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广播电视及信息新闻事业飞速发展以来,中东地区好像就没有离开过大家的视线,战争、袭击、冲突总是霸占着各大头条头版,给人的印象几乎就一个字:乱,而且似乎天天都这么热闹。这不,最近伊朗伊拉克又成为世界焦点了!
其实,这几十年中东各国一直没消停过。年到年,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之间陆续爆发了五次中东战争;年9月至年8月,两伊战争打了八年;年8至年2月,第一次海湾战争;年3月至年12月,伊拉克战争即第二次海湾战争持续将近九年;从年至今,叙利亚内战一直在持续。
可以说,二战结束后至今,生活在中东地区的人们一直饱受战火之苦。也许很多人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在二战时,为何中东地区很少成为世界的舆论中心,显得毫无存在感,伊朗伊拉克等国当年都在干啥?我们慢慢往下说。
众所周知,二战,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战争全面爆发,至年9月2日日本*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战争完全结束,一共历经6年时间。
期间,欧洲、亚洲、非洲以及美洲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卷入了战争,人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残酷生死考验。
那么,当年的中东地区是个什么情况?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东。
中东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远近,将部分东方国家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
从地理概念角度说,中东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指的是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主要包括除阿富汗外的西亚各国,加上北非的埃及以及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然而,若综合历史、地理、*治、文化等各种因素的话,现在一般认为中东泛指除阿富汗外的西亚地区和部分北非地区,包含约23个国家,余万平方公里。
其中,西亚包括16个国家和地区: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也门、塞浦路斯;北非包括7个国家和地区: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
接下来,回到我们要探究的问题,二战时期中东都有哪些国家?
当时,中东的大片区域被英法等西方国家控制,中东很多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英国的势力范围有10个国家,其中科威特、也门、塞浦路斯为英国的殖民地,巴勒斯坦、约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埃及为英国的保护国。
法国的势力范围有5个国家,其中黎巴嫩、叙利亚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突尼斯为法国的保护领地,阿尔及利亚为法国的殖民地,摩洛哥为法国的保护国。
英法共同势力氛围有1个利比亚。
葡萄牙治下有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
以色列当时尚未复国。
二战爆发后,英国和法国属于同盟国阵营,所以英法势力范围内的上述中东国家也基本与英法立场一致;葡萄牙二战中保持中立,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自然包括在内。
整个二战时期,中东地区独立的主权国家仅有4个,分别是: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土耳其。那么,这4个国家当时在干什么?为什么毫无存在感?
沙特阿拉伯
现代沙特阿拉伯是由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本·阿卜杜勒·拉赫曼·阿勒沙特一手建立起来的。年初,阿卜杜勒·阿齐兹成为其统治的领土上的国王;年5月沙特正式脱离英国的统治独立;年9月,沙特阿拉伯完成统一,但英国对当地的影响依然无处不在。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沙特境内陆续发现储量惊人的石油,美国石油巨头购得油田开采出租权,在石油利益驱动下,美国逐步成为在沙特影响力最大的国家。
二战期间,沙特处于美、英势力的全面保护之下,和美英保持着传统的友好关系,同时对外保持中立立场,基本上没有受到战争的干扰。直到年初,在胜局已定的情况下,沙特才加入了同盟国阵营。
伊朗
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随着以俄国、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的侵入,卡扎尔王朝治下的伊朗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往昔波斯帝国的辉煌与后来的耻辱形成鲜明对比,促使伊朗国内产生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年12月,礼萨·汗推翻卡扎尔王朝,建立巴列维王朝,开始了对伊朗的统治。礼萨·汗上台后致力于摆脱列强控制,于是向英、苏的敌人德国送出了“秋波”。
德国意识到伊朗所处特殊地理位置对于自己的重要性,欲利用伊朗来威胁英属印度和苏联的南部腹地,同时也看中了伊朗储量巨大的石油,于是不断出手拉拢伊朗;伊朗想通过大量吸引德国投资、招聘德国顾问专家、利用德国的先进技术和专家来推进伊朗的现代化,寻求伊朗复兴,于是两国很快热乎起来。
到年,在伊朗工作的德国专家已经超过人,数以千计的伊朗学生去德国留学,伊朗*队的火炮、步枪、手枪等武器装备都由德国制造。
二战爆发后,伊朗宣布中立,但却并未限制德国在伊朗境内的活动,而且还大肆向德国出口石油、粮食。年,伊朗对全世界的贸易总额,仅德国就占了将近一半。
见伊朗和德国如此亲密,英国和苏联都坐不住了。英国需要确保它对伊朗油田的控制以及苏伊士运河的安全;苏联需要保持南部腹地安全,并确保西方*事援助从伊朗通过里海安全运抵本国,于是两国于年8月25分别从南北两线进攻伊朗,9月17日英*和苏*在德黑兰会师,德国在伊朗的势力被全部肃清,而礼萨·汗而则被盟*废黜,英国人扶持礼萨·汗的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继位。
英、苏拿下伊朗,对盟*意义非常重大。年1月29日,伊朗与英、苏正式签订条约,英、苏承诺不破坏伊朗地盘完整,伊朗则开放地盘让盟*进驻。
据统计,二战期间盟*共有万吨物资通过伊朗运抵苏联,苏联至少有60个师拿到了这些物资。可以说,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伊朗仍然加入了盟*阵营,并为盟*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伊拉克
一战期间,英国*队占领了伊拉克全境,伊拉克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区。年8月,伊拉克宣布独立,成立伊拉克王国,在英国保护下建立费萨尔王朝,但其**大权实际上仍操纵在英国手中,所谓“独立”仅是名义上的。
年,伊拉克进入国际联盟,获得国际社会承认,成为独立国家。英国撤出了在伊拉克的大部分*队,原则上伊拉克的防务由伊拉克陆*与新组建的空*负责。
尽管如此,但英国势力并未完全离开伊拉克,英国仍然在其境内保有*事基地。英国皇家空*一方面负责维护英国在伊拉克以及波斯湾的战略要地、石油及航线安全,一方面参与镇压伊拉克境内的叛乱活动。此外,伊拉克的财*仍旧处于英国控制之下,外交*策也为英国所左右。
年,伊拉克*中4位上校*官发动*事*变,成立新*府。当时,正值德国席卷欧洲大陆并侵入北非。新*府企图同德国结盟,以对抗英国。于是,新*府同英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年5月2日,伊、英双方开始交战,5月12日德国空*加入战斗,5月29日意大利空*也加入对英作战。但是,由于德、意错过了有效干涉的最佳时机,这场“30天战争”未经决战即以伊方失败宣告终结。5月31日,伊、英签署停战协定,英*进驻巴格达,恢复了对伊拉克的实际控制。经过这番折腾之后,伊拉克最终还是加入了同盟国阵营。
土耳其
第一次世界大战,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作战,并于年战败,丧失了大片领土,帝国随之土崩瓦解。不仅如此,连土耳其民族时代生存的土耳其固有领土也被协约国分割殆尽。
关键时刻,凯末尔挺身而出,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跑了外国侵略者,赢得了土耳其独立战争的胜利,并于年10月29日建立起土耳其共和国。凯末尔当选为第一任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年11月,凯末尔去世后,伊斯梅特·伊纳尼成为其继任者。
二战爆发后,作为西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土耳其选择了“与交战双方搞好关系”的中立立场。一方面,它同德国签署贸易协定,利用向德国出口其稀有的铬铁矿,换取了大量的先进武器装备和贷款;另一方面,它敦促英国延长与其签署的铬原料协定的期限,借助英国担心它投靠德国的心理,获取了大批英方*事援助。
土耳其施展这一策略,谋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结果十分有效。二战时期,土耳其的国力和*事实力均有所增强,它不仅拥有一支规模达50个旅、80万步兵的强大*队,而且其*事能力在中东堪称最强,就算与同时期很多欧洲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
二战期间,总统伊斯梅特·伊纳尼还利用土耳其的复杂地形、外交等其它手段,小心翼翼地保护土耳其,竭力避免卷入战争。
年4月,英国要求土耳其停止向德国出口铬铁矿,否则就封锁土耳其的口岸。8月,土耳其终于照办。直到年2月23日,也就是同盟国定下的有权在战后加入联合国的最后期限的前5天,土耳其才终于对德宣战。
对比其他参展国家,土耳其几乎未动一兵一卒,称得上幸福至极。
综上,二战时中东地区毫无存在感的原因大致有三。第一,大部分国家尚未独立,还是列强的势力范围;第二,战争规模不大,不够残酷,没有战略决定作用;第三,宗教对立情绪还没有形成,战争和冲突基本是代理人意志行为。
因此,在世界打翻天的二战期间,中东地区的战争和冲突显得风平浪静,激烈程度远远比不上欧洲和亚洲战场,以致于被世人忽略。
不过,世界能源中心的地位注定中东地区的,在各种国际势力的交织争斗中,如今的中东地区不热闹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