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之间的分明界垒在日本学者那里并不存在,他们自如地将词同样视为士大夫的一种文学表达,充分运用士大夫文学及日常性视角观照词体写作。
小园香径的周边风景赵惠俊
文年12月,中原健二《词及其周边:宋代士大夫与其文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中译本,该书并非新近研究专著,而是由十一篇论文合编而成。这些论文的写作时间跨度很大,有首发于年的《柳永的词——关于其艳词的考察》,有发表于年、年的名篇《诗语“春归”考》《丈夫与妻子之间——以宋代文人为例》,还有年新近撰写的《关于寿词——生日与除夕》,完整呈现了中原健二学术生涯的各个阶段,他的研究方法、词人词作偏好、思维观念的发展变化等诸多细节皆可从中察见。今日之学术,已日益国际化,但日本词学的声音始终相对微弱。耕耘唐宋词四十余年的中原健二,便在中国大陆寂寂无名,直到此书的出版,终获一次展示机会。实际上,中原健二受到的冷遇不仅是日本词学研究者的常态,也是海外词学研究者共同的遭际,其背后承载的是中国词学独立自主的强大研究传统。这是《词及其周边》在展示中原健二代表的日本词学研究之外,更可以牵扯出的一段故事。
中国词学传统与海外唐宋词研究的译介
今日之宋词研究,与诗文相比可谓个性十足。由于音乐文学的性质,倚声填词本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技能,这使得传统词学也具备强烈的专业色彩,为研究者设置了较高的进入门槛。这些源于词体本身的专业性问题并不能被现代学术范式与西方文艺理论妥善解答,于是宋词研究需要与传统学术保持强烈的粘连。奠定现代宋词研究基本范式的龙榆生、夏承焘、唐圭璋三大家,或直接师承,或瓣香私淑,都与朱祖谋、王鹏运等晚清浙常词派后劲有着紧密的师友渊源。三家之门又培养了新一代的重要宋词研究者,直到今日,绝大多数词学研究者的师承学缘还都能够溯源至斯,始终将传统词学薪火相承。在这样的学术传统与格局下,中国的宋词研究起点很高,成就巨大,更获得了国际话语权。尽管有如此巨大的优势,与传统的高度粘连却在另一层面产生了相对封闭的问题。实际上除了三大家,民国时期还有一批主要在现代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重要宋词学者,例如詹安泰、宛敏灏、邱世友等名家,他们与传统词学若即若离,尽管皆成就卓越,但因为词学强烈的专业性,还是逊色三大家一筹,从而声名不显,研究方法与成果的影响也非常有限。本土尚且如此,遑论海外的宋词研究。海外学者更加没有三大家的学缘,研究体系与话语模式不合于传统词学,研究水准又有明显差距,自然不会获得太高的译介热情。就北美学者来说,最初引进的论著如林顺夫《中国抒情传统的转变——姜夔与南宋词》(上海古籍出版社年)、孙康宜《词与文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等,都是成书于二十余年前的旧作。近年情况虽有变化,如田安《缔造选本:花间集的文化语境与诗学实践》(江苏人民出版社年),艾朗诺《美的焦虑:北宋士大夫的审美思想与追求》(上海古籍出版社年)、《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等都是前沿研究成果,但这些学者并非专力治词,方法与传统词学差异较大,势必会出现矛盾冲突与专业性的不足,以至于影响并不可观。相比之下,日本词学论著的译介就更显不足。20世纪90年代前后引进的村上哲见《唐五代北宋词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年)、青山宏《唐宋词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年)、宇野直人《柳永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年)以及王水照、保苅佳昭编选的《日本学者中国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年),主要也是一二十年前的旧作。进入本世纪之后,日本中国学论著的译介蔚然成风,深刻影响了本土文史研究的发展。然而宋词研究却没有得此风潮之助,仅零星引入了保苅佳昭《新兴与传统:苏轼词论述》(上海古籍出版社年),村上哲见《宋词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等。尽管村上哲见个人成就极高,但只能是一处水草特为丰润的绿洲。中国学者更热衷于寻觅村上哲见与民国词学三大家的交往联系,尤其最为乐道龙榆生与村上哲见围绕李煜词研究的书信往来、诗歌酬赠。相较之下,中原健二倒是很纯粹,完全在日本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下成长。求学于京都大学的他从未来过中国,主要师从禅宗文献与敦煌学大师入矢义高与中国文学研究大家小川环树,词学启蒙则自我追认为村上哲见。于是乎这本承载其学问生涯的论文集,倒成为了可以全面观察日本宋词研究的窗口。近年来,词学传统相对封闭的负面影响日显严重,宋词研究似乎陷入了停滞。学者的对策主要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