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有云:“自河入济,自济入淮,自淮达江,水径周通。”在传统人文地理中,以长江、*河、淮河和济水等“四渎”为骨干。
东汉班固编著的《汉书·沟洫志》对*河倍加推崇,认为:“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由此确立了*河“四渎之宗”的地位,而民间以更接地气的“母亲河”称呼*河。
上图_*河流域地图
*河的由来*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全长公里,流经青、川、陇、宁、内蒙、陕、晋、豫和鲁等9省(自治区),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河自西经过*土高原,裹挟十六亿吨泥向东奔流,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有四亿吨积淀在下游,形成三角形冲积平原。
早在春秋时期,民间以“河”称呼*河。《诗·魏风·伐檀》有:“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这里的河说的就是*河,而且当时河水清波荡漾。时至战国,受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河水质开始变浊,《左传·襄公八年》中有“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的诗句,到了两汉,*河的混沌已经深入人心,人们用“浊河”称呼*河,《汉书·地理志》中首次出现了“*河”。直到唐宋,*河被社会主流广泛使用。
上图_隋唐大运河,与*河交汇
文明之根*河流域位于暖温带,属于大陆性降风气候。经考古发掘,发现了处于旧石器时期的山西西侯度猿人、陕西蓝田猿人、大荔猿人、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等早期人类。这些人类活动的遗迹,点燃了*河文化的星星之火。
河南淮阳西水坡发现的墓葬中,墓主人不仅有三个殉葬的仆人,而且在墓外有大规模祭祀的迹象,表明了其与众不同的身份。在距今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中,男子已经从事农业生产了。到了仰韶文化,氏族形式由母系过渡到父系,男子在社会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有了*事组织的存在。位于甘肃秦安的大地湾遗址,由中心礼仪建筑和分布式居住区构成,面积达近百万平方,文化的发展由点状向线性发展的趋势。
距今多年的*河中下游,遍布着“华夏”、“九夷”、“诸戎”、“群翟”、“三苗”等部落,他们治水灌溉,开展农耕,奠定了文化由野蛮走向文明的经济基础。以中原为代表的*河流域,经历了夏、商、周多元并立一体化扩张式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河文化。秦一统六合,建立起以*河文化为主体,吸纳北方游牧文化和长江文化的华夏文明。由此说明,*河文明是华夏文明最核心的直根系。
上图_农耕社会
经济之基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沿*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沿*地区的百姓兴修水利,改进农具,革新农技,促使最早的精耕农业区的形成。《国风·豳风·七月》是一首典型的农事诗,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现状。在《周颂·臣工》、《大雅·生民》、《大雅·绵》、《小雅·甫田》中也有农业生产的相关情况。
除了农业,以丝绸和瓷器为代表手艺品,畅销世界,瓷器成为“中国”的代名词。通过商鞅变法、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王安石变法等措施,中国的经济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助力下,沿*地区散布着长安、洛阳、开封等6处古都群,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华夏民族由松散的*治实体逐步走向融合和统一。
上图_《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张苍、耿寿昌所撰写的一部数学专著
科技之炬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扶持。据《春秋》记载,公元前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首次记录哈雷彗星。战国时期,《甘石星经》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诞生于两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着古代数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等医学工作者,推动了传统医学的发展壮大。《考工记》、《禹贡》、《水经注》、《齐民要术》、《梦溪笔谈》等综合性典籍,体现了古代科技的发展水平。
沿*地区产生的农业技术、天文历法、传统医药、数理算术等均代表着当时世界的最高成就。“四大发明”的智慧之光,轰动全球,惠及至今,为世界文明宝库作出了重大贡献。*河文化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合其他领域的成就,照耀着华夏文明的前进方向。
上图_《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
思想之光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解放成为必然的趋势。春秋时期,沿*地区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兵家、纵横家、杂家等思想流派异彩纷呈,出现了《老子》、《庄子》、《论语》、《孟子》、《韩非子》、《孙子兵法》、《吕氏春秋》等思想巨著,其中儒学的影响最为深远,由此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碰撞,先后涌现出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董仲舒、周敦颐、程颐和程颢等历代思想人物。
西汉董仲舒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社会主流思想逐渐形成以“家天下”为核心的*治制度、以“忠孝”为根本的伦理制度、以“三纲五常”为骨干的宗法制度。而佛教、回教、基督教在中原的传播,催生了玄奘、慧能等宗教大师,同时,荀子、王充、范填等唯物主义思想家,与唯心主义思想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些思想至今光辉依旧,成为华夏文明的精髓。
上图_董仲舒(公元前年-前年)
传播之源*河文化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还向世界传播。它向东影响了朝鲜和日本,呈现了箕子赴朝、徐福东渡和遣唐使等历史事件。向南和长江文化相互依存,并且漂洋过海,传播范围波及东南亚。向北与游牧民族深入交流,互利共赢。
对外交流的重要渠道就是向西的丝绸之路。中国特色的瓷器、丝绸、茶叶、漆器、铁器等商品以及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技术源源不断进入西方,而中亚的马匹、毛皮、瓜果、香料,罗马的珍宝,伊朗的银器,犍陀罗的艺术,印度的佛教等传入了中国,张骞、甘英、法显、宋云、玄奘、耶律楚材、马克·波罗等人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河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与世界各地的文化进行了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共同提高。
上图_丝绸之路路线图
*河,横卧北方大地,滋养大地,哺育人民,造就了华夏文明发展的摇篮,以*河为轴,社会、经济、科技和思想为轮,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前进。正因如此,将*河称为“母亲河”恰如其分,它的影响力塑造过去,感染现在,教化明天。
作者:计白当黑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汉书·地理志》《左传·襄公八年》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