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土豪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0万这个国家为何成了欧美之外疫情最 [复制链接]

1#
有什么方法治白癜风 https://m.39.net/pf/a_4793199.html

新华社安卡拉4月24日电过去一个半月,全球聚焦欧洲、美国等新冠疫情“重灾区”之际,有一个国家的确诊病例从零迅速飙升至10万+,目前为中东地区最多。

土耳其横跨欧亚大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不仅是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论面积、人口、实力、定位更是中东大国。

4月12日,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远眺博斯普鲁斯海峡中的浪漫地标少女塔,附近因实施“居家令”而人迹寥寥。新华社发(雅辛摄)

4月11日,土耳其首都、第二大城市安卡拉首度实施周末“居家令”时,政府工作人员给鸽子喂食。新华社发(穆斯塔法·卡亚摄)

土耳其卫生部长科贾当地时间4月23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土耳其累计确诊例,成为首个累计确诊病例破10万的中东国家;累计死亡病例增至例。

当地疫情为何恶化如此迅速?接下来抗疫形势如何?请看新华社记者的报道。

土耳其为何“后来居上”?

4月22日,安卡拉市民在排队等待购物,几乎都戴了口罩。新华社发(穆斯塔法·卡亚摄)

土耳其累计确诊病例数自4月18日超过伊朗,成为中东疫情最严重的国家。

从零到10万+,土耳其疫情为何蔓延如此迅速?当地专家归因于疫情发生初期一些“短板”:

未能及时隔离从疫区返回的人士。未及时防范境外输入病例。比如,3月初仍有邮轮抵达土耳其第三大城市、重要港口城市伊兹密尔,载有不少来自疫情严重国家的旅客。未及时封锁与疫情严重的伊朗接壤的省份。未及时实施宵禁等隔离措施。民众对防疫措施不够重视。
  不过,形势变化太快,土耳其政府的防控措施也在逐步升级:一步步扩大直至停飞所有国际航班,陆续暂停酒吧、夜店、电影院、咖啡馆、健身房、浴室等场所营业,学校停课,体育赛事采取“无观众”模式,餐厅禁止堂食、只做外卖,城市间交通需省政府批准。

4月22日,安卡拉街头,人们几乎都戴了口罩。新华社发(穆斯塔法·卡亚摄)

相对于确诊数据一路冲高,土耳其的病亡率比起其他国家来说相对较低。除了土医院、新冠病例免费治疗等措施,还有一个因素有助于压低病亡率——土耳其人口老龄化程度远低于一些疫情严重的欧美国家。土耳其也在疫情初期就推出针对65岁以上老人等群体的“禁足令”。

抗疫离不开国际合作。土耳其卫生部积极向中国“取经”,从中国进口医药等物资;土耳其医疗卫生专家多次与中国专家视频连线,就确诊、用药、病愈隔离观察等问题深入交流。

“居家令”来了“封城令”还远

疫情迅速蔓延,防疫措施步步升级,也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据新华社记者观察,土耳其民众起初基本无人戴口罩,而现在几乎人人戴口罩。

4月22日,安卡拉市民在购物,几乎都戴了口罩。新华社发(穆斯塔法·卡亚摄)

新华社记者日前多次在首都安卡拉的交通要道遇到警察设卡,进行体温检测,并要求车辆内同乘人员尽量分排而坐。

4月18日,安卡拉街头,警察检查车辆。新华社发(穆斯塔法·卡亚摄)

就在确诊病例走到十万例大关之际,土耳其决定4月23日至26日实施“居家令”。

尽管也有要求采取更严格封闭措施的呼声,土耳其政府迟迟没有实施更全面的“封城令”。此前,土耳其仅于4月11和12日、18日和19日针对31个重要省市实施了两次周末“居家令”,最初还一度引发民众“抢购潮”。

在工作日,除了可以居家办公者,其他民众正常上班。在记者办公场所附近,一家幼儿园已停课一个多月,但旁边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日依旧业务繁忙,停车位照样难抢。

4月22日,记者在安卡拉的办公场所附近,一所幼儿园已停课,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照常营业。新华社记者郑思远摄

对此,土耳其总统府发言人卡林解释说,土耳其经济恐怕无法承受宵禁、封城等更严格措施造成的影响。

伊斯坦布尔“最受伤”

鸽子、海豚成了“主角”

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拥有万人口,横跨欧亚两大洲,是亚洲、非洲、欧洲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疫情最为严重,确诊病例占全国六成。土耳其内政部长曾表示,土耳其疫情迅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疫情初期许多病例未经隔离便从伊斯坦布尔前往其他地区。

所幸,伊斯坦布尔目前防疫措施已是“加强版”。

新华社记者在一家超市门口看到,有工作人员为保障限流措施,正引导顾客有序进入超市。等待近15分钟后进门,看到顾客都戴了口罩,“社交距离”也保持得不错。菜品也已提前包装好供顾客直接选择。当地政府承诺物资正常供应,超市内商品种类和质量与平常相比并无太大区别。

不过,疫情对当地经济、尤其旅游业的冲击显而易见。这座旅游名城内,塔克西姆广场、独立大街等景点都是人迹寥寥,不复往日热闹景象。广场上,鸽子成了主角,改由政府部门安排人手定时投喂。

4月12日,伊斯坦布尔的塔克西姆广场。新华社发(雅辛摄)

4月12日,伊斯坦布尔的新皇宫。新华社发(雅辛摄)

往日繁忙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如今只剩少量船只通航。

4月12日,伊斯坦布尔博斯普鲁斯海峡码头。新华社发(雅辛摄)

平时难得一见的海豚近来频频露面。当地网友说:“现在我们把海峡还给了它真正的‘主人’。”(记者:张栩、郑思远、王峰、施洋、邬惠我;编辑:孙浩、周啸天;剪辑:沈浩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