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土豪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电影赏析一次别离生活天平的失衡,掩藏
TUhjnbcbe - 2023/7/9 5:31:00
白癜风怎治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49431.html

导演阿斯加·法哈蒂的这部电影对整个伊朗社会进行了一次白描,通过一对夫妻的离婚间接反映了现代与传统、道德与法律、诚实与谎言、婚姻与爱情、父母与子女、移民与留守等众多问题的离别。影片有着伊朗电影一贯的优秀特点,纪录片式的摄影手法,用长镜头和非职业演员的表演最大化的还原生活的真实面貌。

因为森严的宗教信仰,伊朗电影和周边几个国家大相径庭,比如土耳其电影的完全的欧化,俄罗斯电影的通俗和故事性,伊朗电影则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响巨大,风格写实,镜头语言朴素,追求纯净的影像风格和简单明快的叙事。电影主题往往是对本土现实、本土文化和本土体验的殷切关怀,导演们的创作灵感讲究来源于个人的生活体验、价值观和世界观,艺术之根植于伊朗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因为伊朗素有“诗人之邦”的称号,诗意也从很多导演的骨子里渗透到作品的每一帧画面里,也成了影迷对伊朗电影印象的一部分。

《一次别离》让每个人都陷入困境之中,他们必须做出选择,任何一个选择都会让生活走向一条不同的道路。人是可以进行理性思考的动物,但人的丰富的情感又决定了他的犹豫和彷徨。这便是人类永远无法解决的困惑,如果一部电影能通过叙事和影像对这个命题进行审视,它就有了哲学的思辨味道,它的艺术性便是深刻的。

在某种程度上,《一次别离》几乎是现实主义电影的一个完美样本:镜头对准身边的普通人,实景拍摄,自然光效,用质朴的旁观者视角(大量肩扛式镜头)贴近而不动声色地记录事件,同时洞悉每个人物的真实困境以及人与人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把大量日常生活的要素和情境升华为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与多数伊朗电影的非戏剧化叙事不同,导演阿斯哈·法哈蒂在这部电影中展现了在日常生活语境中塑造人物、编织故事的非凡叙事才能。这部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都鲜明而独特。

男主角纳德固执己见,坚持原则,在移民和照顾父亲的选择上他从没犹豫过,不该给的小费他会让女儿重新要回来。然而,在后续的一系列的事件中,纳德却多次挣扎了:他想打赢官司避免牢狱之灾以便照顾家人,但又希望向女儿保持真诚的人格形象;他不想用钱来最后解决问题,但又不想因自己的固执而失去女儿。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在重重生活压力下艰难地忠于自己的家庭责任、艰难地试着妥协,对别人不免有点冷漠和粗暴的中产阶级男性形象,真实而复杂。

因为把守着生而为人最后的堡垒。所以《一次别离》中每一个角色的悲剧在最后都逃不出内心深处属于自己的救赎之音而变得无可奈何,每一次不见情绪搭建的冷处理和令人不安的长镜头也使得直逼心灵的拷问需要观众在忍受所有角色的无力之后,才能咂出那么余味悠扬的无奈感。现实之于所有人,都可以关联到相似的自作自受。当全片唯一一处音乐在片尾想起,纳德与西敏在法庭外等待女儿的选择结果。安然的外表下他们的精疲力尽显然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承受状态里最直接的情绪表达。离婚也好,与女佣一家之间的官司也好,没有赢家,每个人都输给了被社会秩序驯化的自己,而不是最初最单纯的信仰里美好的人。女儿特梅的眼泪,女佣小孩无辜幽怨的眼神,联合起来暗示了现实中下一代天生就已经背负的十字架:当代社会体制里人的诚实与诚恳是多么奢侈的东西。所以:请保有属于自己的信仰,让最后的真诚不再失守。

1
查看完整版本: 电影赏析一次别离生活天平的失衡,掩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