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年,汉武帝要出兵攻打大宛了!
战争的导火索就是一匹马、一匹来自西域大宛的汗血宝马!
汉武帝为啥会因为一匹大宛的汗血宝马而兴师动众、奔波万里去攻打大宛呢?
话说公元前年八月,汉朝派往西域出使回来的使臣向汉武帝报告:大宛有日行千里的汗血宝马,是他们非常珍贵的“国马”,都藏在贰师城里。微臣想问他们要几匹马以献给皇上,但嘴皮子都磨破了,他们就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一匹马都不肯交出来!
汉武帝微微一笑:咱们与大宛相距近万里,他们哪里知道咱们的国威强盛?你想光动动嘴皮子就让他们献出国宝,他们不肯给也是情有可原的。不过,你既然已经确定他们有汗血宝马并藏在贰师城里,那就好办了。咱们以诚待人、以理服人、跟他们做买卖,花钱买总可以吧?你记住:这个世界上,只要价格合理,别说是几匹马?就是要他们的爹妈,他们都能给批发了。你放心,我会出一个让他们无法拒绝的好价钱!
于是汉武帝特意挑选一位壮士车令带着*金千斤外加一匹*金铸成与真马一样的金马前往大宛,希望能与他们做一笔彼此满意、各取所需、“双赢”的好买卖。
话说壮士车令一路日夜兼程、风尘仆仆赶到大宛,通报汉武帝的旨意,亮出带来购买宝马的*金。
大宛国王可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多的*金、特别是那匹金光闪闪、神气十足的金马,看得他两眼直冒光、口水直流。但是,当他听说汉使带这么多*金是来购买大宛国马时,头又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于是他就跟手下的群臣紧急商议:听说汉朝很厉害,把咱们以前的老东家匈奴打得望风而逃、都跑到漠北去了。不过,他们这次为什么会客客气气带这么多*金和一匹金马跟咱们换一匹汗血宝马?他们是人傻、钱多还是缺心眼咋的?我看都不是,还不是因为距离咱们太遥远、鞭长莫及、干瞪眼没办法?
从汉朝到咱这里,有南北两条路,足足都有上万里路,无论从哪里来,盐中(塔里木盆地)都是必经之地。谁都知道,盐中到处是戈壁荒漠,少有绿洲,道理难行,商队经过没有不死人的。他们就算是派出大*,如果从北路来,就会遭到匈奴的骚扰;如果从南路来,走盐中,这条路绿洲、水草稀少,城郭之间相距很远、人口不多、粮食匮乏。他们汉朝以前动不动就派几百人作为使团前来,还经常因为缺乏粮食、淡水而死亡过半。这种情况,他们汉朝应该知道,这两条路都走不通,汉朝怎么可能派大*前来呢!
于是,大宛国王最后拍板:汉朝即使是再起急冒火,也不可能派大*前来!但是,咱们贰师城的马,是咱大宛的国马,不是谁想拿点*金就能买走的?这笔买卖,咱不做,他又能奈我何?
不过,买马的买卖不做,别的买卖还可以做嘛!咱们可以用咱们的土特产跟他们换*金,咱们绝不会亏待他们,毕竟他是大汉帝国的使臣,而且是不远万里来做买卖的,咱也不能让人家乘兴而来、空手而归不是?
我最后再叮嘱一句,千斤*金的买卖咱可以不做,但是,那匹金马无论如何必须要留在大宛,我不管你们用什么跟他交换、付出多大代价,我就要这匹金马!
于是大宛的群臣通知汉使:汗血宝马是大宛的国马,给多少钱都不卖!但是,别的买卖可以做,大宛有的是土特产,可以用来交换*金。他们都围着金马团团转,一边啧啧称赞、一边开出高价想跟汉使交换金马。还拍着胸脯说,无论汉使出多高的价钱,他们都绝不还价!
汉使一听,勃然大怒:好啊!我不远万里带着这么大的诚意想跟你们做笔好买卖。你们不卖给我宝马也就罢了,现在居然打起我的金马的主意了!还厚颜无耻地吹嘘你们有钱?你们有钱没钱我不知道,反正没有我们大汉有钱!
现在当着我的面就动手动脚、还敢上手摸我的金马。你们要是把宝马卖给我,那金马不就是你们的了吗?哦?宝马不卖?金马你们也想搞到手?姥姥!看架势,在你们的地界,我今天死活不能把金马带出大宛城了,那好啊!金马现在还是我的,我就是毁了也决不能让它落到你们的手里!
于是愤怒的汉使用锤将金马砸烂,收拾起来装箱打包后离开大宛城,准备返回汉朝,向汉武帝复命。
这边悲愤失意的汉朝刚刚离开,那边气急败坏的大宛群臣就跑到国王那里,控告汉朝使者宁肯毁掉金马也不跟大宛做交易,气焰嚣张得很,根本就没把大宛国放在眼里。
大宛国王听说金马被砸烂了,勃然大怒,马上下令驻守东部边境的郁成王率兵拦截并杀死汉使,夺取了汉使携带的财物。
大宛国王到死也没想明白的是:因为他不愿意跟汉武帝做一笔价钱合理的买卖,他不愿意卖给汉武帝一匹大宛汗血宝马,又贪图汉朝使者带来的金马,仗着距离遥远,最后居然谋财害命。结果,他万万没有想到,居然就把头上的天给捅破了!
公元年,当年的中亚霸主花剌子模王国(乌兹别克斯坦与伊朗境内)是一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极为富庶、兵多将广的大帝国。也是因为与草原帝国蒙古距离遥远,又贪图成吉思汗商队的财宝,结果边防将领见财起意,杀害商队、抢劫财物,彻底激怒了成吉思汗铁木真。
最后,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铁骑万里西征花剌子模王国,经过四年血战,将它彻底灭亡。
这已经不是一起简单买马生意以及杀人越货的强盗行为,而是对一个强大帝国赤裸裸的挑衅行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强盛的帝国都不会容忍这种敢于挑战自己尊严的事件发生。哪怕它远隔千山万水,也要不惜一切代价找到它、消灭它!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振奋中华儿女两千多年的铮铮誓言,虽然不是汉武帝喊出来的,但是,他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践行誓言的千古一帝。
汉武帝得知大宛居然仗着距离遥远竟敢太岁头上动土、杀人越货,极为愤怒,他必须要让大宛国王狂妄至极的行为付出血的代价!
只不过,一向英明神武、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这次报复行动从一开始就失算了。
首先是曾经出使过大宛的使者姚定汉等人向他说明情况时建议说,大宛人口虽然不少,有几十万人。但是*事力量很薄弱,*队作战能力不强,咱们只要派去三千人马,用强弩射杀,就可将他们全部俘获。
汉武帝考虑到前不久征伐楼兰、车师国时,赵破奴率七百骑兵就出其不意、一战生擒楼兰王,就认定西域诸国战斗力不行,所以他也认为姚定汉等人说明、分析得很对。
就是说,汉武帝仅凭赵破奴七百骑兵突袭楼兰、车师国一场战斗外加大宛使者的报告就简单认为大宛同样是不堪一击,那他就因为情报来源不准、显得有些轻敌了。
他就没有想一想,赵破奴之所以以七百骑兵生擒楼兰王,那可是趁楼兰国不备、城门大开之际,以特种兵突然袭击的方式一脚踹开房门、把楼兰王按在被窝里被拿下的。如果他公开的正面进攻,以骑兵攻城,他还能攻破楼兰国、生擒楼兰王吗?
其次,这次是大汉帝国建立以来第一次举行这么远的万里长征,而且是第一次穿过整个西域、从西域最东到西域最西端投入战斗,人生路不熟,对将领的要求就极高。
一将无能、累死千*!这个时候,必须选择帝国最能征善战的优秀将领。
可惜,这个时候,汉武帝麾下最所向无敌、百战百胜的*神、战神卫青、霍去病都已经前后去世了。而且,汉武帝现在正宠幸“倾国倾城”的美人李夫人。为讨李美人喜欢,加上以前也是任用外戚卫青和霍去病屡建功勋,汉武帝就理所当然地想任用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让他可以一战成名、建功封侯。
汉武帝这么做是严格遵守汉高祖刘邦的规定:无功不得封侯!所以,他才会让李广利也走这条路。而且,当年卫青、霍去病也是这样功成名就、威震四方的。
事后诸葛亮的司马光对此很有意见,认为李广利最后损兵折将、打成这样,还不如当初就直接封侯好!
当然,如果汉武帝直接给李广利封侯,后世的儒家子弟又会骂他“不遵祖训”、背典忘祖了。反正现在,汉武帝不管怎么做,都是不对的。
不过这个时候,有些轻敌、急于报仇的汉武帝可顾不上这些,他正忙着给李广利调兵遣将呢。
汉武帝征发附属国骑兵六千以及各郡、国游手好闲、喜欢打架斗殴的不良青年数万人,据说有两万人,集合在一起,于公元前年年底,出发前往西域、征讨大宛国。因为大宛国将宝马藏在贰师城,所以,汉武帝就给了李广利一个贰师将*的临时、杂号将*的称号,并为他配备了几个老练的助手。
就在大*开始出发的时候,史书记载:关东地区发生严重蝗灾,大批蝗虫向西飞去,到达敦煌。就为李广利这位首次登上战争舞台的新手将*这次万里远征蒙上了一层阴影。
公元前年秋天,贰师将*李广利率领大兵西征,过盐泽(罗布泊)之后,沿途小国看见他们远道而来、兵锋迟钝,就都据城自守,不肯供应汉*粮食。万里行*,无法带粮食随行,只能是就地征粮。所以,看到西域小国不肯出来纳粮,李广利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下策---攻城。
如果攻下来,就可以得到粮食补充;如果攻不下来,几天之后就得换个地方接着攻城、虎口夺食。
这场仗打得!一路上净是攻城夺粮为填饱肚子而战了。关键是轻敌大意的汉*器械准备又不充分,西域三十六国虽然国家小,但是他们往往都占据着绿洲地区易守难攻的险要地方,没有强大的兵力和攻城器械,一时半刻还真不好攻下来。
最为关键的就是这支临时组建、拼凑的野战*团在秋冬季节还要行走上万里路、沿着天山南麓、穿过戈壁、塔里木盆地、风餐露宿、忍受“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天气变化,除了要搞到填饱肚子的粮食,还要搞到淡水、冬装、牧草、柴火等中原地区从不考虑的生活问题。
就这样,经过长途行*、接连苦战、饥一顿饱一顿、踉踉跄跄终于走到大宛国东部边境郁成时,李广利数了一下,全*能投入战斗的就只剩下饥饿疲惫的几千人了。
夹道之马、岂能回头?现在费劲千辛万苦好容易走到大宛国的东部边境,就算是人困马乏,说什么也得鼓足勇气打一下了。攻下城还好说,有粮有水有软床;攻不下来,下顿饭在哪吃都成问题了!
话说这边的李广利率领强弩之末、拼尽最后一点力气的汉*将士刚刚开始攻城;城上的大宛守城将领看到前来进攻的汉*衣衫褴褛、面*肌瘦、路都走不稳,最关键的是,眼前只有这几千人、后面没有主力部队或者援*。自己这边人多势众还以逸待劳,那这仗就好打了。
大宛守*打开城门主动出击,两边一交手,体力严重透支的汉*被大宛*队打得大败、伤亡惨重,不得不后退组织防御阵型才稳住阵脚。
此时束手无策、愁眉苦脸的李广利跟手下将领一商量:咱们现在就剩这点人马,虽然走到了大宛的边境,但是,连一个小小郁成的都打不下来,那后面上千里的路才到大宛城,咱们还有命能走到吗?
这仗无论如何不能再打下去了!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今之计,还是应该趁现在还有能力返回大汉,先把这些历尽艰辛、九死一生的将士们活着带回家。“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咱不用等到十年,等咱一回去,重新组织人马,再卷土重来,为前面死去的兄弟们报仇雪恨!如果咱现在一冲动要鱼死网破都交代在这,那弟兄们的血海深仇由谁来报?
于是,李广利当机立断,率领仅剩的残兵败将一路向东、回到敦煌,这时,全*将士只剩下出征时的十分之一二。李广利马上派人给汉武帝汇报战况以及路上发生的一切。
李广利向汉武帝解释说:大宛实在是路途遥远,从敦煌出兵到大宛的贰师城,足足有五千五百里路,都是沙漠、戈壁、土路,非常难走;距离遥远,粮食无法自带,只能是就地筹粮;而且,西域国与国之间往往有几百里的距离,加上我们这次出兵的人数太少,所以,这些小国居然敢闭城死守、不给我们提供粮食和淡水;将士们虽然都英勇善战、不怕牺牲,但是,饥饿难耐又缺乏攻城器械的他们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攻克一座城池;所以等到大宛国境的时候,实在是部队疲劳、减员严重,无法继续前进,只能先退回来。希望能征调大*,才能到达并攻克大宛,夺回汗血宝马!
汉武帝勃然大怒,马上派出使臣到玉门关,并在玉门关前划下一条白线,对李广利说:远征*队但凡有人胆敢越过这条白线、退入玉门关的,不论官大官小,一律斩首!”
李广利听后面如死灰、大为惶恐,于是率领汉*留在敦煌。一边进行休整、训练,一边惴惴不安的等候着圣心难测的汉武帝下一道不知道会是啥的圣旨。
话说怒气冲冲的汉武帝派出使者之后,一个人在皇宫里转来转去、心烦意乱,以他原先的脾气,他要不是怕看见他的心肝宝贝李夫人哭哭啼啼的样子,早就把这个被他寄以厚望的小舅子给拉出去砍了!汉武帝现在很纳闷:为什么都是外戚出身,都是小舅子的卫青和李广利,差距咋就这么大呢?这次要是卫青或者霍去病领兵前往,这会儿,汗血宝马他早就被他骑着在长安城里逛街了!
唉!真是烂泥扶不上墙,本想让他领兵出征打个胜仗回来封候拜将露露脸,谁知他一路损兵折将、丢盔卸甲跑回来,把那个啥给露出来了。这个咋整?这大宛是非要打服它不可!问题是,这个小舅子李广利还让不让他领兵挂帅?不让他去,那又该让谁去呢?上次率领骑兵骑兵大破楼兰的赵破奴咋样?
说来也是贰师将*李广利的命好。
就在汉武帝纠结着二次远征大宛是不是考虑让赵破奴挂帅的时候,在汉匈边境受降城率领两万骑兵准备接应匈奴左大都尉反叛、起义的浚稽将*赵破奴,在于匈奴激战之后班师回朝时,被匈奴八万骑兵团团包围,因为仓促之间没有水源,于是赵破奴居然夜间亲自出营寻找水源,与匈奴侦察部队遭遇,结果汉*统帅赵破奴被俘。
赵破奴意外被俘,汉*群龙无首、一时大乱,匈奴趁机猛攻汉*。中国自春秋战国到新中国建立之前,*队一直奉行“连坐法”:主帅阵亡或者失踪,那全*都要问斩!
汉*将士全傻眼了,害怕回去后因丧失主将而被杀,所以无人敢突围逃回,即使是敌众我寡、兵力悬殊,也只能战斗到底,最后全*覆没。匈奴儿单于大喜,于是派出奇兵攻打受降城,未能攻下,便侵入边界,掳掠后离去。
在赵破奴意外被俘之后,远征大宛的帅印自然又回到李广利手中。毕竟,虽然他能力差点。但是,他还是汉武帝不得不信任、依靠的人。汉武帝的治*之道,除了外戚,别的将*他似乎总是不那么信任!
但是,赵破奴全*覆没对朝廷的震动极大,现在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万里远征大宛兵败而归的伤口还在冒血,北方躲在漠北蛰伏、修养十几年的匈奴现在又开始蠢蠢欲动、威胁大汉帝国的北部边境了。
于是,大汉帝国的公卿大臣们都希望能停止征讨大宛,应该集中全力对付匈奴。毕竟万里之外的大宛只是手足之癣、而近在眼前的匈奴才是心腹大患!
就在这众口纷纭、争论不休的关键时刻,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汉武帝气壮山河、雄浑霸气的一面显露出来,他一锤定音:打大宛、夺宝马!
他是这么跟“鼠目寸光”、固执己见的公卿大臣解释的:朕意已决,还是要打大宛、夺宝马!你们担忧如果我们集结重兵远征大宛,匈奴就会趁机出兵袭扰我们的边境,甚至深入到我们内地。切!就凭匈奴现在刚刚恢复一点元气,这次又占了咱们一点便宜,他就敢跟咱们面对面硬抗?切!我谅他们现在也没有这个胆!
反倒是大宛,你们以为我不惜集结大*、万里远征、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就是为了一匹汗血宝马?
没错,我是想得到他们的汗血宝马,好马谁不想要啊?开始我派出使者带着千斤*金外加一匹*金铸成与真马一样的金马前去购买、是与他们做生意的。但是,他们仗着距离咱们远,李广利说足足有上万里,就杀了咱们的使者,抢劫了咱们的*金和金马,那性质就完全变了。
这是对我大汉帝国公开的、赤裸裸的挑衅和宣战!
如果咱们咽下这口气、忍气吞声,那李广利从敦煌向西走过的上万里路到处都传播着咱们软弱可欺的笑话,那咱们以后还怎么包举宇内、并吞八荒?咱们在西域就是这么一个绵羊一样的形象?嗯?我告诉你们!李广利这次虽然因为我的轻敌、准备不足打了败仗。但是,他脚下走过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大汉帝国未来的领土!“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哦,这句口号还是让后世的好汉去喊吧,朕先干这一票再说!
我就是要让西域以及西域以外的所有邦国和部族,包括匈奴看一看,谁!只要他敢得罪咱们大汉,他就是跑到天边,跑到大海的那一头,朕也要出兵灭了他!跟咱们大汉作对,就是身死、国灭、死路一条!
朕已经告诉你们答案了。如果有谁还不知好歹、瞎咧咧,那就别怪朕不客气了。
结果还真有人上书继续反对对大宛用兵。在汉武帝公开处置了认为征讨大宛不利的大臣邓光等人之后,群臣这才安静下来,都各自忙着在为下次出兵做准备。
汉武帝这次不再大意,而是认真分析、总结李广利此次出兵遭受挫折的原因,经过他深思熟虑之后,成竹在胸的汉武帝开始下令:在全国赦免正在服刑的囚徒、征发品行恶劣的青年和边塞地区的骑兵,一年多的时间里,陆陆续续派到敦煌增援贰师将*李广利的人达六万多人,而自愿报效朝廷、背负私人装备而跟从的人未计算在内。
另外,准备运粮部队、自带*粮。征调了牛十万头、马三万匹、驴、骆驼等数以万计,以及十分充足的粮食和兵器弓弩。
这下全国上下都受到震动,看来这次皇上是动了真怒、要玩真的了。这一下子就从全国各地调到征讨大宛部队中的校尉*官也达五十余名。考虑到大宛城中无井,只能靠汲引城外河水使用,所以汉武帝特意派水工随*前往,准备将大宛城外河水引向别处,利用旧水道挖洞攻城。
为保障远征*的侧翼和后方安全,又增调了十八万戍卒进驻酒泉、张掖以北地区,并在居延、休屠两地屯兵以卫护酒泉。
汉武帝还命令全国犯罪的官吏、逃亡者、入赘妇家的男子、商人、原属商人户籍者、其父母或祖父母属商人户籍者,共七种人,一律谪罚为兵(当年秦始皇远征南越地区,也是这样征兵的)。为贰师运送粮食的车辆和役夫络绎不绝。汉武帝还任命两名熟悉马匹情况的人充当执马校尉和驱马校尉,预备在攻破大宛后挑选好马。
看到没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准备充足、考虑全面的汉武帝对这次远征充满必胜的信心,他居然连到大宛贰师城挑选马匹的马倌都准备好了。
话说贰师将*李广利在得到巨大的人力物力增援后,又重整旗鼓、再次率兵出征。
这次由于汉*人多将广、准备充足,摆出一副招降不打、抗拒必攻、谁不服就灭谁的架势。所以,所到之处,西域各小国无不胆战心惊、主动开城迎接,为汉*远征*提供粮食等供应,大*一路高唱凯歌、畅行无阻。
进*到轮台,轮台国依仗上次抗拒的甜头,坚决闭城不降,还想着顶上几天汉*就灰溜溜地撤退了。没想到,气势汹汹、杀气腾腾的汉*远征*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他们要借此“杀一儆百”、“杀鸡给猴看”,希望能够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仗一扫上次远征*的晦气、替死去的将士们报仇雪恨、彻底打服、震慑西域那些众多的国家。
于是他们拉开架势、四面合围、开始攻城。几天之后,攻入城中,杀红眼的汉*远征*在城中进行了一场大屠杀。
从此以后,汉*远征*一路向西、平安推进,直抵大宛城下,到达的士兵共三万人。大宛*队出城迎击汉*,双方展开弓箭对射,汉*拿出曾让匈奴胆寒的强弩,远程密集射杀自以为是的大宛*队。结果一阵箭雨之后,大宛*丢盔卸甲、狼奔豕突、溃不成*、连滚带爬逃入城中拒守。气势正盛的汉*远征*于是包围了大宛城。
有爱好者感到很奇怪:上次李广利好不容易才来到大宛国的东部边境郁成城,缺兵少将、人困马乏的汉*在攻城时被守*击败,狼狈逃回。这次,李广利兵多将广,为啥没有先打让他灰头土脸、丢人现眼的郁成城,而是直接就打到大宛国城下了呢?
其实,李广利此次出兵远征,因为考虑到人多粮食、淡水、牧草补给困难,所以,兵分多路,分别从南、北两条道路进兵。
他这一路主力*本着“擒贼先擒王”的作战原则,是绕过郁成城过来的,他也想攻取郁成城以报仇雪恨,但又担心如果一时难于攻克,毕竟上次的败仗在他心里留下了阴影,反而使大宛趁机生出其他计谋,于是决定先到大宛城,挖开水源,引向别处。
果然,城中的大宛*民本已忧愁困扰、惊恐不安,现在汉*又将全城包围、还断绝水源,又连续猛攻四十多天,大有城破之后,要重演轮台国的一幕。
于是大宛贵族们私下密谋:是大王母寡自己将好马隐藏起来,后来又杀死汉朝使臣,都是他自己嘚瑟惹得祸!生死关头,咱们用不着替他背锅、给他当炮灰!再说,这次汉*前来就两件事,找大王算账、得到咱们的汗血宝马。其他的跟咱们一毛钱关系也没有,如果咱们将大王杀死,把好马献出,不就完事了吗?
汉*此次前来的目的完成,自然就会解围而去;如果他们非要报仇雪恨、将咱们斩尽杀绝。那咱们再拼死力战,也为时不晚。
于是,心急火燎、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的大宛贵族们都表示同意,马上一起行动,将大宛王杀死。此时大宛的外城已破,大宛的贵族猛将煎靡被汉*俘获。大宛将士都极为恐慌,逃入内城,大宛贵族派人手持大宛王母寡的人头,前去见李广利,向他建议说:汉*如不进攻我们,我们将把所有的好马都拿出来,任凭汉*随意挑选,并为汉*提供粮食。
如果不接受我们的建议,我们将杀死所有的好马。不瞒将*,我们早就向康居国发出求援信,估计康居的援兵现在也快到达了。到时候康居援兵一到,我们居内,康居兵居外,两面夹击汉*,到时候鹿死谁手、也未可知呢。还请将*仔细考虑,怎么办好?
史海孤舟认为:这里就可以看出李广利与卫青、霍去病人与神的差距了。如果他们二人有一人在,别说你大宛死到临头还敢嘴硬、威胁我,就你加上康居的援*,切!有一个算一个,统统都是爷桌上的下酒菜!
所以,即使李广利知道此时的康居探知汉*还很强盛,不敢前进,他还有别的担忧。李广利听说大宛城中新近抓到一些汉人,懂得一些凿井技术,且城中粮食尚多,所以考虑:此次前来主要是为了诛杀罪魁祸首大宛国王母寡,而今母寡的人头已然送到,这样再不接受他们的请求,他们必定会坚守城池,而康居等到汉*疲惫来援救大宛,汉兵必为其所败。
所以见好就收的李广利接受了大宛的求和条件。
于是,大宛将马献出,让汉*自己选择,并拿出大批粮食供给汉*。汉*挑选了数十匹好马,中等及以下的雌、雄马三千余匹,又扶立过去对汉朝态度友好的大宛贵族昧蔡登上大宛国王位,与其订立盟约后罢兵而还。
现在李广利该到曾让他受“一箭之辱”的郁成城报仇雪恨去了。可谁知道,旧仇未报又添新仇。
他这次远征兵分几路,其中校尉王申生另率一千余人到达郁成,本想作为疑兵、牵制一下。结果因为兵更少、被郁成王消灭,只有几个人跑了回来,逃到李广利大*。
李广利恼羞成怒、悲愤不已,马上命令搜粟都尉上官桀率兵前往攻打郁成城,结果初次登上史书、以后成为汉武帝四个托孤大臣之一的上官桀,兵锋锐不可当、杀气腾腾、凶狠霸道,一战就打败郁成王的*队、攻入郁成城。
无家可归、丧家犬一样的郁成王逃到邻国康居,没想到誓要将他生擒活捉的上官桀紧追不舍、一路追杀也追到康居。
康居王听说汉*已打败大宛,又看见上官桀这种谁挡道他就灭谁的架势,害怕了,于是将郁成王捆绑好献给上官桀。
上官桀命令四名骑兵将郁成王捆绑押送李广利*营。结果上骑士赵弟表面上是因为怕郁成王在半路上逃跑,实际上就是想替郁成城死去的弟兄们报仇,就拔剑“杀降”、将郁成王人头砍下后,追上李广利大*,将郁成王的人头献上,替李广利和第一次远征的汉*将士们出了一口恶气。
公元前年春天,贰师将*李广利凯旋而归、回到京城长安。沿途经过的西域小国听说大宛被汉*攻破,全都派其子弟跟随李广利来到长安向汉朝进贡,拜见汉武帝,并留在长安充当人质。
据说大*回来时,入关的马有一千余匹(比卫青、霍去病公元前年与匈奴单于决战、封狼居胥还惨,也不知道史官是咋统计的)。此番再次出征,并非缺乏*粮,战死的人也不太多,只因将领贪暴,不爱惜士卒,掠夺、虐待他们,再加上万里远征、风餐露宿、水土不服、劳累过度,因此死亡很多。
汉武帝因为李广利两次万里征伐,总算也完成了任务,并威震西域三十六国。所以,没有计较他的过失,就下诏书封李广利为海西侯,赵弟为新侯,任命上官桀为少府,其他*官为九卿的三人,任诸侯国相、郡太守、二千石官职的一百余人,任一千石及以下官职的一千余人。凡自愿随*出征的人,所授官职都超出了他们自己的希望;凡因罪过而谪罚出征的人,一律免其罪而不记功劳;对士卒的赏赐价值四万钱。
所以,自从大宛被打败后,西域各国十分震恐,派往西域的汉使因此越发顺利地完成使命。于是,从敦煌向西直到盐泽,处处建起亭燧,而轮台、渠等地都有汉朝的屯田兵卒数百人,分别设置使者、校尉加以统领护卫,用以供给出使外国的使团所需。
这就是西域都护府的前身,四十年后,在汉宣帝时期,汉朝终于在西域三十六的广袤土地上,建立了纳入自己疆域的西域都护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