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张君良,今年77岁,是一名退休职工。看到最近的电视报道,错综复杂、剑拔弩张的伊朗与美国的关系,由于伊朗将*苏莱曼迪被“定点清除”而进一步升级,战争阴云笼罩在中东波斯湾上空。12年前的几年时间里,我由于工作关系,曾经四次前往伊朗,这个神秘国度的所见所闻至今难忘。此时此刻,对比之下,倍感我们身处和平环境的珍贵与幸运。(张君良自述供图,山汉摄影整理)
我长期从事英语科技和翻译工作,曾经参加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引进的13套大型化肥装置之一的湖南岳阳化肥厂的建设工作。后又调到化工部第二设计院(后改制为赛鼎工程公司)工作,为拓展海外业务,我先后多次前往海外20多个国家,进行化工科技业务洽谈翻译工作。图为我在国外机场的留影。
我从年轻时就喜欢摄影,一方面是工作需要,一方面的兴趣爱好。每到一个地方,工作之余,就用相机拍摄一些当地的山水风光和风土人情。这些图片资料放在我的电脑里,每每打开,都会引起对过去时光的回忆。最近伊朗局势的紧张,促使我又一次浏览当年去伊朗的照片,忍不住选出一部分放在朋友圈里分享。图为伊朗首都德黑兰街景。
年至年,我曾经四次前往伊朗进行海外业务拓展和合作考察洽谈。第一次是带队前往,后来,到龄退休以返聘外语专家身份随队前往,工作之余,外出走走看看,观察了解这个中东神秘国家,随手拍了一些照片,记录和反映当地的社会文化与风情。图为我们考察团队与俄罗斯合作方和伊朗代理商正在工作。
伊朗地处西亚腹地,幅员辽阔,面积与我国新疆相当。北面有里海,与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接壤,南面是波斯湾,东面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西面是土耳其和伊拉克。首都德黑兰是中东最大的城市之一,三面环山,南部是平川,背靠的厄尔布尔士山脉在冬季是世界著名滑雪胜地,其中海拔米的达马万德峰是中东最高峰。图为伊朗首都德黑兰风光。
伊朗史称波斯,是著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巴比伦两河流域文明的发源地。古代的波斯帝国、帕提亚帝国和后来的萨珊帝国国力强盛,与西面的马其顿、罗马和拜占庭相抗衡。数千年时光里,多种文化在这块土地上争斗、交汇,孕育了丰富多样的伊朗民族,勤劳勇敢的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波斯文明。图为伊朗现代化的德黑兰大酒店。
在辉煌灿烂的波斯文明中,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那就是波斯地毯,凝聚着伊朗传统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结晶,其编织和生产的历史至少有年,融入了古老的波斯文明,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形态,成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图为位于德黑兰市中心的地毯博物馆,收集了伊朗各地著名的地毯制作家的精品多幅,最早的地毯有十六世纪的作品。地毯的图案多取材于花果和历史人物故事,图案优美,工艺精湛,价值连城。
伊朗拥有经联合国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共有24项,(包括自然遗产2项、文化遗产22项),在数量上居世界第10位。图为伊朗第二大城市伊斯法罕的王侯广场,做为世界遗产之一,它建于年,是当年阿巴斯大帝检阅*队、观看马球比赛、隆重演出和举行其他仪式的地方。广场四边是纪念碑与一组二层拱廊相连的古代建筑群,保存了从公元11世纪到19世纪的各式各样的伊斯兰风格的建筑。
抵达伊朗德黑兰,由西郊的麦哈拉巴德国际机场乘车进入市区,首先迎接我们的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这就是德黑兰的地标建筑,自由纪念塔,集古波斯、伊斯兰时代和现代伊朗建筑风格于一体,竣工于年,波斯帝国成立年庆典之际,它象征着"波斯帝国的复兴",底层有历代珍贵的出土文物博物馆,电影馆等设施。塔前自由广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每年*府都要在此举行集会、游行、阅兵等大型活动。
伊朗有人口约万,其中90%是伊斯兰教什叶派信众,9%信奉逊尼派伊斯兰教,其余信仰犹太教、天主教等。当代伊朗最重大的*治事件,就是年的伊斯兰革命。革命前,伊朗曾是个君主制国家,末代巴列维国王刚开始积极发展民生,加上石油出口获得的巨大财富,使伊朗迅速走上现代化的道路。社会风尚也比较开放,首都德黑兰曾号称“中东巴黎”。图为德黑兰街头的时髦女郎。
后来,巴列维搞“白色革命”,强行推行一系列脱离实际的大跃进*策,使得国民经济逐渐衰退,不断西化的社会氛围和生活方式也引起教士阶层强烈不满,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日渐降低。抗议浪潮汹涌,其*权摇摇欲坠,年,流亡巴黎的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回国,率众推翻了巴列维*权。图为德黑兰夜景。
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王朝,成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彻底改变了伊朗社会走向西方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实行*教合一的*治制度,宗教权利大于世俗权利,*府对社会生活进行严厉管控,包括对着装作出严格规定、禁止播放西方音乐和电影、严格禁酒等,社会整体趋向保守。到年,伊朗废止一切世俗法律,建成了神权统治。图为一座清真寺前,走过黑袍罩身裹头的妇女。
按照伊斯兰教义,认为女人露出皮肤、脸庞会诱惑出世间的罪恶。巴列维时期受西方影响,提倡女性去掉黑色面纱,淡化了伊斯兰教的影响。伊斯兰革命后,专门制定了《着装法》,规定只要是9岁以上的女性,无论国籍、信仰,都必须戴头巾,穿长衣。女性公开场合必须戴头巾,前额可以适当露出头发。必须穿长衣或长袍,衣服长度要能遮住臀部,不能穿露出脚脖子以上部分。图为两位身着典型伊朗法律规定服装的妇女。
这种法律规定,不仅对本国公民,凡是进入伊朗的任何国家的女性都必须如此。所以,去伊朗的女性,准备一块头巾是必需的。飞机进入伊朗,落地前,飞机广播就会提示机上的女乘客戴好头巾再下飞机。否则,就可能会招来宗教警察的麻烦。图为我们的随团女翻译(右)入乡随俗,戴着头巾与当地漂亮的伊朗姑娘合影。
有意思的是,这种法律规定在开放进步的世界潮流面前,已经受到挑战,在边远地区和重大宗教场合,虔诚的宗教徒女性的着装依旧传统,而在城市,在日常生活里,在泛教民众、尤其在年轻女性中,头巾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异化成为追求美、展现美的一种手段,绚丽多彩的各种丝巾和纱巾,有意或无意的各种佩戴方式,呈现出独具的锦上添花的风韵,严苛的法律规定戴上了风情万种的花环。图为德黑兰公园里,一位坐着椅榻上正在读书的时尚女郎。
伊朗人是雅利安人种,五官深邃,轮廓优美,线条分明,尤其是年轻姑娘,长得非常漂亮,漂亮得令人惊为天人。她们既有波斯古典的高雅气质,又有欧罗巴现代的时尚风采。走在德黑兰大街上,这样的美女随处可见,头巾虽然包裹在头上,不但掩盖不住,反而更加衬托出来的这种美丽,为伊朗、为德黑兰更增加了几分魅力。
在伊朗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城市行驶的的公交车,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一般是男士在前半部分乘坐,女士在车厢的后半部分乘坐,不按分区乘坐公交车是违法行为。当然,也有的公交车是女士在前面车厢,男士在后面车厢乘坐的,这种类型相对较少。图为我正在拍摄一辆行驶过眼前的公交车,车上的乘客友好地向我招手致意。
伊朗人热情好客,对于我们中国人很友好。漫步在德黑兰的街头,随手拍下遇见的风景和人物,没有碰到横眉怒目的驱赶和拒绝,倒是时常投过来友好的笑容,甚至摆个姿势等待你按下快门。我们项目的伊方代理商专门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做客,家人精心准备下许多好吃的招待我们,令人感到很亲切。图为两位伊朗教师和一群中学生在街头走过。
丰富的石油资源,使伊朗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也为伊朗人民带来了较为富庶的生活。但是,由于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与美国交恶,围绕“伊核问题”,双方长期博弈,美国以及西方对伊朗不断实施制裁,使得伊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我们去伊朗的那几年,“伊核问题”刚刚开始尖锐和激化,虽然伊朗社会还比较平稳,但和平的危机已经开始显现。图为伊朗一家人正在郊游度假。
时过境迁,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伊核问题”愈演愈烈,中东和伊朗动荡不宁。看电视里报道来自中东和伊朗的新闻,我想起我们项目的伊方代理商哈里德先生(如图),不知他的近况如何,还有生意可做吗?在为那里的人民祈祷和平的同时,我更加深切的感到,在这风云动荡的年代,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全的国度里,是何等的幸运与幸福!这都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祖国。珍惜和平,热爱祖国,我们和祖国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