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土豪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读天香开茉莉长江日报
TUhjnbcbe - 2023/9/14 16:54:00
北京最好白癜风正规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ks4612/

文/蓝紫青灰(植物爱好者,已出版十多部长篇小说和散文集。)

茉莉是外来品种,原产波斯,也就是现在的伊朗。为梵文malliks的音译,初引进时曾经翻译为抹莉、抹历、没利、末丽,也有写成末莉的,均各有来处。《本草纲目》上说:“末利原出波斯移植于南海,今滇广人栽莳之,其性畏寒,不宜中土。”关于名字的来源,他也一一标出:“茉莉,释名柰花。《草木状》作末利,《洛阳名园记》作抹历,《佛经》作抹利,《王龟龄集》作没利,《洪迈集》作末丽。盖末利本胡语,无正字,随人会意而已。韦君呼为狎客,张敏叔呼为远客。”狎客是与人亲近之意,远客是远方来客,正是“茉莉来宾”一句的本意。

《浮生六记·闺房记趣》篇中沈复和芸娘有一段关于茉莉的言论,正是“狎客”一词的注解:“曰:‘想古人以茉莉形色如珠,故供助妆压鬓,不知此花必沾油头粉面之气,其香更可爱,所供佛手当退三舍矣。’芸乃止,笑曰:‘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茉莉是香中小人,故须借人之势,其香也如胁肩谄笑。’”我对此有不同意见,茉莉清香,不必借助头油面脂。称其为狎客者,乃其心自有狎也。

但凡新来物品取名,总要取个美好轻盈的,不信达雅的终有一天会被新的更好听更确切更有意思的译名代替。中国人造字,喜欢按物性加偏旁,抹历既然是花,是植物,自然属草部,加艹头为茉莉,再合适也没有了。

茉莉一名自从被固定了下来,身价就从此非凡了。苏东坡为它取咏,美其名曰“暗麝”,出自《题姜秀郎几间》诗,写他被贬海南,见到的风物人情。诗曰:“暗麝著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说此地妇人爱美,发髻上插着茉莉花好像风送麝香,脸颊红润好像喝醉了酒乃是嚼食槟榔的缘故。

茉莉何时进入中国已不可考,有一种说法,是吴永安七年()罗马商人把素馨、茉莉引进交趾,也就是现在的两广地区,但显然这种说法有待商榷,应该比三国时期更早,至迟汉初就已经有了,并且十分普通。

汉高祖十一年(前),陆贾奉命出使南越,著有《南行记》一书,上面有关于茉莉的记载:“南越五谷无味,百花不香,独有二花不随风土而变,谓素馨茉丽也。”汉初南越已有茉丽,久之成为土产。北宋福清人郑适著《欧冶遗事》认为这是闽中特产:“果有荔枝,花有茉莉,天下未有。”南宋初年的梁克家是福建晋江人,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封郑国公,著有《淳熙三山志》,他也对这产自家乡的花非常自豪,说:“末丽,此花独闽中有之,夏开,白色,妙丽而香。方言谓之‘末利’。佛经曰:‘末丽花香’。又有番末丽,藤生,亦香。”可见他宦游多年,除福建外,都不曾见过这种洁白芬芳的小花。

不过那个时候几种写法并存,汉以后也屡见书籍,《晋书·杜皇后传》上有载:“都人簪柰花,即今末利花也。”这里“末利”是用来解释“柰”的,可见柰字更古老,不那么口语化。晋成帝时,“三吴女子相与簪白花,望之如素柰”。

记录南宋都城杭州诸般风情的《武林旧事》中提到当时的杭州城里茉莉花价颇昂贵:“六月,茉莉为最盛,初出时,其价甚穹,妇人簪戴,多至七插,所值数十券,不过供一晌之娱耳。”到了明朝的时候,茉莉仍然不便宜,万历朝曾任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的谢肇淛撰有《五杂俎》一书,书中说:“茉莉在三吴一本千钱,入齐辄三倍酬值。”

茉莉为木樨科素馨属,直立或攀援灌木,高可达3米。如今人家多在阳台上作盆栽,高不过米,矮只盈尺,长成灌木或藤蔓状的少见,品种也较为单一,多是双瓣茉莉,花期6~10个月。茉莉花蕊间有小孔,可穿针线发钗,小女孩最喜摘来穿作项链手环,夏日戴于额前颈下,发间腕上,芳香凉爽。又有宝珠茉莉,为多瓣茉莉,花瓣重叠,未开时紧团如珠,洁白可爱。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天香开茉莉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