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次担当国家使命的“甘肃行动”
——我省全力救治伊朗回国人员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纪实
医院新冠肺炎救治团队。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盛学卿
静脉采血
为患者输液
医生讨论患者病情(本组图片摄影: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金奉乾)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金奉乾
这是一项无先例可循、无经验借鉴的艰巨任务——甘肃勇敢地扛起了这份责任。
这是个播撒希望、微风向暖的温暖春天——和着“润物细无声”的节拍,甘肃开启了一场关乎生命的“接力”。
向着这个目标奔跑:接得稳、转得快、筛得准、管得严、治得好,实现零扩散感染、零病亡、零交叉感染……
截至4月3日20时,乘伊朗包机来甘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的37人全部治愈出院。
30多天,甘肃用实际行动完成了疫情防控的“附加题”,交出了一份担当国家使命的“甘肃答卷”!
1紧急部署
虽无硝烟,却系生死。
3月2日至3月5日,有名中国公民分别乘商业包机由伊朗到达兰州。
为全力做好确诊患者、疑似病例的收治、留观工作,医院、兰大一院、兰大二院、医院等4医院医院。医院、兰医院选派的优秀医护人员成为优势兵力,全力支援医院的医疗救治工作。
3月5日,甘肃省卫生健康委的权威信息显示:有人分别乘商业包机由伊朗到达兰州,均已全部隔离,当日新增1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医院隔离治疗,病情平稳;新增境外输入密切接触者人,其中38医院隔离留观,人在集中隔离点隔离,正在进一步进行医学检测检查。
随后几天,伊朗包机来甘人中,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增至37例。
医院的每一位医护人员、每一位专家如同战士一般,不畏风险,义无反顾。他们,准备好了迎接远道而来的“家人”。
“工作了20年,还是头一次身穿‘战袍’进入负压病房。当我走进病区的一瞬间,看到这些患者都那么年轻,我心痛了,他们的人生道路才刚刚开始,就被感染了。病*无情,人有情,我心里默默地想着,有我们在,请放心!我们一定会把病魔击退!”
医院支援医院的“外援”护士。3月5日,她和另外3名同事一起走进完全陌生的隔离病区,承担起从未经历过的新任务和新挑战。
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隔离病房里,医护人员用行动践行医者仁心和无疆大爱。
2甘肃方剂
“主任,患者的药煎好了。”
“再仔细核对一下患者的信息,核对无误就赶紧送过去。”
在弥漫着浓浓中药味的医院药剂科煎药室,科室负责人刘渊一边忙着操作煎药机,一边叮嘱同事李波做好信息核对和送药工作。当天下午,煎药室里的两台智能双缸煎药机同时开动,一直在煎制中药。刘渊、蔡*、李波三人忙着浸泡、煎煮、分装、发送,为患者一一提供中药汤剂。
而此时,在多米外的隔离病区,一袋袋带着温度的中药通过“三区两通道”,被送到了患者手中。
……
“我们是‘一人一方’‘一人一汤’,一次只能煎一个人的药,即煎即送。”
刘渊介绍,每位患者的药往往需要熬煮50分钟左右,从3月5日起,他们三人连轴转,加班已成常态。
“中医专家经常来会诊,拿到专家开的药方,要在第一时间煎药。”煎药师李波说。有天晚上7时许,他们接到通知,要为18位患者煎药,他们三人一直忙到深夜,最终保证每位患者及时服用。
“我省中西医协调配合得非常好,对于每位患者,中西医专家组都实行联合会诊,从疑似变成确诊病例、属于轻症、重症或危重症,是否达到治愈出院标准等,都要通过专家组会诊确定。”甘肃省新冠肺炎省级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组长、甘医院首席专家张志明介绍,在救治伊朗回国患者过程中,甘肃建立了中西医结合联动工作机制,对疑似和确诊病例,中医药专家第一时间介入,和西医专家共同拟定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确保所有病例尽早、及时、全程使用中医中药,努力做到“一患一方案”。
“我们下手早、解表早,用解表的方法阻止*气进一步入里、入穴,通过早期介入,在患者处于轻症时就得到了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时机和治疗效果。”张志明说。
在此次伊朗回国患者的救治中,“甘肃方剂”再次显示了令人欣慰的疗效。
“经过这段时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他们的病情都趋于平稳。看到他们的症状渐渐改善,我们一直悬着的心也渐渐放下了。”二病区主任、第六救治梯队专家组成员张文丽通过监控大屏向记者介绍隔离病区里患者的情况。
在医院隔离病区,接班后的查房和往常一样照例进行。
“服了几天的中药,您感觉怎么样?”在病房,护士王娟关切地询问患者。
“刚开始不太习惯,坚持喝了几天后,感觉上下畅通了许多,专家配的药很有效果……”22岁患者小莉(化名)说。
“给您配的药是专家根据您自己的病情、体质确定的……”
这一次救治任务中,充分应用了省内新冠肺炎病例治疗中的救治经验,在开展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为每位病人配备1名医生、2名护理人员,使患者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医疗服务。
不仅如此,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我省的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系统,为专家们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他们可以远程快速、准确地诊断每一位患者的病情。
作为我省新冠肺医院之一,在我省其他医疗机构的大力支援下,医院承担了收治患者的艰巨任务,收治患者总数达全省三分之一。
医院副院长王建云介绍,截至3月5日,该院共收住境外输入性病例30例,经省级专家组会诊后,其中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14例,留观人员16例;确诊14人中年龄最大的29岁,最小的20岁。
几天之后,好消息相继传来:
3月13日,第1例确诊患者出院;
3月18日,4例留观人员解除隔离;
3月19日,12例留观人员解除隔离,3例确诊患者出院;
3月20日,8例确诊患者出院;
4月3日,最后1例确诊患者出院。
科学的医疗配置和诊治方案,使伊朗回国患者的治疗更加有效。
3医者仁心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
对于医生而言,除去工作本身的辛苦与内心的压力,单就穿戴防护设备来说,就是一种考验。
这是保障自身不被感染的第一道屏障:洗手、戴口罩、戴帽子、穿防护服、穿隔离衣、戴护目镜……每个步骤环环相扣,全部穿戴完成需要近40分钟;而规范脱、摘防护服和防护用具,最少需要1个小时,每次穿脱,都令人大汗淋漓。
在救治患者的第一线,医护人员每天的工作,都从这样的繁琐开始。
“今天感觉好些了吗?看起来脸色还不错,我来采集咽拭子。”医院第六救治梯队负责人周莹荃一边问候一边做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谢谢,我感觉还可以。”这是一位年轻的患者,他很配合医生的工作。
周莹荃让患者张开嘴巴,迅速将压舌板伸进患者口腔,压住舌头,嘱咐患者咳嗽一声,再用消*长棉签,从其咽部采样,动作一气呵成。
“看似简单,风险却很大。在采样过程中,病人可能会因为咽部不适忍不住咳嗽,即便我们全副武装,也存在被感染的风险。”周莹荃说,从收治第一例患者开始,她就多次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为患者采集咽拭子。
除了采集咽拭子之外,医护人员还要为患者静脉采血、输液、送饭、送药,消*病房、清理垃圾……对于呼吸衰竭等危重患者,要进行气管插管等一系列紧急抢救;对于情绪低落的患者,还会和他们聊天,疏导他们的情绪。护士王娟说,这些患者在兰州没有家属陪同,只有医护人员陪着他们。
“在病区里,我们既是医生,也是他们的亲人和朋友。”
患者小莉刚入院的时候,情绪比较稳定。3月16日那天,细心的医护人员发现小莉的脸上挂满了愁云,情绪有些烦躁。“她肯定有心事,心情不好,也会影响康复效果。”王娟和同事来到病房,陪小莉说话。在聊天中得知,小莉是在为生日的事情闹情绪。
原来,3月16日是小莉22岁生日,当天早晨,她在与家人通电话时,感觉到家人忘了她的生日,这让小莉感到特别失落。
“现在我们就是你的亲人,我们给你过生日吧。”几位护士姐姐买来了生日蛋糕、饮料和水果,还将自己的零食带来,一起为小莉庆生。
大家一起唱起生日歌,祝福小莉,当她吹灭蜡烛的一瞬间,小莉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理解,包容,关爱,让隔离病区里的医患之情,犹如春风化雨,温暖人心。
4感恩祖国
不论何时、不论何地,祖国永远是每个中华儿女最坚强的后盾。
此次乘包机回国的留学生们,从登上飞机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了祖国的温暖。
29岁的吴靓(化名)在伊朗留学,今年3月初,当地暴发新冠肺炎疫情,3月4日,他和妻子及4个月的儿子乘包机回国。
“当地疫情形势非常严峻,在我们最焦虑、最无助的时候,是祖国给了我们希望。”吴靓清楚地记得,当登上飞机的时候,看到每个座位上的国旗时,他顿时热泪盈眶。
回国后,吴靓经核酸检测为阳性,确诊感染了新冠肺炎。3月5日,他被送到医院救治。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医护人员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陪他度过了人生中最难熬的日子。
“这些天来,医护人员对我进行了精心治疗和照顾,热乎乎的中药汤剂,虽苦,却很有效。千言万语都表达不了我的感激之情。”吴靓对记者说。
伊朗回国患者大多为留学生,他们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求学,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后回国,在医院接受隔离治疗,一开始,恐慌、焦虑、孤独,让他们心事重重。
“我们充分考虑到了这些患者的心境,对他们而言,心理干预与诊治病情同样重要。医院的心理健康团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利用诊疗的间歇和他们聊天,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心。”医院副院长王建云说,医院及时联系移动公司为他们办理了电话卡,并开通WiFi,保障患者的通讯畅通。
医护人员得知,患者小莉家里经济比较困难,供她留学读书已经竭尽所能了,现在又感染了新冠肺炎,治疗费用没有着落。医院随即与当地医保部门进行沟通,明确住院费用可通过医保报销。
3月18日,是留观者晓禾(化名)出院的日子。
从3月5日入院留观以来,晓禾主动配合治疗,给医护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次经历,让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晓禾从柜子里取出一面锦旗,上面写满了感恩的话语。他说,这面锦旗上的每一个字都是他字斟句酌想出来的,然后传给家人,家人收到信息,又专门找人订做后快递到兰州。
“我想等出院的时候亲手交到医护人员手中,表达我和家人对国家、对甘肃兰州、对医护人员的由衷感谢。”说着,他又从双肩包里取出一个裹得严实的小袋子打开——里面是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病房里,晓禾和医护人员一起,手握国旗,他们大声为祖国加油。
这面国旗已跟随晓禾3年了。
“年我看了电影《战狼》之后,深受感动,当时我就从老家带了这面五星红旗,一直装在包里,人到哪里,国旗就到哪里。”晓禾说,今后不论身在何处,国旗绝不离身,因为这是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回国就是回家,甘肃就像家一样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