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土豪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阿布哈齐镇压土库曼人从血腥中走向强盛 [复制链接]

1#

阿布哈齐镇压土库曼人:从血腥中走向强盛

关键词:阿拉不·穆罕默德、宗教信仰

前因:阿拉不·穆罕默德继位

年,希瓦汗国哈吉姆汗去世,其子阿拉不·穆罕默德继位。年,阿布哈齐继承希瓦汗国汗位,随后开始大力镇压境内的土库曼人,加强乌兹别克人的统治地位。

▲阿布哈齐

后果:阿布哈齐退位

年,阿布哈齐让位给其子阿奴什·穆罕默德,打算投身宗教生活,但不久即因病去世。

▲年的布哈拉汗国

详细过程:

一、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乌兹别克人与土库曼人是希瓦汗国最主要的两个民族,所以每一位可汗都必须处理好两个民族的关系,否则就会引发动乱。阿布哈齐年轻时,就经历了一场长达二十年的动乱,这也是他决定镇压土库曼人的原因。

当时还是阿布哈齐的父亲阿拉不·穆罕默德汗在位,阿布哈齐的两个哥哥伊勒巴斯和哈巴希公然反叛。阿布哈齐随父亲和大哥伊斯法德雅尔平叛,但是打了败仗,阿拉不·穆罕默德汗被杀。乱军之中,阿布哈齐脸上中了一箭,危急时跳进河里才保住命,投奔了布哈拉汗国。

▲伊勒巴斯和哈巴希取得了乌兹别克各部的支持,瓜分了希瓦汗国。

伊斯法德雅尔逃到波斯,请求波斯沙阿(古代伊朗统治者的尊号)阿拔斯派兵助他报仇。阿拔斯正想借此机会插手河中,答应提供援助,而且建议伊斯法德雅尔先到地处边境的呼罗珊,然后伺机行动。

伊斯法德雅尔来到呼罗珊,首先取得了当地土库曼人的支持,由于伊勒巴斯和哈巴希偏袒乌兹别克人,这些土库曼人已经是一肚子怨气,当场表示支持伊斯法德雅尔。随后,伊斯法德雅尔派人给阿布哈齐送信,相约夺回汗国大权。

▲阿拔斯像

二、乌兹别克国家的纷争

伊斯法德雅尔带领土库曼人取得大胜,活捉并处死了伊勒巴斯和哈巴希。为了奖赏土库曼人,伊斯法德雅尔纵兵抢劫,导致大批乌兹别克人逃离希瓦汗国。伊斯法德雅尔痛恨支持伊勒巴斯和哈巴希的乌兹别克各部,在他治下,希瓦汗国俨然变成了土库曼人的国家,与王族同根同源的乌兹别克人反而遭到了屠杀,连刚出生的婴儿都不能幸免。

就在这时,阿布哈齐回到了希瓦汗国。阿布哈齐对兄长的政策非常不满,结果受到了伊斯法德雅尔的敌视,被监视了起来。最后是乌兹别克人威胁要发起暴动,阿布哈齐才被释放。

乌兹别克贵族和平民的代表找到阿布哈齐,说:“国已不国,留此何益?不如随您远走天涯。”这话触动了阿布哈齐,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庇护族人,于是带着乌兹别克人开始了流亡生涯。

然而,伊斯法德雅尔还是不放心,他觉得自己这个弟弟很得人心,早晚会威胁到自己。伊斯法德雅尔召集土库曼各部首领商量对策,派人借着深夜的掩护,抓住了阿布哈齐,送到波斯监视了起来。

▲希瓦汗国

三、几十年的卧薪尝胆

阿布哈齐在波斯一待就是十年,最后是剃光了胡子,化装成马夫,才逃了出来。就在阿布哈齐悄悄潜回希瓦汗国后不久,伊斯法德雅尔去世,阿布哈齐在阿拉耳自立为汗。土库曼人害怕阿布哈齐报复,拥立伊斯法德雅尔之子为汗,同时向布哈拉汗国称臣。这种情况下,阿布哈齐认为绝不能再手软了,必须消灭汗国内的土库曼人。

阿布哈齐命令手下不断骚扰希瓦城,切断城内外的联系,迫使土库曼人闭门不出,消耗城中的资源。等到希瓦城力量极度衰弱时,阿布哈齐指挥大军全力攻城,一举收复了乌兹别克人的故土。

▲阿布哈齐像

土库曼人派代表向阿布哈齐请降,阿布哈齐假意答应,诱使他们前来投降,然后把这批土库曼人全部杀光。

此后,再也没有土库曼人敢向阿布哈齐投降。阿布哈齐率领一万人发动远征,继续围剿土库曼人,虽然取得了胜利,代价也极为惨重,最后只剩下了几百人。

为了巩固乌兹别克人的地位,阿布哈齐把国内最适合耕作的土地,全都分给了乌兹别克贵族。同时,阿布哈齐又任命了位乌兹别克官员,到各地驻守,加强汗对全国的控制。希瓦汗国从此回归了久违的和平。

▲巅峰时期的希瓦汗国版图

结论:

阿布哈齐继位后,恢复了希瓦汗国的秩序,结束了长达二十年的内乱,希瓦汗国开始走向强盛。但是,这一过程伴随着对土库曼人的残酷镇压,内部矛盾只是暂时被压制,并没有得到解决。

《阿拉不·穆罕默德》《论中亚希瓦汗国》《论沙俄保护下的希瓦汗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