巴比伦城烧成废墟。
居鲁士二世本人非常感叹巴比伦城的繁华,并且深深被这种能够让人沉醉的繁华景象所吸引,他下令不准破坏城池中的任何建筑,更不能有烧杀抢掠行为,最大程度维持巴比伦居民的生活现状。
金碧辉煌的雕刻与壁画居鲁士二世温和政策下,被征服地区获得稳定发展当然对待巴比伦城的温和政策,只不过是居鲁士二世对于新征服经济发达地区态度的一个缩影,在上述古文明发源地以及经济发达地区,居鲁士二世都采取了维持现状的政策,特别是对于这些地区的经济方面更是如此。
据说波斯大军征服这些地方之后,虽然统治集团成员发生了变化,但是对于百姓的生活并没有什么重大影响,甚至连商品的物价都没有受到大规模波动。
不仅如此,波斯帝国还非常支持当地具有代表性经济产业的发展,并且动用政府力量进行扶持。比如在巴比伦发展最快的高利贷产业,以埃吉贝家族和穆拉树家族为代表的高利贷集团,就受到了波斯帝国的大力扶持,甚至在该时期走向了鼎盛。
波斯官员也因为高利贷所带来的巨大商业利益,纷纷加入到这些高利贷团体中,使得这种经济团体的政治气息愈发浓厚。
宫殿复原图波斯本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波斯帝国集百家之长上文讲述了居鲁士二世统治时期,波斯帝国对于那些经济发达新征服地区的宽容态度,这一方面展现了波斯帝国的领导阶层的确能够尊重实际,保护了这些历史悠久地区和城市的继续发展。
另一方面也展现了波斯人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思想,他们不愿意对这种生机勃勃的经济现象进行物理性伤害,而是将这种经济发展的模式不断推广到帝国各个地区。
波斯人作为帝国建立的主要社会基础和统治集团,在帝国建立之后社会经济的发展无疑是最迅速的。当初波斯人生活的伊朗高原十分贫瘠,此时波斯人就可以在长期的军事征服战争和帝国建立后的统治中,吸收各个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资源作为补充。
与此同时,大批战俘以及西部地区的居民被变卖为奴隶,成为廉价劳动力源源不断地运到波斯地区,之前政权王室等统治集团所占领的财富此刻也被波斯人占为己有。
海上贸易波斯文明获得长足发展正是在这种巨大的财富积累的推动下,波斯人逐渐发生了文明发展的质变,他们开始告别原来奴隶社会初期阶段,那种缓慢而又落后的经济发展形态。
取而代之的就是大奴隶使用制度,可耕地的成倍增加使得几乎每个波斯人都成为地主,再加上他们自己占据的奴隶,这种经济身份的加强成为波斯人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波斯地区的土地制度以及赋税征收原则,在西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奴隶制发展成熟地区的影响下,也出现了重大变化。在波斯奴隶主占据土地上进行耕作的奴隶被称为格尔达,不过他们的赋税上缴却有两种现象。
一个是只需要将一部分土地收入上缴奴隶主,剩下的维持生计,另一个就是只能留够自己的口粮,其余全部上缴。这些格尔达都是外族人,基本上都是在军事征服战争中从西部掠夺来的战俘和城市居民。
波斯商人评价
波斯人作为生活在伊朗高原地区的古老民族,早在公元前就已经来到了这里,但是他们却受制于地形的原因以及民族发展程度的制约,始终都没能够创造出辉煌的原始文明。
相反,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小亚地区以及北非地区的埃及,却早就在数千年前就展现出了强大的文明活力和创造力,并且影响至今。
公元前6世纪前期,波斯人还处于米底人的统治之下,这也才使得波斯人有了机会接近比自己发展先进的文明,这才有了民族崛起的空间和可能。
落后一千多年的波斯人,开始了飞速崛起波斯人虽然一千多年来都处于落后的原始部落状态当中,但是他的崛起速度却非常快,凭借着强大而又无人能挡的波斯铁骑部队,在平坦的两河流域、小亚地区进行了无情征服战争,最终建立起了庞大帝国。
在军事征服战争过程中以及帝国建立初期的治理中,波斯人对于自己民族的落后文明与其他地区的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认识非常清楚,因此他们并没有展现出无情的杀戮行为,而是为了波斯人向着更高的文明化程度发展而去吸收这些先进文明地区的优势。
波斯人最渴望的就是改变自己经济领域异常落后的局面,由此从各地区掠夺而来的财富、奴成为波斯式文明发展的重要条件。
大流士改革时期的波斯帝国在领土的控制范围上进一步扩大,波斯人的文明也在进一步发展。纵观整个波斯帝国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原来两河地区、北非地区等重要经济地区和城市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波斯人的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并且大有赶超之势。
此后,波斯人更加注重国家商贸方面的发展,公元前5世纪时期,来自中国的丝绸就已经在帝国内部出现。
参考文献:《居鲁士文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