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土豪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第一期 [复制链接]

1#

共和国历程

(一)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9--.10)史称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年法国光复后环绕*体问题,各派*治力量展开激烈斗争。年9月法国全民公决,摈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四共和国成立。年10月制宪议会通过新宪法,宣告第四共和国正式建立。该宪法确立两院议会制,并对共和国总统的权力作了严格的限制。11月夏尔·戴高乐被议会选举为临时*府总理,组成新的临时*府。年阿尔及利亚暴动,国民议会被迫授予夏尔·戴高乐将*全权,并委托其制定新宪法。9月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第四共和国建立初期由法国共产*、法国社会*、人民共和*组成联合*府,随着国际冷战的发展,共产*于年5月被逐出*府。此后该*府受到以共产*为首的左翼和以法兰西人民联盟为首的右翼的两面夹击,只能依靠被称为第三势力的松散多数的支持而显得软弱无力。第四共和国在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一定成就,通过实施现代化和更新设备的莫内计划后年法国的生产水平超过战前最高年份25%,~年农业生产增长28%。造船、航空、电气、原子能、石油等工业也有较大发展,但法国战后经济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受美元制约,同时存在通货膨胀等问题。

(二)莫内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治家让莫内提出的一个计划,计划内容是将德国的主要煤炭和钢铁产地鲁尔区和萨尔兰交由法国支配,并让法国利用这些地区的资源,使法国的工业生产达到战前%的水准。英美最初对法国的行动表示默许,但年后美国开始反对将鲁尔区自德国分出,虽说如此但在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之后,法国仍然可以合法利用鲁尔区的煤矿。在外交上第四共和国在冷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德国问题上追随美国,同时也着手推行欧洲一体化*策。在法国推动下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签订《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通称《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是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于年4月18日在巴黎签署的条约,年7月25日条约正式生效。它使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民族国家通过把部分权力委托给某一超国家机构来开展国家间合作的范例,使法德关系的改善出现转机,标志着作为西欧联合先决条件的法德和解的开始。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的煤钢工业为基础,联合其他的西欧国家的煤钢企业,建立一个超国家的行业联合体对煤钢进行统一管理,此设想被称为“舒曼计划”。年5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在事先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商谈后发表一个西欧煤钢联营计划,这就是“舒曼计划”。

(三)年12月1日欧洲委员会咨询议会通过决议,建议成立欧洲超国家的钢铁高级机构,以协调管理西欧各国的钢铁工业,决议还建议在煤炭、石油、电力和交通运输等方面也建立类似的高级机构。年5月4日法国外交部长舒曼致函欧洲委员会秘书处,表示法国对上述建议感兴趣。5月9日舒曼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一项声明,提议把法国、德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各成员国之间的煤钢流通将立即免除一切关税,舒曼的这一声明通常被称为“舒曼计划”。根据舒曼的建议年6月20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在巴黎开始谈判,六国达成协议于年4月18日签订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欧洲煤钢条约签订后苏联照会法国*府,谴责“舒曼计划努力的目标是恢复西德的战争工业,努力加紧西德的*国主义化。”年5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在事先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商谈后发表一个西欧煤钢联营计划,该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煤钢工业为基础,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联营”。美国出于加强对西欧的控制以抗衡苏联,一贯鼓吹西欧“一体化运动”,主张“*治统一”、“*事统一”和“经济统一”,因而也赞同舒曼计划。根据该计划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府代表在巴黎进行近一年的磋商,于年4月18日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年7月25日条约正式生效,8月正式成立超国家的“联营”最高权力机构(由九人组成),舒曼计划的起草人法国的让-莫内担任该机构的首任主席。

(四)年2月到4年8月“联营”六国先后建立煤、钢、铁砂、废铁、合金钢和特种钢的共同市场,“联营”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协调成员国的煤钢生产、投资、价格、原料分配和内部的有效竞争。欧洲煤钢联营促进成员国冶金工业的发展,它的建立为50年代后期成立“欧洲共同市场”奠定基础。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法国首都巴黎签署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7年月25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署旨在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条约(又称《罗马条约》),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年4月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又签署《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年7月1日《布鲁塞尔条约》生效,欧共体正式诞生。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年希腊加入欧共体,成为欧共体第十个成员国。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共体,使欧共体成员国增至12个。年11月1日根据内外发展的需要,欧共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

(五)7年月6月法国国在罗马签订《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通称《罗马条约》),建立欧洲共同市场和欧洲原子能联营,向欧洲经济一体化迈出决定性的一步。7年月25日在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基础上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府首脑和外长在罗马签署《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后来人们称这两条约为《罗马条约》。同年7月19日到12月4日六国议会先后批准,条约于年1月1日生效。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共体,这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步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出现美苏两国严重对峙的局面,美国凭借它在战争中增长起来的经济和*事实力,通过马歇尔计划、北约等途径力图全面控制西欧。而苏联则在东欧建立起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约组织,使西欧国家产生担忧和恐惧,他们既不愿“成为大西洋一边的殖民地”,也不愿成为“乌拉尔一边的卫星国”。然而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许多西欧国家在世界*治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大大下降,要想不受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威胁,西欧各国只有走联合自强之路才能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利益,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一个新的重要角色。

(六)美国与西欧有控制与反控制的一面也有相互依存的一面,西欧为了减轻防务开支的负担并确保抵御“共产主义的威胁”,要求美国力量留驻西欧。而美国也需要借助西欧来抗衡苏联,因此美国鼓励和支持西欧联合,于是西欧国家相继成立几个经济合作组织。年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年煤钢共同体建立,为实现西欧经济联合奠定基础。《罗马条约》共分6章条,并附有11份议定书和个专约以及若干清单。《罗马条约》在序言中强调它的目标是消除分裂欧洲的各种障碍,加强各成员国经济的联结,保证协调发展,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盟基础等。《罗马条约》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其中心内容是建立关税同盟和农业共同市场,逐步协调经济和社会*策,实现商品、人员、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关于工业品关税同盟,条约规定在12年过渡期内分三个阶段逐步取消成员国间一切关税和贸易限制。《罗马条约》规定对一些特殊商品允许采取例外措施并制定保护条款,条约还对运输*策、贸易*策、经济发展*策、国际收支*策、竞争规则、财*收入等作出规定。此外条约还决定设立欧洲社会基金和欧洲投资银行,以便在共同体内提供工人就业的机会和促进工业企业的现代化与改造。《罗马条约》还确定共同体的主要机构有:部长理事会、执行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条约还规定设置经济*策委员会、预算委员会、运输委员会、货币委员会等一系列附属机构和专门机构。

(七)《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工业品关税同盟,这是欧洲一体化的基石,要求12年内执行完毕,一共分为四期;整个关税削减计划要求在年结束,建立关税同盟促进共同体内部的贸易发展,加速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促进经济增长。国际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为共同体的共同财*预算体制提供财源;实现共同体内部工业品、劳动力和资本的自由流通;规定成员国共同的农业*策,筹组农业共同市场;制订共同竞争规则,消除各种限制和歧视竞争的协定和制度,设置一整套具有一定权限的共同体机构等。《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生效之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宣告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又称西欧共同市场)的建立是欧洲经济和*治一体化进程的起点,是当代世界经济*治发展的客观趋势,它对国际事务具有深远的影响。年4月8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六国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但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可以以独立的名义活动。40多年过去后欧共体成员国从6国增加到12国。英国、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陆续加入进来。1年12月欧共体12国首脑在马斯特里赫特会议上签订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治联盟的条约,年11月初条约生效,欧共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

(八)第四共和国长期进行越南战争和阿尔及利亚战争,6年10月入侵埃及苏伊士运河区,造成国际声望下降,财*严重困难,国内动乱加剧。年4~5月法国出现*府危机,5月1日阿尔及尔发生暴乱导致*府垮台。6月1日C.-A.-M.-J.戴高乐出任*府总理,提出加强总统权力和行*权力的新宪法,并于9月28日举行公民投票。新宪法以78.5%的票数被通过,10月4日生效,自此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取代第四代共和国,法国由议会制过渡到事实上的总统制。第四共和国遂告结束。年12月夏尔·戴高乐经普选当选为第五共和国总统,年再次当选为总统,共11年。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经济损失达多亿法郎,相当于战前三年法国全部生产的总值。年秋法国解放时工业生产只及战前年的20%,农业只及50%,法郎价值仅及战前的1/6。战后的法国经常处于财*、经济和*治危机之中,法国为了重新控制其前殖民地又卷入连续不断的海外殖民战争。法兰西帝国的日趋衰落,对殖民*策的意见分歧,更加深这一时期法国*局的动荡不稳。年8月24日戴高乐率领法*进入解放的巴黎,9月他改组法兰西共和国临时*府,吸收共产*、社会*、激进社会*参加内阁。戴高乐还颁布整编内地*的命令,并宣布解散共产*领导的“爱国民兵”。爱国民兵和共产*内部意见分歧,法共总书记莫里斯·多列士在莫斯科向国内广播,号召“全国团结”和“统一行动”,表示拥护戴高乐的领导。多列士随即返回巴黎,协助执行解散爱国民兵的命令。年12,戴高乐访问苏联,签订法苏同盟互助条约。

(九)苏法互助条约是法国和苏联为防御纳粹德国法西斯侵略而缔结的条约,年5月2日签订于巴黎,翌年月27日生效,有效期为5年。苏法互助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当法苏任何一方成为欧洲国家的侵略对象时两国保证立即相互进行支援和协助,该条约是希特勒执*后法苏在面临德国法西斯侵略威胁的形势下签订的,实际上该条约在预防和抵制德法西斯侵略方面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年10月法国公民投票,反对恢复第三共和国。接着举行立宪会议选举,法共获得多万张选票,占有个议席,成为第一大*。社会*获得席,皮杜尔的人民共和*获得18席。11月法共在临时*府改组中要求获得外交、国防和内*三个重要部中任何一个部长的职位,遭到戴高乐的拒绝。在新*府中多列士任国务部长,另外四名法共*员担任国民经济、工业生产、劳工和*备部长职务。临时*府审判和惩办法奸,维希*府首脑亨利·菲利浦·贝当被判死刑,后改判终身监禁。皮埃尔·赖伐尔等20余人被处死,还有名维希官员受到惩办。新议会推选戴高乐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府主席,但在制宪中他反对多*制*治,主张法国建立超*派的总统制共和国,因此在国家制度问题上戴高乐同各**的分歧日益严重。年1月戴高乐提出增加*费的提案,但议会一致通过社会*人提出的削减*事预算20%的提案,戴高乐愤然辞职。他在国会中说:“我们的分歧在于对*府以及*府与国民代表机构之间的关系的总看法不同,究竟要一个治理国家的*府呢,还是要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议会?个人认为这第二个方案丝毫不符合我们所在的国家的需要,也不符合我们所处的时代的需要。”1月20日社会*人古安出任*府总理,多列士任副总理。4月19日立宪会议通过新宪法草案规定建立一院制议会,5月5日公民投票否决这一草案。

(十)年6月2日法国举行第二届立宪会议选举,人民共和*成了议会第一大*,皮杜尔出任*府总理。新的立宪会议制定出基本符合人民共和*要求的宪法草案,10月1日法国举行公民投票通过这一宪法草案。第四共和国宪法与第三共和国宪法区别不大,仍然采用两院制的议会制度。总统由两院(国民议会和参议院)联合选出,任期七年,不掌握实权。法国实行多*制,*府必须严格对议会多数派负责。11月10日举行第一届国民议会选举,法共获得席,再次成为第一大*,但资产阶级**联合起来拒绝共产*组阁。年1月社会*人保罗·拉马迪埃组成包括五名共产*部长的联合*府,4月法国最大的雷诺汽车工厂三万多名工人罢工,法共支持工人的要求。拉马迪埃*府则对工人进行镇压,并以*策分歧为由将共产*人排挤出*府,此后法国*局动荡,*府频繁更迭。从年11月到4年6月的七年多时间内*府更换1届,4年6月激进*孟戴斯-弗朗斯就任总理。他解决同越南的冲突问题,缓和同突尼斯、摩洛哥的矛盾。6年月社会*摩勒*府进一步承认突尼斯、摩洛哥的独立,但他无法平息阿尔及利亚的解放斗争。而连年的殖民战争又使法国财*枯竭,经济状况恶化,第四共和国陷入重重困境。

(十一)法国解放后法国*府立即将战时与法西斯合作的企业收归国有,雷诺汽车公司、法国染料公司、电影工业和国营报业公司以及四大储蓄银行和保险公司均收归国有,信贷掌握在国家手中。从年12月起法兰西银行成为国家银行,年5月正式颁布大规模“国有化”法令,对煤炭、电力和运输等基础工业实行国有,其中包括法国煤矿公司、法国煤气公司、法国电力公司、法国航空公司、法国大西洋航空公司等。到年底国家占有股权在50%以上的公司已达到10家,*府给予国有化企业原资本家大量补偿金,国有化企业管理权实际上仍然操纵在资本家手中,国家对国有化企业大量投资以促进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年成立计划总署,莫内负责制定第一个七年计划(~年),重点发展煤炭、电力、钢铁、水泥、运输和农业机械等六种重要工业。国家对这些基础工业部门实行计划调节,以新技术装备并使之现代化。年起法国是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受惠国,共获得0亿美元的援助。法国*府实行国有化和莫内计划两大措施,并得到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战后初期工业生产恢复较快,到年整个法国工业的产量达到战前年的水平。年10月1日法国举行战后第五次公民投票,通过新的宪法草案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宣告成立。饱受法西斯侵略战争之苦、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极度困苦的法国,战后亟需一个稳定和强有力的*权,以恢复法国的经济,重建法国的*治形象。然而第四共和国却是一个软弱、短命的*府,它仅仅维持12年的时间。在短短的12年时间里法像走马灯似的更换22届内阁,每一届内阁的平均寿命不足半年,比第三共和国每届内阁的平均寿命更短。年9月28日法国公民投票批准戴高乐提出的新宪法草案,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于10月5日宣布成立,第四共和国从此解体。

(十二)*治制度的软弱无力是导致第四共和国迅速解体的根本原因,二战结束后法国*界围绕着国家的*体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年10月法国举行战后首次公民投票,投票结果中绝大多数公民主张放弃年宪法,重新制订一部新宪法。当时身为临时*府首脑的戴高乐将*极力反对在法国实行多*制与议会制,认为这样将导致国家*权的软弱无力。他主张通过全体公民投票表决通过一部新宪法,建立总统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由总统独揽一切大权以提高*府的行*能力。但当时的现实又使戴高乐无力实现自己的主张,在抵抗运动中崛起的法国共产*、社会*和人民共和*在年10月的制宪议会选举中获得许多选票和席位,成了议会中的三大**。戴高乐虽为*府首脑但在议会中没有力量,而制宪议会中的各*派不赞成戴高乐的主张,它们要求建立拥有最高权力的议会,成立一个多*议会制的共和国。戴高乐的主张也未能得到法国人民的支持,罹遭战争苦难和德国法西斯压制的法国人民在战后渴望自由,要求开放和自由争论,对于加强*府权力的主张存在着强烈的抵制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又“不可避免地要回到议会主义的老路”。年10月通过的新宪法是第四共和国*治制度的基础,但这部宪法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法国人民虽然不赞成戴高乐的制宪主张,可是对新宪法草案也没有表现出多大的热情。10月1日的公民投票中有多万选民赞成新宪法草案,但投反对票的人数也相当多(接近万人),而且弃权人数与投反对票的人数几乎相等,超过全体选民的0%。戴高乐在批评该宪法草案时指出法国选民的态度是三分之一的法国人听天由命,三分之一的法国人反对,三分之一的法国人根本不了解。同年11月10日举行第四共和国第一届国民议会选举,结果弃权者占选民的21.9%。从这两次公民投票的情况可以看出第四共和国的*治制度从一开始就未能得到绝大多数法国人的支持和拥护。

(十三)年的宪法规定法国的*治体制为多*议会制,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两院组成。国民议会议员任期6年,由各省市间接选出。议会实权在国民议会,国民议会是一个常设机构,*府没有任何权力干涉国民议会的会议。国民议会有立法、批准条约、通过预算、授权总理组阁、推翻内阁以及与参议院共同选举总统等权限,总统提名总理人选,但须经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通过。总统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但其职权极为有限,正如戴高乐所说总统仅仅限于担任顾问和代表国家。宪法还规定*府必须严格对议会多数派负责,对于解散议会时宪法作了种种限制,诸如在一届议会任期开始后的18个月内不得解散议会,解散议会须由部长会议执行,议会解散后*府也必须进行部分改组并由国民议会议长担任临时*府总理等等。因此第四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权力中心既不在*府总理,也不在国家元首总统,而是在国民议会。第四共和国成了一个典型的议会制国家,它在很大程度上恢复第三共和国的议会制*体。国民议会由各种代表不同阶级或社会集团利益的**组成,法国*派众多,也从来没有一个稳定的多数派。第四共和国时期主要有6个实力几乎相等的**或*治集团,即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社会*,以广大天主教徒为主要社会支柱的人民共和*(基督教民主*),代表广大工人阶级利益的法国共产*、代表中产阶级利益的激进社会*(简称激进*),以戴高乐为首的法兰西人民联盟以及传统的保守派。此外还有一些小**,如民主社会主义抵抗联盟、布热德派、自由共和*和独立派等。

(十四)与英美等国不同的是法国各**历史比较短,加之内部的分裂以及所代表利益的狭窄性等,因而它们在整个社会中并没有生过根,也得不到支持。在国民议会的选举中不少选举代表的弃权就说明这一点,由于没有哪一个**在议会中占绝对多数,各*派对*府提出的*策各执己见,很难取得一致的看法,议会往往因无休止的争论而处于瘫痪状态。国民议会的多*存在决定内阁通常由若干不同的*派混合组成,由于内部的意见分歧和互相倾轧,内阁随时有可能被一次简单的投票所推翻,而这些投票往往只能表达那些迫不及待想当部长的人们的欲望。年戴高乐下野后法国制宪会议中的三大**共产*、社会*与人民共和*签署三*共同组阁协议,开始三*联合执*时期,不久三*联合走向破裂,共产*被逐出*府。之后开始“第三种力量”执*时期,第三种力量即中间派力量,包括社会*、激进社会*和人民共和*等。它们既反对左翼的共产*,又反对右翼的法兰西人民联盟,主张在两者之间建立中间派势力的联盟。但中间派的构成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它是各种利益集团组成的很不稳定的联合。年2月社会*退出*府,加入反对派行列,人民共和*在年选举中遭惨败,“第三种力量”分崩离析。这样势均力敌的各个*派之间的相互争斗使国家的权力中心国民议会陷入无休无止的争吵之中,同时各*派之间不断的分化与联合,致使*府内阁频繁地更换。

(十五)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和财*状况的不断恶化是造成第四共和国崩溃的重要原因,二战期间法国国民经济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经济损失达一万四千多亿法郎,相当于战前法国年的全部生产总值,年初的工业生产总值不及年的一半。经济的衰竭造成法郎贬值、物价飞涨、商品奇缺,人民生活极度困苦。战后戴高乐临时*府未来得及摆脱经济的困境,给第四共和国留下一道经济难题。对第四共和国来说解决国内经济问题理应成为*府的首要任务,然而第四共和国历届*府几乎均把对外*策放在首要位置,轻视国内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在第四共和国初期*府通过制订经济发展规划、企业的“国有化”,并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等使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增长。但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的存在,经济危机不断困扰着法国。至年的经济危机使法国的工业生产下降5.8%,危机高潮的失业人数达21.7万人,年月开始的一次经济危机又使工业生产下降5%。除了无法摆脱的经济危机外第四共和国还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与财*危机,*府因满足工人和*府雇员增加工资的要求以及重建*队和进行耗资巨大的殖民战争,造成国家财*支出的空前增长。而国民经济总收入远远赶不上预算支出的增长速度,国家的财*赤字迅速增加。年的预算支出为90亿法郎,财*赤字为22亿法郎。7年的预算支出为亿法郎,财*赤字增加到亿法郎。为了弥补预算收支的不平衡,*府不得不通过马歇尔计划的贷款并向美国大量借款,动用国家的*金储备并大量发行货币造成通货膨胀,同时大力增加税收。这些措施造成一系列严重的经济后果,法郎不断贬值,物价飞涨,国家濒临财*破产和经济崩溃的边缘。年1月法郎对美元的官方比价从1美元兑.1法郎变为法郎,法郎贬值44.4%。50年代以后由于巨额财*赤字让国际收支的大量逆差和国家储备的枯竭,法郎再次大量贬值。年6月宣布法郎对美元的法定汇率为1美元换法郎,贬值16.7%,同年12月再次贬值14.9%。

(十六)法郎的贬值引起了物价的飞涨,50年代法国消费物价年平均增长率达5.9%。由于工资增长速度赶不上物价上涨速度加上名目繁多的税收,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于是抗议*府经济*策并要求改善生活水平的工人罢工和农民反抗运动此起彼伏。年4月5月雷诺汽车公司工人举行抗议*府经济*策的大罢工,年秋发生煤矿工人的大罢工,年70多万五金工人坚持罢工一个多月。年8月因抗议*府的退休*策,万工人举行大罢工,使全国陷入瘫痪状态。与工人罢工运动同时农民反*府的运动也迅速开展起来,中小农户变成富足社会的抗议者。年10月法国40多个省的农民拒绝向*府提供农副产品,以抗议工农业产品之间日益扩大的价格剪刀差。除工人和农民的反抗外城市小资产阶级因不堪*府沉重的税收和垄断资本的压榨,对第四共和国也感到不满,始于年的以反映城市小资产阶级利益为主的普扎特运动曾震动整个法国社会。经济与财*危机不但激化社会矛盾,加剧社会的动荡,而且使得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明朗化,进而引起*治危机。第四共和国几乎历届*府的垮台都在不同程度上与它的经济*策及财*状况有关,7年5月居伊·摩勒*府就是因为它的经济和财**策遭到其他*派的激烈反对而倒台的。

(十七)外交*策的失误中尤其是大规模的对外殖民战争直接促成第四共和国的灭亡,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的实力遭到严重的削弱,由昔日的世界强国降为二等国家。美国和苏联在战后成为全球范围内实力最强大的超级大国,美苏争霸世界的格局逐步形成,国际关系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作为已降为二等国家的法国如何及时调整自己的*策以适应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是法国在战后所面临的最根本的外交问题。可是第四共和国的外交*策不是根据世界和欧洲形势的新特点、新情况而制定的,它因不甘屈居二流国家的地位,不愿抛弃历史传统,明知不再是一流国家,但仍企图发挥全球大国作用。于是国家不得不把过多的精力置于不切实际的外交目标上,从而忽视国内成堆的经济、社会问题。因为实力不足,法国的外交处处被国际事态牵着鼻子走,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第四共和国的外交失策主要表现于它的非殖民化问题上,与英、荷等国一样法国曾是一个殖民大帝国,在海外拥有许许多多的殖民地和保护国。二战后殖民地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空前高涨,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的经济、*事实力大为削弱,要维持对殖民地原有的统治已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第四共和国与英国在非殖民化问题上采取的比较明智的态度不同,它不顾客观现实把殖民帝国的完整性当作恢复大国地位的一张王牌,结果迟迟跳不出老殖民主义的圈子,逆非殖民化的历史潮流而动以致陷入殖民战争的泥沼中不能自拔。年10月法国制宪会议通过的新宪法对殖民地问题作了规定,法国虽然放弃“法兰西帝国”称号而代之以“法兰西联邦”,宣称法国与殖民地在“权利、义务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联邦,并把殖民地分成海外省、海外领地、联系成员国和归并地4类。但它再次肯定宗主国法国对领地的支配地位,其殖民帝国的性质并未改变。对此法国历史学家米盖尔批评道:第四共和国*府“把法兰西联邦这条随时都会沉没的破船勉强维持在水面上,他们既想延长联邦的寿命,又没有足够的*事、财*和外交手段”。

(十八)然而殖民地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已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强大历史潮流,在印度支那、非洲的马达加斯加、摩洛哥、突尼斯与阿尔及利亚等地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法国殖民者对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进行疯狂和野蛮的镇压,殖民者的野蛮行径只能激起殖民地人民更大的愤怒与反抗。在殖民地人民的顽强斗争下法国*队节节败退、损失惨重,4年法国在印度支那战争中最后失败。根据《日内瓦协议》承认印支独立,法国势力退出印支三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为恢复殖民统治,在美、英支持下在年派遣远征*入侵越南南部并占领西贡。虽然在越南人民抵抗下一度迫使法国于年签署巴黎临时协定,但此后法国不断违约,并于12月占领海防、谅山等地区发动对越南的全面*事进攻。同年10月法国进一步侵占柬埔寨,年底侵入老挝,越南、老挝、柬埔寨人民奋起抗击。年12月法国和美国签订《共同防御协定》,美国派遣*事顾问并向法国提供大批武器装备。4年5月在中国的支援下越南取得奠边府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俘获法*司令及全体指挥人员,迫使法国签订停战协定。5月至7月国际社会在日内瓦召开会议,讨论解决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保证在尊重越、老、柬三国的主权、独立、统一、领土完整的基础上结束法国侵略者对三国的殖民统治。

(十九)4年4月26日为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支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中、苏、美、英、法和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等2个国家。7月21日与会国达成协议,签署《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会议最后发表《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印度支那由此获得解放。6年月法国*府又被迫先后承认突尼斯和摩洛哥的独立,同年11月底法国与英国在苏伊士运河的冒险遭到失败,尤其是4年开始的阿尔及利亚战争使法国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法国的非殖民化成了一次痛苦且令人沮丧的和泄气的经历。大规模的对外殖民战争加剧法国的财*危机,由于连年的殖民战争让第四共和国*费开支不断增长。年为亿法郎,年增加到亿法郎,年高达亿法郎。庞大的*费开支使本来捉襟见肘的法国财*状况更加恶化,财*赤字迅速增加,从年至7年10月法国财*赤字增加4倍左右。对外殖民战争及其失败进一步加深第四共和国的社会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对于殖民地问题时法国国内从一开始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态度。广大的法国人民和法国共产*主张让殖民地独立,反对*府推行殖民*策,右翼与中间派势力则主张继续保留对殖民地的统治。随着殖民战争的一连串失败不仅法国人民和各左派力量更加不满*府的殖民*策,连统治阶级内部也相互指责,企图推卸战争的责任,内阁危机于是频频发生。

(二十)对外殖民战争大大地削弱法国的国际地位,特别是在欧洲和大西洋联盟内的地位。许多国家纷纷谴责法国的殖民*策,要求法国*府尊重殖民地人民民族自决的权利,让殖民地获得独立。与法国同属西方联盟的美国为了与老牌殖民帝国争夺在亚洲和非洲的利益,打着“反殖民主义”的旗号推行新殖民主义,不赞成法国的强硬殖民*策。而且由于美苏冷战,美国极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