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土豪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其实是新海权强国与 [复制链接]

1#

冷战,在某种意义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权国——美国为核心的海上国家集团,与最大的陆权国——苏联为核心的陆上国家集团争夺欧亚大陆的一场地缘竞赛。

当英国正在力不从心地维持着它的海上殖民帝国时,另一个海权强国悄悄地在西半球崛起,这就是美国。二战后,英国沦为国际*治中的二流国家,力量重新回归到欧洲地区,美国则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另一方面,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苏联成为了战争的最大胜利者之一,它借助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完全有能力摄取海权。新的国际局势使美国的决策者意识到,传统的孤立主义已经无法保障美国在全世界的利益和安全,它必须去扮演昔日英国的角色——充当国际体系中的“平衡者”,重建欧洲均势。

众所周知,遏制战略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在全球对共产主义世界发动冷战开始,美国认为,俄国是一个极具侵略性的国家,而且还拥有着巨大地理优势,占据着“心脏地带”。

观其历史发展,从最开始的莫斯科公国到日后俄罗斯帝国,“扩张”一直是俄国发展的“指路灯”,除非其在这个过程遇到强硬阻碍,才会选择停止。

“苏联的行为就像一条不停流动的溪流,朝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前进。它主要关心的是灌满世界权利盆地中可以达到的每一个角落的缝隙。如果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它会达观地接受并适应这一现实。——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

由此,一场新的“海权”与“陆权”的争夺战再次开始,“陆权”国还是原来的那个国家,“海权”则已经换了人,这恰好符合陆地与水流的特点“固定的陆地,流动的水”。

美苏争夺呈现出点、线、面的几何图形特征。其中心重点是欧亚大陆,这个大陆是这场争夺的地缘战略的焦点,也是地缘*治的目标。

争夺欧亚大陆是一场全面的斗争,在边缘地带的三条中心战略战线上进行:远西战线、远东战线和西南战线。而在每一条战线上进行争夺的*治结局,都很可能取决于谁能取得或保持对几个要害国家的控制。

这些要害国家成为一些关键的点,这些点在远西战线有波兰和德国,在远东战线有南朝鲜和菲律宾,在西南战线有伊朗或者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它们在具有*事意义的地缘战略上的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时,它们又很脆弱,具有易于被人诱惑或接管的可能性。

第一条战略战线形成于希腊、土耳其两国以及柏林所遇到的两个同时发生的危险。在这两次危机中,苏联都曾试图改变年以后的现状。它的行动具有潜在的深远影响。

不论在希腊还是在土耳其,苏联如果取得成功,都将会使它的实力进入当时处于相当大的动荡中的地中海地区,并将打开通向伊拉克的道路,而且处于边缘地带的众多“点”将会发生连锁反应。

哈里·杜鲁门总统的决定因此具有历史性的影响。年5月22日,他签署了法令,使杜鲁门主义成为法律,从而使美国参与了保卫希腊和土耳其。他还做出有力反应,以空运打破了年4月对柏林的封锁,建立大西洋共同体。

于是,苏联不断努力去瓦解这一横跨大洋两岸的*治和*事关系的图谋,和大西洋共同体对抗莫斯科在欧亚大陆夺取优势地位,成为东西方在欧洲的地缘竞争中的主要内容。

历史上新的一轮美苏争夺的第二条战线是在第一条战线之后不久形成的,这一次是在欧亚大陆的远东一端。

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中国这两个共产主义超级大国结成同盟,形成一个占世界陆地三分之一的庞大集团,这一危险在地缘*治地图上的表现就是,在欧亚大陆涂染了一片巨大而日益膨胀的红色墨迹,从而形成了一个恐怖的地理区。

“会构成对世界自由的*祸,因为它们将会增加大陆策源地的海洋前沿,增加枢纽区俄罗斯占有者至今所没有的优势。”——麦金德

这使得美国把遏制之剑不仅指向了苏联,而且指向了中国。

“年至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在地理*治上可看作是一场典型的陆权与海权之间的斗争。”——《20世纪西方地理*治思想》

通过这场战争,美国守住了南朝鲜,而且在欧亚周边拼凑了一个对共产主义世界的包围圈,把日本、南朝鲜、台湾、菲律宾和印度支那都纳入美国*事同盟体系。

第三条中心战略战线西南战线形成的更晚些。杜鲁门主义问世以后的大约25年的时间里,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在*治和*事上与美国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英国海*和空*在波斯湾的存在为西方的安全提供了直接的支持。

而当伊朗的亲美*权于年崩溃时,这一地区的平静就被打破了。年,苏联将它的*事力量推进到了阿富汗,美国于是对波斯湾地区正式宣布了一个类似杜鲁门主义的主张,即卡特主义:

“任何外部势力想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将被视为斯美国重大利益的攻击,对于这种攻击,将采取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其中包括使用*事力量。”——《竞赛方案;进行美苏竞赛的地缘*治纲领》

第三条战线就这样形成了。美国迅速地扩大了在这个地区的空*和海*部署;增加了对巴基斯坦的*事援助;明确重申了年美国关于保护巴基斯坦免受苏联入侵的保证;并参加支持反对苏联占领的阿富汗抵抗运动。

这一时期,对欧亚大陆西南战线争夺已经不仅仅出于出海口和海洋贸易问题的考虑,更多的是石油资源利益,这一至关重要的利害关系是美苏从战后到今天持续争夺这一地带的主要原因。

从总体上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控制着世界的边缘地带,以苏联为首的华约控制着世界岛的心脏地带。冷战期间,它们一个从陆心向陆缘渗透、扩张,一个从陆缘向陆心进行遏制、包围。

这一场左右了世界格局近半个世纪的渗透与反渗透,遏制与反遏制的争斗,从地缘*治的角度看,就是海权与陆权的对抗。

19世纪的英俄欧亚大角逐以新的面目和形式又出现在加世纪,这或许不仅仅是历史的巧合那么简单。美国著名地缘*治学者布热津斯基的观点充分回答了这个问题:

虽然这场冲突的参加者是新的角色,但它仍然是海洋大国和占支配地位的内陆强国之间的冲突,这是一种古老的、几乎是传统的、无疑也是地缘*治的冲突。

这场激烈的斗争开始于以地中海为中心的罗马帝国崩溃之时,历经几次企图阻止一个囊括全欧的神圣罗马帝国尝试,直至英国等海洋帝国与拿破仑的法国、纳粹的德国和俄国的几个主要以陆地为基地的大国之间发生的长期冲突。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是英国(以及早些时期的西班牙或荷兰)的继承者;而苏联则是纳粹德国(以及更早一些时候的德意志帝国或拿破仑一世的法国)的继承者。

那些以航海为业的国家,利用易于进入的海上航道投入它们的力量,在大洋彼岸建立具有*治和经济影响的海外飞地。内陆国家则谋求对大陆的统治,并以此为出发点,向来自大洋彼岸的入侵者的霸权行径提出挑战。

历史告诉人们,这样的冲突往往是旷日持久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