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别再说什么中产阶级萎缩了,因为压根就不存在什么中产阶级,要真是按照阶级来划分,只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所谓中产阶级不过是有点技能和技术罢了,但这种技能和技术又不能像资产阶级的资产一样可以传承下去,啥用也没有,不如农民呢,好歹有块地,真是城里混不下去了可以回农村去,更好的新鲜蔬菜,鸡鸭鱼肉,比城里生活质量还高呢。
朋友这段话的背景是在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1.1%之后,我们聊起来国内消费力不行了,中产阶级沦陷了的话题时,他带着一些负面情绪感慨而出的。
他说没错,现在的我们幸福感确实没有以前高,随着疫情下失业率的上升,我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都开始想念改开前,想念小农经济,对市场经济,对国际贸易分工,对工业化,对产能过剩,对消费力减退等现象都开始进行反思。
改开之前,我们是小农经济为主,那个时候虽有工业化,主要是国家主导的重工业为主,人们的消费力因为生产力的落后而被压制着。
改开之后,国内大量建工厂,学校培育人才,国家重视商业引导,一心的“赶超发达国家”,提倡国民“先富带动后富”。重商主义推动农村人往城市转移,七八十年代,商业大浪潮袭来,普通群众开个小超市,做个油工坊,弄个小面馆都能赚钱。那个时候大家也没啥负债,心里想的念得也都是“好好干,干成万元户”,心思十分单纯,日子也有盼头,所以大家的幸福指数都比较高。
随着市场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鲜玩意儿涌入我们的生活,各式各样的产品不断迭代进入社会,旺盛的消费力不断地刺激投资生产,带来新的财富增长模式,反向又刺激着消费,改善我们的生活水平。直到近些年,手机智能化之后的再升级,较之前的变化却不大了,所改善的都是细节上的变化,并不同于以往的科技迭代。
这其实和我国工业化的发展阶段有关系,工业化初始的阶段里,是新型产业如春芽般不断冒出的过程,各种新鲜生命力展现出来,在这个阶段,农村的劳动力被工厂吸收,我们的生产力提高,一年产能可以顶上封建社会时候的百年产出,这生活水平能不提高么?消费自然就多了,然后又刺激更多的投资。
投资一多,产能就过剩了,产品太多,超过了社会上现有的货币量所对应的消费力,然后信贷就火了,大家开始贷款消费。当然了,主要是贷款买房,因为商业需要集中,自然推进城市化进程,人们到城里最先需要的就是房子,这是消费的大头。其次是前些年的提前消费观念的盛行,这和资本引导有关系,大家刷信用卡旅游,外出餐饮,网上购物啥的也占不少。
过去几十年,是投资消费都很红火的年份,所以我们的GDP增速一直挺高,投资消费彼此成就,共生共长,一起壮大。但在这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经济上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国内经济会反复性地出现一些产能过剩。
其实,过剩就是工业,工业就是过剩,因为中国是工业大国,有工业了,自然会出现过剩。
因为工业的本质就是高效生产,它的核心就是规模化流水线量产,低成本高产量,追求资本集中,人才集中,科技集中,最终这些都化成生产效率。效率越高,利润越高,在这样的导向下,不过剩就意味着还有利润空间,那么工业链条就还会疯狂扩产,直至过剩出现。
工业化,就是这么个特性。
比如手机产能,在年就转入存量市场了,以现在的中国产能,全球每人两年更新一部手机完全能够满足。
还有房子,我们的房子重复过剩好几波了,这个大家都知道。16年货币化棚改就是为了去化过剩产能,如今还是过剩,其他国家也是。那为啥还有人没房子住呢?因为是商品社会嘛,是商品就有价格,有价格就一定有人买不起。
那过剩了咋办?刺激消费啊,扩大市场啊,全球去争抢市场份额啊。
在美国打造的国际自由贸易体系里,美国把自己设定成了消费国,主要生产钞票。当然了,它也是从工业生产国一步步走过来的,后来把低端产业转移给亚洲四小龙了,自己只留了军工,科技,金融等比较赚钱的,还有粮食这个战略资源型的。
中国呢,美国给设计的是“蓝领”,也就是生产国。国民定位是“流水线工人”,产出的商品供给全世界,主要是给美国人消费享用的。
沙特之类的就属于资源国了,量产石油,还有澳大利亚,提供铁矿石的,巴西主要是铜矿石,俄罗斯也是石油和各种稀有贵金属,还有粮食,军工之类的。看到这儿,是不是觉得俄罗斯和美国产业上有点重合?对了,美帝一直热衷于收拾俄罗斯,不仅仅是为了制衡欧洲,还有就是俄罗斯的资源天赋冲突到美国利益了。
沙特石油是与美元绑着,人家那边以资源优势换取美国的军事保护,资源和美国金融霸权军事霸权绑在一起,俄罗斯呢,军工还外销全世界呢,还去美元化,粮食石油都是美国的竞争对手,动不动还和伊朗联手打击美国的页岩油,能合得来才怪!
我国以前也是卖自己国家基础资源来获取第一笔原始资金的,比如说稀土,比如说粮食,后来咱们就开始集中发挥咱们的核心比较优势了,那就是廉价劳动力。
国际分工体系就出来了:
沙特之类的资源国提供石油等工业资源;
中国为首的生产国购买生产资源,并通过工业化生产,给消费国提供工业制成品;
美国为首的消费国生产美元;
消费国把美元生产出来之后,去生产国买商品,生产国拿到美元再去资源国买基础生产资料,资源国拿到美元买武器,给资源保驾护航,毕竟身怀碧玉,人人都盯着,这也是资源国老是爆发战争的原因,也称资源诅咒,就是怀璧其罪的结果。
资源国挣得美元太多了,也不能都买成武器吧,毕竟这玩意儿不能吃不能喝的。那就当狗大户,宠物都是狮子那种,买航母也不搞价,反正家里有矿,想咋花咋花,更多的花不完就买成美元国债。还有生产国,这些年因为美国买的商品太多了,生产国也挣了花不完的美元,除了买生产资料和留一部分做国家金融防护墙,剩余的也买成了美元国债,美元又从这两个类型国家手中回到了消费国美国手里。
这样全世界的美元循环就形成了。
这样的分工有其优势,就是各自结合自身优势和资源特性来发挥市场中最优势最擅长的一部分,效率非常高。
但也有其劣势,比如说消费国美国,也会产能过剩,它的产能过剩就是美元生产太多了。
生产美元通常是靠负债,造成的结果就是负债太高,后来碰到疫情,又给弄了个国内通胀。按说生产美元是全世界货币增加,通胀不会轻易发生在美国国内的,主要是疫情把生产国产业链打断了,生产国商品生产效率跟不上消费国美元生产效率,美国国内就通胀了。
作为消费国,最头疼的就是通胀,因为他们不掌握工业生产链,想把通胀按下去就比较难,只能从消费端回收货币,也就是加息来应对通胀。消费国一加息,生产国的消费端就减少了,结果反倒对生产国产生的危害更大。
所以说生产国其实是最艰难的,处在中间阶段,一头受资源国涨价剥削,一头受消费国盘剥,比如说消费国可以通过货币贬值来削弱生产国的美元债,于无形之中就把生产国辛苦数年挣的外汇财富给掠夺走了。
而且生产国的产业链也是不稳定的,这些产业不比资源国的资源,和土地是结合在一起,他人无法轻易掠夺走。生产国的产业链会随着资本,科技,人力,基建,政策等因素的变化而转移。工业化以来,这个转移从未停止过,因为科技突破会在不同国家爆发,人力资源优势也是动态的,各国产业政策等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在变化,能够使产业链发生转移的因素一直是不可控的。
二战之后,美国的消费国地位和沙特等资源国的地位从未发生过变化,但是工业生产链却从英美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又到后来的亚洲四小虎,然后是中国,现在还有往东南亚转移的趋势。
每一次转移,都是新的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这里主要就是生产国的变化。因为旧的生产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成本上升,产能不断出现过剩,过剩之后,一些产业的利润就没有了,然后资本就会撤出,去成本更低的新的生产国。
生产国特别容易陷入到“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状况里,反复地出现结构性过剩,这也是为啥中国失业潮重复发生,企业寿命都比较短的原因。
因为我们就是搞生产的嘛,要追求利润,要有竞争,竞争就是搞死别人,自己上位。所以企业内卷特别厉害,企业员工特别容易。大家可以观察下,是不是中国容易,韩国容易,曾经的日本也是从熬过来的?
生产国产业链稳定性差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消费国不愿意生产链一直在一个国家存在,因为生产国越来越高效高质的“生产力”和“商品供给”会给他们的“低价消费”带来困扰,用美国人的话来说是“生产力讹诈”,“商品绑架”,这是不利于消费端话语权的,影响到了消费国的主导地位。
当年日货横扫世界的时候,美国不就与日本打贸易战,逼着日元升值,以解决美国贸易逆差问题么?现如今美国外债这么高,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更让它受不了了,一直逆差怎么还债?而中国可不像日本那样听话,而且中国的产业链门类太全了,产能太吓人了。在美国看来,中国完全是国际贸易分工体系中的不可掌控因素,国际生产链需要打断重新组合,新的贸易秩序有待形成。
对资源国而言呢,它们的困扰是“靠天吃饭”。一旦碰到战乱,或是有什么突发情况打断了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石油等基础资源价格就上去了,当然是赚钱的好时候。坏处是它们一直受资源诅咒的困扰,其他产业发展不起来,人才,科技,金融等都是围绕着资源相关产业生长,属于一枝独秀。一旦它们倚重的产业受到市场周期下行的影响,那就需要吃土一阵子了。而且这类国家受美国军事绑架,粮食绑架比较严重,很难有政治自主权,只有做小弟的命,不听话就会挨打,它们的政权控制者大多是美国话事人。
咱们来总结一下:
消费国通过借债生产美元,然后用美元购买生产国的商品,消费国的忧虑是债务越来越高,债务一高,生产国和资源国就有担忧了啊,毕竟自己拿工业品和资源换得,美国还不起了咋办?
消费国只有缩减债务了,但是同时又必须得生产美元,不生产美元世界贸易怎么完成循环?美国不借债回收美元进行消费了,生产国和资源国怎么玩儿?挣那么多美元纸片片存起来欣赏?
所以,消费国既要借债生产美元进行消费,又要保持美元债务可控?
咋弄?真不太好弄啊。
战争搞乱一些国家去抢一些资源?
打胜了叫战争创造财富,打输了叫战争吞噬财富,美国对越战争了解一下?所以还是其他国家打仗,美国对外输出军工和金融最划算。
第二招就是美元潮汐收割了。
通过先降息再加息,搞崩一些国家,趁机抄底弄点优质资产,挣了钱不就可以还债?有了资产不就可以弄些产业生产些产品,压一压国内的通胀?还可以通过北约东扩,逼得俄罗斯上杆子揍乌克兰,自己可以趁机去化军火过剩产能。如果能把俄罗斯搞解体,那资源自己能控制,不是能增加资产,资产财富加大了,债务规模就有了继续扩大的基础。
第三招,贸易顺差搞起来。
那还得把生产国产业链重新组合一下,因为中国这么大的生产力和生产量太强悍了,其他国家产业弄不过它。懂王不就上场了,但是运气不好,赶上疫情的影响,美国对华打贸易战亏得不成样子,至今依然是个逆差,还是在赔美元,咋还债?现在正想法留住面子的同时取消关税呢。
但是美国主导取消关税肯定不死心,可以预想到,一些低端产能,鞋袜衣物之类的会爽快取消的,但是华为之类的与美国科技产业冲突的,有创新升级再造财富能力的,取消关税的可能性不大。中国心里应该门清,看看今年美国咋怼中概股的就知道了。
就目前来看,消费国美国的债务还是没见到什么可控的样子。于是美国拉拢东南亚,想法挖中国低端产业链,往东南亚转移,让整个生产链条的成本降下去,消费起来不就变便宜了?
中国14亿人口呢,就算拥有世界上最全面的产业链,它仍旧有用不完的廉价劳动力来支撑低端产业链,这些被消费国通过消费订单和美元输出转移走了,中国怎么办?
我们深刻的觉悟到一个问题,即使生产国中国非常勤奋的生产商品,即使我们的人民非常辛苦的牺牲环境,牺牲个人时间,的去搞生产,但只要消费国给我们断掉美元,我们就随时可能丢失饭碗,只要资源国听消费国的话,卖给我们的资源涨价或是干脆不卖给我们了,我们就随时可能无法开工生产,我们所处的经济链条之中的位置是多么的不牢靠。
所以,生产国要搞内循环,要自己变成消费国。
工业时代,供给与消费是经济循环的基础,消费显然更重要。
但是,人民币在海外不好使啊,怎么消费?我们只有培育自己的消费市场,要以14亿人口的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慢慢地由生产国转化为消费国。
这就需要:
1、国民得有消费力。
2、得有武器护身,还得有资源国护航,没有资源国帮助,他们把基础生产资源价格定高了,或者是资源国和其他生产国联合了坑你怎么办?所以,得有俄罗斯之类的资源地作为坚实的后盾。
得益于我们产业链齐全,工业门类众多。国内即可以生产衣帽鞋袜,还可以生产各类电器,军事武器也有能拿出手的,再加上粮食自给,如果我们的消费力能起来,也就只差个资源国的配合,中国还真是双循环就稳了。
但我们的困顿点还真是不少:
1、国民老龄化严重,消费力主要依靠年轻人(女人和儿童)拉动,还有就是靠科技更新换代拉动,未来几十年,消费人口塌陷可能性很大;
科技升级需要资本,人才和消费刺激。资本人才这两样中国不缺,症结还在消费力这里。中国人消费力还是比不过欧美,一个原因是还是穷,人均收入不行,毕竟是生产国民众,生产的商品利润都被消费国和资源国盘剥了,本身生产企业收益就不行,不倒闭有个工作保障可持续收入就不错了,哪会实现欧美发达国家和资源国的那种消费力?
“蓝领”毕竟比不得消费国的“金融资本家”,也比不过家里有矿的“狗大户”。
这个是大难点。
没有消费力刺激,科技迭代的动力就会少很多。有一些科技爆点在初级成品成本无法压下去的时候就会选择去消费力高的国家试试运气,这也是欧美等国容易科技创新的原因之一。不是中国科技人才不行,而是消费力不够。
国民咋滴才能富起来呢?咋滴才能保住消费力呢?
一个是生育问题得解决,大量的生产人口和消费人口是我们完成内循环的基础。
这就得把房子问题,负债问题,还有居民刚性支出负担(教育,医疗)给解决了。
另一个还是得靠产业升级,靠国家搭新的基建台子给高精特新产业唱大戏啊。
那就得护住产业资本,健全法律法规给他们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都让一些无序扩张的资本给吞了市场,携消费以令诸侯怎么办?所以的反垄断,反资本无序扩张,还得打通城市间贸易壁垒,培养出优质产业,给他们创新升级的空间。
还得培育中小企业保障普通民众就业,稳住基层消费。有了基础消费,就能产生财富分配,从而诞生出中高端消费,就能刺激一些科技创新了,当科技造出新商品,大量基础消费市场就会吸引他们产业化量产,压低成本投入市场,就能创造更多财富增长点了。
说到底,还是要保护好中小企业和低端产业,这是我们国民基础消费的支撑点,是我们蓝领工人国手里的核心武器。
2、旧秩序国美国的打压。国际分工是美国制定的全世界各国共同参与的游戏规则,消费国地位是最有利,最容易经济殖民,金融收割其他国家的,美国自然会维护这种利己的制度。也就是维护这种自身为消费国的分工模式,你中国想要转型为消费国,美国不答应,凭什么全世界合作生产的蛋糕要分给你吃?这就是美国的霸权逻辑。
所以,美国将中国制定为第一位威胁国,在这方面,美国国内两派从未有过的和谐统一。他们主张资源国和生产国应该,也必须将他们的资源和工业商品主动拿出来,“不许讹诈”,“主动地”与欧美国家分享劳动成果。这话是不是特耳熟,从日不落的某女外交官那里听到过?
中国想要从生产国变成消费国,要建立自己的循环系统,老消费国美国第一个不答应。尤其看到资源国俄罗斯支持中国,更是勃然大怒,看到东南亚和中国合作生产,也是很不开心。你们合伙循环个啥?当我死了?东盟你要跟我合作,我才是高级消费端,你指望蓝领工厂给你消费呢?
现阶段的中国还是生产国,老消费国围追堵截之下,自然会有些难受,因为他们掐着消费口呢。尤其是现阶段,美元开启加息周期,全世界货币减少加上全球通胀,外需口子一下子缩小,中国产能又结构性过剩了。其实疫情下封锁的上海,不能说不是一种隐形的产能消耗和减产,“动态清零”的意义或许也有那么一丁点压制产能的意思,毕竟产能过剩比不生产危害还要大,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窗口。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吧,感谢阅读,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